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高峰
王瑜 崔文娟

    克拉玛依,一座为梦想加油的城市。

    有个人对这句话感受至深。

    11月1日,第29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克拉玛依日报》记者闵勇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请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获得二等奖。

    这是新疆新闻界第一个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二等奖;这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地市报分会今年推荐的作品中唯一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

    “勇哥勇哥,勇攀高峰。”同事纷纷发微信祝贺闵勇。

    当时,闵勇正在广西参加百家媒体聚焦钦州活动。得知喜讯,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其流淌。许久,他面对大海,大声喊道:“克拉玛依,你真是一座为梦想加油的城市。”

    这时,闵勇当摄影记者刚满4年。

    出生在湖北孝感农村的闵勇,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当记者。大三下学期,学校开始组织各专业学生到全国各地实习,闵勇被校党委宣传部推荐至《荆州日报》社实习,2006年毕业后,他继续在这家报社当实习记者。

    2007年的梅雨季节,闵勇家的屋顶漏雨,墙体倾斜,他父母和弟妹晚上都不敢睡觉。

    有一天,闵勇抽空回家看看,一进门,父亲就指着摇摇欲坠的房子,怒气冲冲地对他说:“我和你妈倾尽所有供你上大学,你倒好,做着记者梦,不管全家人死活,养你这个儿子有什么用!”

    晚上,闵勇躺在漏雨的屋里,嘴里不停地念叨“孝感,孝感”,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动地而得名。

    2007年7月,他辞职去了新疆阿克苏,他的大学同学叫他去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团场工作,同学说,即使干几年不如意也可以辞职去承包棉田,“一年就能挣上十万八万”。

    与团场领导见面后,闵勇才知道,团场只招聘应届毕业生,要招聘他这个上届毕业生,还要向上级请示。

    在等待的日子里,闵勇一边在阿克苏地区电视台生活频道打工,一边上网寻找就业机会。在网上,他被一句广告语吸引了:克拉玛依,一座为梦想加油的城市。

    他一口气给克拉玛依46家企业和单位推送了自荐信。

    “向上级请示”没有答复,而他口袋中的钱已所剩无几。

    绝望中的闵勇,走在买回程车票的路上,突然,手机响了,电话是克拉玛依三联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打来的,让他速去面试,因为公司总裁黄伟马上要出差,出差前要见他。

    “为什么选择三联公司?”黄伟问。

    “挣钱给父母翻新危房。”闵勇答。

    “你期望的工资?”黄伟又问。

    “三千。”闵勇脱口而出。

    闵勇做起了文秘和内刊工作,三个月后,他拿到了高于期望的工资。年底,还拿上了“没想到的奖金”。三年后,他和弟弟、妹妹帮父母还清了盖房的借款。三联公司又想方设法,为他在克拉玛依落了户,还让他的恋人进三联公司工作。

    2011年7月,闵勇从网上得知,克拉玛依日报社面向全国招聘采编人员,他深藏在心底的记者梦又冒了出来。

    招聘考试有一项摄影科目,要求报考人员拍摄一组反映克拉玛依双文明建设的形象片。从没用过单反相机的闵勇,拿着相机发呆,监考人员等得不耐烦了,拿过相机设定成全自动程序,让他赶快拍。

    评委们看过所有图片后,认为闵勇拍的图片相对较好,但有摆拍嫌疑,这是新闻摄影的大忌。

    面试时,总编辑直接问闵勇:“你的图片有摆拍的嫌疑。”闵勇不慌不忙地回答:“考试并没有要求拍新闻图片,如果拍新闻图片,就不能摆拍。”

    他被录取了。

    三联公司主管领导不批准闵勇辞职,因为闵勇擅自请同事开证明参加考试。这让闵勇又一次陷入绝望,就在报到截止前夕,出差在外的黄伟给闵勇打来电话,祝贺他当记者,并说“三联是你娘家,记得常回家看看”。

    那一刻,闵勇的泪水夺眶而出。

    闵勇被指定在编辑部实习,后来又被指定到城市新闻部当记者。

    2013年初,报社推行师徒“传帮带”制度,他想拜一位老记者为师,老记者却多次婉拒了他,他不死心。

    2013年6月中旬的一天,闵勇找到这位老记者,说有个好题材,可以拿新疆新闻奖。这个题材老记者两年前就写过,还拿了新疆新闻奖二等奖,同一题材怎么可能第二次拿奖?

