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农家庭院长出“金疙瘩”
——小拐乡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小记
王素娟 田久胜 刘俊洋李霞
 

本报通讯员 王琳 摄 工作人员给村民称菜。

每周一、四早上,小拐乡定期收购村民果蔬。本报通讯员 王琳 摄

    7月18日早6时许,小拐乡街道两边绽放的四季玫瑰散发着芬芳,村民庭院里的菜畦郁郁葱葱、果实繁茂……

    68岁的李新章兴致勃勃地在自家庭院里摘果蔬,这是他第二次将自种果蔬交到收购点,他一边摘菜一边在心里打起了算盘。

    “上次就卖了两百元,院里的菜总共下来能卖不少钱。还有13只鸡,一年增收5040元。村委会提供的杂务工作一年可增收18000元……”

    想着想着,李新章老人心里挂起一道虹。几年前,留守在家的他,除了政策性补贴,没有额外收入。

    如今,在小拐乡,和李新章一样增收明显的村民比比皆是。

    这源于如今的小拐乡,人更勤了,方法多了,和气增了。

    春日忙耕种

    4月正是备耕的时节,小拐乡的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人影忙碌。

    做好春耕,确保秋季村民的收成,是乡党委、政府最关注的事。

    为全力推进春耕,小拐乡“三村一牧场”对土地发包、春耕生产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大力宣传土地发包相关法规政策、组织村民开展土地发包竞标会、多渠道发布农耕信息……

    播撒棉种、铺地膜、浇水……即使以前不熟悉农业种植,但现在“三村一牧场”的“访惠聚”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全力投入。

    除了帮助村民做好春耕外,如何让小拐乡的庭院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门路,小拐乡下了一番苦功。

    2018年年底,各村“访惠聚”工作队及村“两委”在走访中发现,乡里有些庭院空闲着,有些庭院因长期闲置长满了荒草,这让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小拐乡党委、政府经商议后,决定在全乡开展闲置庭院改造工作。

    2018年,小拐乡开始了安居房的庭院栅栏围合工作。

    庭院成形后,“三村一牧场”确立了政治责任区包干制度。全乡共分21个政治责任区,分别负责若干户庭院,引导村民种植果蔬、养殖鸡鹅,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同时,针对乡内无人居住的空房、缺少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庭院进行定向帮扶。

    开荒播种,帮助村民除草、浇水、销售;联系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为村民培训相关技术,教授防范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知识;联系公司及市区单位,为村民免费发放菜苗树苗……

    2019年,小拐乡开始大规模推动庭院种植。金沐园公司共为“三村一牧场”发放菜苗4.5万株,种植苹果、大山楂、李子、杏等果树约4600余棵。

    夏秋助销售

    夏秋季节,村民庭院里种植的辣椒、玉米、西瓜等陆续成熟。

    如何帮助村民把果蔬销售出去呢?

    从2018年开始,小拐乡首先通过各村食堂和乡政府统一收购了部分果蔬,并按市场价给予补贴。

    同时,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把村民种植的果蔬种类、数量统计好后,向亲朋好友推销。此外,他们还给果蔬当代言人,积极通过联点单位及网络媒体等方式,将果蔬等直接销售到市区。

    这样的销售方法,促使很多没有进行庭院种植的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想法。

    如果能把市区市民吸引到小拐乡做客,村民的收入不是更多了吗?

    想到做到。

    小拐乡在“三村一牧场”内种上花草,并联系物业将每户的围栏粉刷一新。

    乳白色的围栏、五颜六色的果蔬装扮出的美丽庭院,焕发着田园风光的魅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小拐乡踏青、访友,并在村民榆绿树成荫的院子里架上炉子烤肉,畅聊畅饮。

    今年5月以来,小拐乡借助庭院经济与农家乐,带动村民收入增长明显。

    7月5日,小拐乡开始统一收购蔬菜,村民致富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冬季算收入

    冬季的小拐乡,白雪皑皑。

    2018年,经过努力,小拐乡村民的收入比往年更好,人均收入25914元。

    例如,葡萄产量比2017年增加近三成,收购价从2017年的1.5元/公斤上涨到3.8元/公斤,收入增长近50%。而且商户进村统一收购,村民足不出户可将采摘的果蔬全部卖出。

    “2018年在你们的帮助下,我在庭院种植了1亩地的玉米,产量近600公斤,加上院子里种的果蔬,年收入比打工强。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专业果蔬种植户邵素琴真诚地说。

    村民们的热情与肯定,让小拐乡工作队、村“两委”的干部们热泪盈眶。

    除了种养殖外,2019年,小拐乡党委、政府安排乡镇企业,通过村镇绿化、物业、民宿等工作岗位,解决就业二十余人。

 

时间:2019-07-2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