唱念做打弘扬传统文化
——记2018“最美克拉玛依人”古力白克热木·吐尔迪
景璐

    姓名:古力白克热木·吐尔迪

    年龄:51岁

    单位:独山子石化公司文体接待服务公司原声乐组组长

    获奖感言     

    是戏曲给了我重回舞台的机会,也是戏曲让我见到了更宽广的世界,我想让孩子们也和我一样学习戏曲,热爱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戏曲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孩子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榜样力量

    超人的毅力和辛勤的付出,让古力白克热木实现了从舞蹈演员到戏曲演员的飞跃;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对孩子未来的责任感,又让古力白克热木实现了从戏曲演员到戏曲老师的转变。她是一名勤奋敬业的演员,同时,也是为孩子创造未来的心灵工程师。

古力白克热木·吐尔迪正在表演戏曲节目。 (图片由本人提供)

    “奶奶,您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009年9月7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全国行业系统戏曲大赛正在进行。选手展示,评委点评,一切有条不紊。突然,一位演唱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选手,被比赛评委,也是《红灯记》的原唱刘长瑜叫住了。

    “你是跟谁学的这段戏?学了几年了?”

    “我是跟您学的,学了1年多了。”

    “啊?只学了1年?跟我学的?我不记得教过你这个学生啊?”

    “嗯……其实,我是跟着您的唱片学的。”

    自学唱戏,重归舞台

    被叫住的选手叫古力白克热木·吐尔迪,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她唱戏曲时特殊的腔调,让刘长瑜听出了与自己唱法相似的味道,于是便有了之前的一幕。在座的很多评委和选手也被惊住了——学戏1年,没有老师指导,竟能唱出如此水平?答案随着古力白克热木的回忆逐渐揭晓。

    1984年,古力白克热木进入独山子区炼油厂工作,先后做过电工、化验工,但由于能歌善舞,她常常被抽调去参加厂里的文艺表演。1996年,凭借着绝佳的舞蹈天赋,古力白克热木被调入独山子石化公司文体接待服务公司文艺中心,成为了一名专职的舞蹈演员。然而,一场突发的疾病硬是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2006年,古力白克热木患上了妊娠期高血压,一度生命垂危,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后,身体条件却已不再允许她继续跳舞。无奈的她只能从事后勤工作,将对文艺事业的爱藏在心底。

    事实上,古力白克热木的低落,丈夫和周围的同事都看在眼里。2008年的一天,文体接待服务公司总经理高卿、文艺中心主任王菁帮古力白克热木出主意,说:“你的嗓音这么好,怎么不学学唱戏?”

    古力白克热木的心热了一下,但马上又凉下去:“戏曲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我能行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高卿和王菁鼓励到。

    很快,古力白克热木决定接受这项挑战,但现实给了她当头一盆冷水——身边根本没有老师教授戏曲。

    “现实中没有,但电视里有啊,唱片里也有。”古力白克热木想,并买来了《红灯记》的唱片。“唱片是刘长瑜老师演唱的版本,我将它拷进MP3里反复听。”她说。

    一次没听清,再听一遍;一次没学像,再听再学一次。仅《红灯记》,古力白克热木就听了上万遍。

    自学过程中,没有老师是困难,发音也是困难。起先,古力白克热木的普通话不标准,别说唱戏,就连日常交流也常词不达意。为此,她专门找来普通话说得好的朋友教音调,一个字一个字纠正发音。

    “我每天早上8点起床,边做早饭,边练顺口溜,只希望舌头能更灵活些。”她说。

    付出的努力很快有了回报。2009年,古力白克热木首次在全疆戏曲票友大赛上亮相后便备受瞩目,随后,又被推荐参加全国行业系统戏曲大赛,并一举摘得了银奖。

    河南打擂,名扬四方

    颁奖晚会彩排现场的一个小插曲,让古力白克热木至今难忘。当时,获奖者正逐一登台,试唱自己将在晚会上展示的节目,轮到古力白克热木时她才发现,大多数获奖选手的节目只有一分钟左右,少数人是两分钟,而她,正是幸运者之一。一位候场选手也看出了其中不同,向她发出了诚挚的祝贺和邀请:“古力,你真棒,你很幸运,不是谁都能登上这个舞台的,我们合个影吧!”

    一股热意袭上了她的眼角,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戏唱好。”

    此后,古力白克热木学习更刻苦了。通过标拼音、抠音准、听唱片、多重复的“笨办法”,2008到2010年间,她就学习了《沙家浜》选段《智斗》、《朝阳沟》选段《亲家母对唱》、黄梅戏《对花》等6部戏。同时,渴望舞台的她,还频繁出现在商演舞台上,只为不断积累舞台经验。

    一次表演完后,台下的一位听众将她叫到一边,诚恳地说:“你不应该局限在这里,你应该走出去,让全国观众都知道。”

    “那我该去哪?”古力白克热木好奇地问。

    “去《梨园春》。”

    原来,这位听众正好知道《梨园春》栏目在各地海选人才的消息,看到古力白克热木这个唱戏的好苗子,他不禁想让她走上更大的舞台。

    经过层层选拔,2011年5月到2012年1月,古力白克热木踏上了河南卫视《梨园春》的舞台。来到豫剧的故乡,这里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让她充满了压力:“这里很多选手都是从小学戏,跟我同台表演的不少都是七八岁的孩子。”

    为了能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古力白克热木坚持每天最少练戏8小时,有时甚至晚上不睡觉,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比赛准备上。终于,比赛当天,她专业的唱腔、特色的节目编排一下俘获了现场所有人,并夺得了季度“擂主”。

    季度“擂主”已经风头无两,古力白克热木却并未止步于此。按照赛制,《梨园春》每个季度产生三个“擂主”,年终12个“擂主”将再次比拼,角逐金、银、铜奖。

    就这样,从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到中央电视台《掀起你的盖头来》;从克拉玛依电视台春晚,到新疆电视台春晚;从国内各大舞台的邀约,到参加俄罗斯“火炬艺术节展演”,古力白克热木的舞台越来越大,越来越远。

    回归家乡,愿做春蚕

    但当所有人认为,荣誉满满的古力白克热木,可能不会再回家乡小城时,她回来了。

    2018年9月,古力白克热木在独山子区设立了戏曲工作室,为孩子和戏曲爱好者开设戏曲课程,从演员变成了老师。

    “参加《最佳拍档》时我注意到,内地很多小选手年纪不大,戏龄却很长,这和内地丰富的戏曲教学资源有很大关系。”古力白克热木说,“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不再像我当初一样学戏无门,我愿意把我的所学、所感分享给他们。”

    “是戏曲给了我重回舞台的机会,也是戏曲让我见到了更宽广的世界,我想让孩子们也和我一样。”她说。

    同年,古力白克热木的戏曲课程走进了独山子第七小学,为期一个月的《花木兰》课程非常受孩子喜爱。古力白克热木也惊喜地发现,原来孩子们的嗓音可塑性如此之高,有的孩子只学了一个月,就唱得有模有样了。这更坚定了她授课的心。

    她常常告诉孩子们,中国人就应该学戏曲、唱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戏曲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19年1月,古力白克热木的戏曲工作室已经有二十多名小学员了,在新疆电视台少儿春晚的舞台上,他们师徒同台唱响了戏曲串烧。豫剧《花木兰》、京剧《说唱脸谱》、黄梅戏《对花》……这次,古力白克热木的唱念声不再孤单,它和着童声,和着希望。

 

时间:2019-05-2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