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正当时 养生功课提前做

  清明节是我国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是,在清明节前后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正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更需要注意养生保健。那么,中老年人清明前后如何保健养生呢?

  多病之春

  《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气的气候变化反复无常,中老年群体容易受凉感冒,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易复发。在“风”和“湿” 共同作用下,风湿、肩周炎等病痛也易引发。此节气也是关节炎、哮喘等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因而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忌食用海鱼、海虾等“发物”。

  此外,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所以,春季又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

  养生事项

  清明前后养生,需在吃穿住行各方面加以调整,让身体顺应适时。

  在饮食方面,应防止过敏,要注意“发物”。热性体质人不宜多吃笋和鸡,应多食一些时令蔬菜,以滋阴润燥、舒肝养血。有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的人可多吃一些菠菜;消化不良,需要健脾补肺的老人,不妨吃一些山药。

  清明外出,要注意防止湿寒侵邪。在着衣方面,不宜将冬装全部褪去,着装宽松、保暖、轻便,防止受寒。

  在起居方面,与冬日有差异,要早睡早起,老年人必须保证6至8小时熟睡时间,晚上10点半之前最好能上床休息。此外,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建议时间是上午10时和下午3时。

  清明时节祭拜先祖,很多人的心情不免沉重,因此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应事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做好调整,应当尽量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保持情绪稳定。

时间:2019-04-03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