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人学过清明节

    清明节放假是皆大欢喜的事,干什么去却成了难题。 按理是该扫墓,但现代社会流动性大,客居他乡的多,祖坟往往在千里之外,举目四望,无墓可扫。来看看古人怎么过清明的吧!

  且将新火试新茶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专记南宋以前岁时风俗,其中,关于清明的资料蔚为大观,叫人一读之下不由感慨,原来清明有这么多事可以做。

  过去清明节最重要的是改火,古人是钻木取火,不同季节得用不同木材来钻,《周书·月令》指示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而清明正是要换榆柳之火的时候。彼时,清明节和寒食节是连在一块的,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火,吃不上热乎饭菜,到清明就把新火给续上。可想而知,这里面有种旧象更新的喜悦。

  新气象还不止这一端,据《岁时广记》记载,某些地方还有清明淘井的风俗,因此饮用水是新的;而此时又到了收茶的时令,因此茶也是新的。新火,新水,新茶,正是苏东坡所谓“且将新火试新茶”,这清明节过得很风雅。

  春色可喜踏青游

  古时候的清明节当然也上坟,但从文字读来,似乎没什么悲戚悼怀的意思。《岁时广记》记载:清明这天,城里人全都跑到郊外去了,在开满繁花的树下,在萌出新芽的草地,摆开盘子、碗就开始喝酒,直到晚上才回家。大家对清明节的郊游野餐十分重视,不但下酒菜一应俱全,还用杨柳、繁花细致装点自己的轿子。

  实际上,翻翻旧书,写清明的文字里提到扫墓的并不多,像这样渲染踏青之欢乐的倒还真不少。连杜甫都有诗句说,“著处繁花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清明》)这全民宴乐的日子,连即将出征的人们也跑来撒欢儿,让杜夫子悲愤不已,但清明郊游的盛况,更可见一斑。周密《武林旧事》写到清明时“妇人泪妆素衣,提携儿女”去祭扫,似乎有点庄重的意思;但笔锋一转,“若玉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门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等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又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了。

  所以,清明不必一定扫墓,也可以出去数数玉兰又开了几朵,柳树又绿了几枝。人头攒动地过清明,是唐代起就司空见惯的景象,这或许才是过清明的气氛。

时间:2019-04-03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