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面发展纪实

    《红河日报》/文          

    阳春三月,当您踏上草长莺飞、花香四溢的红河大地,徜徉在以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享誉世界的静谧元阳、以深厚人文底蕴名震南滇的古城建水、以康体休闲业态驰名中外的福地弥勒,流连于碧色寨火车站寻觅曾经的最美芳华,漫步国门河口感受“一城两国”异域风情时,“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独特魅力定能让你意念神驰。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境内辖4市9县,常住人口数474.4万人,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脱贫振兴 奋进筑梦

    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实际行动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写在红河大地上,红河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的思路,打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五场硬仗,切实抓好责任压实、队伍建设、内生动力、攻坚力量、作风建设五大保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大会战。

    “以前一亩田的产值仅仅2000元上下,‘稻鱼鸭’模式下,基本能达到1万元左右,实现了亩产‘百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红河州在保护哈尼梯田的同时,开发出“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增加农村产业附加值,实现“哈尼梯田保护+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三赢。如今,梯田“稻鱼鸭”高效种养基地已成功申报国家2018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聚焦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红河着力培育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产业”等……

    2018年,全州实现99个村脱贫出列、4.14万户18.2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3.06%下降到7.7%,富民强州的梦想正在红河逐步变成现实。

    工业强州 蓄力筑梦

    红河被誉为云南工业文明的发祥地。

    近年来,红河州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积极发挥传统工业优势,推进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优势互补、转型升级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对南亚东南亚巨大的发展市场,通过“大树移栽”模式,红河州先后引进惠科集团等实力企业,填补了红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白,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地消化和吸收了锡、铜等原材料,实现了互利共赢,重塑了红河工业新形象。2016年12月份兴建的开远轻工产业园,按照电子信息、服装、轻纺、食品等产业功能区布局,先后引进一批食品、服装、电子元件加工等轻工企业集聚发展。截至去年12月,园区入驻企业15户、投产1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

    在大抓新型工业强州的同时,红河州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努力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不断提升跨越式发展软实力。2018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2户。

    生态靓州 绿色筑梦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是红河的真实写照。围绕着“绿色生态靓州”的发展思路,红河州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由点线面构成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

    2016年以来,红河先后建成滇南绿洲启园、开远凤凰生态公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建水五龙湖森林公园等11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新建公园面积3万多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就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千百年来,当地哈尼族群众创造的“四素同构”农业生态系统,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古歌。

    2018年,红河州森林覆盖率达50.3%,全州13县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9%。污染退、湖水清、土地净、空气洁,红河正向世人展现出绿色红河、生态红河、美丽红河的动人底色。

    2015年,红河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2017年,荣获“中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优秀城市”称号;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开放活州 包容筑梦

    有史记载,南方丝绸之路沿红河水道而下,可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

    近代,红河曾留下多个云南“第一”,也都与开放发展有关: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海关、第一家外国银行。

    如今,这里是我国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

    在这里,诞生了云南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则是中国与越南、东盟各国开展商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红河州围绕“沿边开放活州”的思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三区联动”,释放园区聚集和平台支撑效应,为全州开放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成果从去年的数据可窥见一斑:蒙自经开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5%;红河综保区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9项创新制度,开通口岸作业区;河口跨合区入驻企业26户,惠科河口电子信息产业园如期开园;河口口岸出入境人员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外贸进出口总额36.4亿美元、边民互市交易额12.3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194.2亿元,增长25.2%……

    文旅融合 蝶变筑梦

    山水为形,文化为魂。翻越重峦叠嶂的大山,淌过曲折蜿蜒的河流,俨然走进一座天然民族博物馆和民俗大观园。目前,红河州1144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14项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

    坐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和合共生,守正出新,并产生倍增效应,一直是红河州探索的重点。

    以锡文化为背景,以锡工艺为传承,让锡别具内涵与价值。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每一件产品都使用“锡都”自产出口免检99.9%的高纯锡生产,继承了300余年的传统精湛手艺,并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几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弥勒的红河水乡小镇、太平湖森林公园是全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红河水乡小镇以运动休闲商贸为核心,规划面积3.54平方公里……

    文化为墨、旅游为笔,红河,正往“云南旅游新方向”不断迈进。

    民族团结 多元筑梦

    红河境内少数民族人口274.58万人,占总人口的60%以上。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线,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在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卓绝奋斗下,2018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3.77亿元,经济总量连续3年居云南省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一幅新时代敢于追梦、敢于圆梦的壮丽图景正在红河大地生动呈现,只争朝夕、苦干实干的红河儿女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锦绣前程!

 

时间:2019-04-2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