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一家人

“我们是同事,更是亲人”

——记肉孜麦麦提·巴克班的民族团结故事

作者:张悦 张又文

肉孜麦麦提·巴克班部分员工合影。本报通讯员 阿依努尔·纳比江 摄

    在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有这样一个班级——

    它是中国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十优单位”、集团公司“铁人先锋号”;班长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石油特等劳动模范、中石油唯一一名维吾尔族技能专家;班组成员都是个顶个的行业能手。

    这就是肉孜麦麦提·巴克班组(简称巴克班),一个优秀且融洽、友爱且团结的采油班。

    巴克班有37名员工,其中少数民族员工22人。在这个大家庭里,各族员工格外团结,每个员工都在心底牢记一句话:我们要像红柳一样抱团生长。

    “像红柳一样抱团生长”,是巴克班组的班训。不仅因为大家有着红柳一般耐干旱、耐严寒、耐风沙的意志,更是因为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红柳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我们班组气氛融洽,各民族职工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像亲人一样。”班员薛晓艳说,班长从不搞特殊,对待大家一视同仁。

    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班组氛围,使班组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尽其所能,肉孜麦麦提·巴克制定了一套透明公开、民主化的班级绩效管理办法,每次的绩效发放结果都清楚地发在工作群里,让每个人工作有动力、让每一项奖罚有说法。此外,为进一步拉近班组成员的距离,他每周组织一次班组分享会。半个小时左右的分享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大家讨论技术难题、生活妙招甚至育儿经验等,不仅提高了班员的表达能力,更让大家对彼此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起工作起来也更融洽了。

    班组成员之间在一件件团结互助的小事中增进着彼此的感情。

    让班员巴哈尔古丽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在班上过生日。那天她巡井回来,看到一个蛋糕摆在桌子上,她正在猜测今天是谁的生日,就看到大家一拥而上,笑着围在她的身边祝她生日快乐。她才反应过来,那天是她46岁的生日。第一次在井上过生日,第一次听到20人合唱的生日歌,巴哈尔古丽感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班长把每个人的生日都记在了手机里,遇到谁过生日,就组织大家一起庆祝。

    古扎努尔·阿不都克力木以前学过厨艺,经常在井上给大家做饭。细心的她还会记住每个人的饮食习惯。比如,马晓琳喜欢吃青菜,张志平喜欢吃羊肉,杜红树的胃不好,米不能做太硬,不能放太多辣椒。大家也会在古扎努尔·阿不都克力木做饭的时候帮她择菜、洗菜,陪她聊天。哈伊拉提的身体不好,需要按时吃药,每天早上送班车走前,大家都会关切的问他:“今天带药了没?”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根据公司的要求,每个班组只能选两名员工驻井工作。这就意味着,两个人要完成日常20多人的工作。通知发布后,班里每个人都踊跃报名:老师傅觉得自己有经验,青年员工觉得自己体力好。最终肉孜麦麦提·巴克决定:他自己和马尔旦驻守。

    在他们驻井的这段时间里,班组的微信群每天都有人给他们留言问候。有一天晚上,肉孜麦麦提·巴克和马尔旦在群里发了一张头发长长的自拍照,还开玩笑地说:“看,我们现在的发型像不像《流星花园》里的F4,帅不帅?”大家看到照片后,都被他的话逗乐了。

    副班长马晓琳说:“我们虽然是同事,但更像亲人。”巴克班组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员工都在互帮互助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姐妹情”。团结融洽的班组氛围,不仅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也持续保障了班组生产、安全等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