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英:总把自己当学生
常钰君 肖 军

    人物简介

    姓名:李宁英

    年龄:48岁

    身份: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数学学科教研组组长

    荣誉:2011年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开发建设新疆奖章”

    从事教学工作25年来,李宁英几乎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在教室等待学生到来的是她;每天改完作业,准备好下节课的资源,解决完学生疑问,送走每一位学生,常常最晚回家的也是她。

    “无须扬鞭自奋蹄”,这是李宁英所带每一届学生的写照,也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说起李宁英,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她授课时的全身投入,对待学生的忘我付出,教学效果的显著突出……这些都是李宁英给同事们留下的普遍印象。

    李宁英带过的班级先后参加过9次抽考、4次会考、4次中考、4次高考,分别取得了中考成绩3次第一名、抽考成绩5次第一名、会考成绩两次第一名、高考成绩两次第一名和1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她所带班级的学生中,有多人高考分数达600分以上……

    当同事们向她求宝取经时,她说法宝只有一样,那就是“育人先育己”,要把自己一直当成一名学生,去学习、去感受、去成长……

    既要教学还要自学

    1994年,李宁英从昌吉师范学院(原昌吉师专)毕业了。带着青春的梦想,她来到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当了一名教师,那年,她23岁。

    李宁英担任的是初中数学教师。

    做教师的感觉是什么?这是李宁英初为人师的疑问。

    刚走上三尺讲台开始讲课时,李宁英有些忐忑,第一次被40多双眼睛盯着,她既激动又有些紧张,匆匆讲完一节课,便快速从讲台上下来,“风”一样地逃回办公室。

    教过一段时间的课后,李宁英发现,自己在昌吉师范学院学的那些知识并不足以帮她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比如一次上课时,学生向她提出了一个问题。那道问题,她没有当场回答,不是她对问题没有思路,回答不出,而是她没有寻找到一个既简单又能让学生快速理解该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这一问”,着实让李宁英产生了挫败感:我到底该如何教好学生?让他们学懂?

    带着这个疑问,她找到师傅黄凯玲。黄老师向李宁英提出一个要求:把书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都思考一下,避免照本宣科,一定要解决书本概念多、易混淆、枯燥、学生学不懂的问题。

    “你先自学一遍!”黄凯玲的一句话,让李宁英陷入了思考。

    为了上能让学生理解的数学课,李宁英开始了自学之路。她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学生的理解,将每个单元每一条概念重释,将有关联的知识点串联,再进行逐一的学习,她设计了一节又一节“整体渗透课程”。

    “这种说法学生懂不了,不行,得换一种……”在她的备课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概念注解和题型分析。她的备课本总要比别人的厚一些,因为她有时写的概念或者推理过程,总是被自己推翻,划了又重写……

    为了克服上课时的“胆怯心理”,在家时,她按照自己设计的课程,一遍又一遍对着镜子模拟上课;放学后,她对着教室里的桌椅练习上课。有时,她还请来师傅黄凯玲,教她上课。

    空旷的教室里,黄老师端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让李宁英给他“上课”。

    从李宁英的站姿、走动的路线,到写板书的时机,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以及眼神……黄老师随时都在问:“走到这里干什么?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想想,重来!……这个时候写板书,要侧身对着学生,不能忘了交流,你现在的目光是散的,说明你在背教案,李老师,你走神了……”

    一遍遍地练习,李宁英这才明白,原来当教师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我能行”,李宁英不断给自己默默打气。

    终于,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宁英就克服了上课时的胆怯心理,并将书本知识体系全部梳理完毕。

    自那以后,在李宁英的课堂上,她很少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1995年6月,她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堂真正的公开课。那堂公开课她执教的是陌生的班级,但对于早有准备的李宁英来说,这不算难事。

    那时的李宁英心里已经很明白,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不是为了教师的教,所以好的教学是适合每一位学生的。

    那次公开课后,李宁英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甚至将她的课堂作为“范本”让其他老师学习。

    此后的几年,她所带的学生中考成绩曾位居全市前三,数学单科成绩位居第一,而她自己也获得了市教育局的讲课比赛奖项。

    “做教师就是这样,要构建起自己的教育认知,要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感觉。”师傅黄凯玲老师的点评,让李宁英心中有了答案。