    不忍心打击闵勇的积极性,老记者说:“写稿或配图带编稿,你二选一。”

    闵勇说:“您是老师,您选。”

    老记者将写好的消息交给闵勇。闵勇看完后,加了标题:《大游船“七一”首航》,老记者看了直摇头,与自己两年前的标题雷同。闵勇随手又加了一个副题:《船主:对新疆长治久安依然充满信心》。老记者暗暗一惊:画龙点睛呀。

    消息获得了新疆新闻奖一等奖。

    后来,闵勇才“坦白”,早在大学实习期间,闵勇采写的消息《残疾姑娘江福英三破世界纪录》,就获得了2006年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二等奖。

    这年底,日报社内部“双选”,闵勇申请去摄影部,可城市新闻部主任坚决要求他留在城市新闻部,不写申请,就不让他回家。结果闵勇的两份申请摆在了总编辑面前。总编辑问闵勇:“直接说去哪个部?”

    谁知闵勇去了摄影部后,一时间却成了摄影部挨批评最多的人。

    他拍了一张鸽群围着文化街钟楼飞翔的图片。图说是:克拉玛依生态环境好了,鸟儿来了。老记者说:“那是人家养的信鸽,与环境好坏有什么关系?”

    他笑嘻嘻地说:“鸽子不是鸟吗?”

    一段时间,闵勇拍的新闻图片主体后地平线,总处在画面的二分之一处,使得画面有分割感。评报会上,老记者拿闵勇这样的图片作“失败”案例一一点评。

    同事们也常常因此开玩笑叫闵勇“二分之一”哥。

    为避免构图的失败,闵勇再拍图片,不是趴在地上就是爬树爬墙爬房顶。后来“淘宝”上有了摄影梯,他第一时间邮购,出去拍图总是扛着梯子。一天,他扛着梯子去社区拍图,一位居民迎上来问道:“你做家政怎么收费?”

    老记者还是不停地批闵勇的图片。很多同事看不下去了,认为老记者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闵勇,闵勇笑着说:“我不怕批,就怕不批,不批,我真就没希望了。”

    闵勇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拍摄指派的任务,清晨和傍晚,就去拍自己想拍的新闻图片,因为清晨和傍晚的光线好,能拍出“大片”效果。他拍的图片越来越多,被报纸和网站选用的图片越来越多。在克拉玛依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许多市民愿意给他“报料”。

    2018年1月8日,闵勇结束库尔勒采访飞回克拉玛依,在乌鲁木齐转机时,手机响了,有市民报料“发现一只受伤狐狸,能不能救助?”闵勇认定这是一条好新闻,立即回答:“能。”

    这年12月,闵勇到准东基地采访,听说准东采油厂为保护野生动物,关闭了卡拉麦里野生动物保护区周边的284口油水井,并刚刚通过验收。他认定这是一条好新闻,坚持要去现场,结果抓拍到了鹅喉羚走过封井石碑前的瞬间,以《还野生动物一方“静”土》为题发表。

    一年前,闵勇的同事专门去拍这个瞬间,却没有拍到。面对这张图片,这位同事感慨地说:“闵勇的勤奋,感动了天,老天都在帮他呀。”

    今年2月初,老记者对闵勇说:“去参评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摄影),没准能被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呢。”闵勇说:“我?中国新闻奖?20年后再想吧。”

    4月下旬,推荐参评中国新闻奖作品名单揭晓:《克拉玛依日报》4件作品入选,两件作品闵勇是作者,两件作品闵勇是编辑。

    最终的结果《请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胜出。

    百家媒体聚焦钦州活动期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徐祖根握着闵勇的手说:“拍狐狸的图很不错,当时评这个图时,很多评委看了很感动,有的感动得哭了。”

    获奖当晚,闵勇给妻子发了一条微信:谢谢你这么多年的付出,这个中国新闻奖,有一半功劳属于你。

    妻子回微信:你缺觉,洗洗睡吧。

    闵勇又给老记者发微信:我不知道给您送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表达我对您的感激,我正在寻找。

    没多一会儿,他收到老记者发来的微信,看完,他的眼睛湿润了。

    微信是这样写的:你拿到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实现了我今生最大的梦想,这就是最好的礼物,谢谢你!

 

时间:2019-11-0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