    原来,把自己“当学生”,就是她做教师的感觉。

    当老师也要当朋友

    多年来踏实的教学态度和丰硕的教学成果,让李宁英得到了学校的充分信任。

    2004年,李宁英开始执教高中数学,身为高一(5)班班主任的她,还带了两个班级的数学课。

    教高中数学对于李宁英而言,是要从头学起。她向同事刘先菊请教,再结合自身良好的教学功底,李宁英很快便适应了高中教学模式。

    但身为高中班主任的她,面对独立意识较强的高中学生,又遇到了新的班级管理难题。

    一次课间,李宁英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时,发现一个男生的头发较长。她用手比划后,当众说了那名男生。

    “你不要碰我的头发!”男生的大声反抗,让李宁英愣在了那里。

    她红着脸跑回办公室,趴在办公桌上小声啜泣起来。

    回到家后,李宁英反复思考,教育不光是要教学,更重要的是育人,但育人似乎要比教学难得太多。

    李宁英意识到,教师在用统一的尺子衡量学生时,从没想过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个体。

    “如果我是那名男生,我会那样做吗?我希望老师对我怎么说?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师生之间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李宁英想,“我还是应该‘当学生’,走近他们,多考虑学生的感受……”

    带着反思,她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那位男同学道歉:“对不起,是我的不对,我不该随意碰你的头发。”

    李宁英的态度,让同学们都为之一惊。

    自此以后,李宁英对待学生都以朋友般的态度交流,班级里很少再有违纪现象,就算有,李宁英也能将它很快“化险为夷”。

    班里一位陈同学打架,挨了处分,心情不爽,上课老走神。为帮助他走出阴影,李宁英经常去他家家访,陪伴他学习,鼓励他把注意力转到学习中去,用行动和成绩说话,争取取消处分。

    班里一名女生王同学,她父亲因病常年住院,母亲没工作,哥哥被人误伤而亡。这种家庭环境导致王同学性格孤僻、内向,她经常逃学甚至离家出走。李宁英通过在教室、操场或上下班路上与王同学交流谈心,了解她的思想动态,缩短了彼此心理距离。李宁英还主动邀请王同学到自己家来学习,对她进行辅导……

    这些孩子,是李宁英带的第一届高中班级的学生,班里叛逆学生较多,但在她的培育下,他们最终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学生:陈同学因优秀的表现被取消了处分,并在高考时考出了近600分的好成绩;王同学不再逃学离家,她性格变得开朗,在高考时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2007年,李宁英所带的这届高中学生,高考平均分名列全市前茅。

    那时候李宁英就觉得,教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的,想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和学生们做朋友,一同成长。

    当了导师还要当学生

    虽然有了十几年的教育经验,但在李宁英看来,需要学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2010年,李宁英响应教育局号召主动申请读研究生,她考上了新疆师范大学的在职教育硕士。

    2014年,硕士毕业后,她被调入了我市第一中学工作。

    那时,第一中学的教育改革转型刚开始没多久,刚来的李宁英又遇到了新的困难:那时我市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行选课走班制,一学生一课表;学科教室里,师生零距离接触;课堂教学,自主高效;课程研发,国家课程校本化;打破边界,全员育人……

    这意味着,李宁英原来熟悉的授课方式全部都要改变,她又得当回“学生”,重新学习。

    为了迅速适应课程改革,李宁英不得不转变理念,作为改革转型的第二批骨干教师,她只能边实践边反思总结。

    寒暑假期,对于教师而言是个放松的好机会,但对于李宁英来说,是自主研发资源的良好时机。

    假期中,她反复理解、把握、研究、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最终,她先后作为编者研发和修订了数学I层I、II、III、IV层的《课程细目》《前诊》《后测》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李宁英通过对学生个性化的帮助,不仅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与认可,更得到了学校青年教师的青睐,2015年,她成了学校的高三数学教研组组长,也成为了青年教师的师傅。

    敖莎,是她在第一中学带的第一个徒弟。

    作为敖莎的师傅,李宁英对敖莎的教学以及公开课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提了很多建议。而当敖莎向李宁英说明自己的想法后,李宁英没有指责她,反而支持她做自己的东西。不仅如此,李宁英说,她在敖莎的身上也学到了自己需要的知识。

    敖莎提出的要着眼于课前展示学生做的思维导图、如何在上课中将学生的解答快速上传在白板上、课堂前诊处理等方法,这些全都被李宁英借鉴了去。

    “谁说当了你的师傅,就不能当你的学生?”李宁英的“为师”态度让敖莎吃惊。

    如今,敖莎也在李宁英的鼓励和指导下开始自己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你们以后不要只把我当成导师,咱们还是相互学习的伙伴。”李宁英对每位徒弟都是如此交代。

    “当学生”,是李宁英一辈子的目标和使命,在她看来,无论积累多少教学经验,收获再多教学成果,但学习之路是永无止尽的……

 

时间:2019-04-3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