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海丽 刘春芳
怡力克力·热汗帮马述升按摩。 本报通讯员 刘春芳 摄
“你们看,我家的院子多漂亮,都是我的亲戚怡力克力帮我收拾的。”6月9日,马述升热情地对来串门的邻居说。
马述升是乌尔禾镇查干草村的村民。来过他家的村里人都说,他家这一年多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从“老土块房”搬进了漂亮的抗震安居房;原本是盐碱地的院落,现在已经变成了整齐的种植区……
不过,要说到变化,变化最大的还是马述升。以往,他总是愁眉不展,如今,他却是满面春风。
而这些悄然的变化,都和驻查干草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怡力克力·热汗有关。
用心解开“疙瘩”
去年,怡力克力·热汗和马述升结成了对子。之所以要和马述升结对子,是因为怡力克力·热汗要帮他解开心中的“疙瘩”。
马述升心里的“疙瘩”就是房屋拆迁的事。
去年,乘着乌尔禾城区建设的东风,位于白杨河边的“河岸村”的几十户村民即将搬入抗震安居房。可马述升的心里却是一百个不乐意。
“这房子破是破了点,可我住了大半辈子了!”68岁的他固执地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老家的土窝”,谁去给他做工作,都会被他赶出来。一来二去,他竟成了拆迁的“钉子户”。
马述升家歪斜的小土屋潮湿破旧,杂物拥挤不堪,而且这里不通水电和燃气,生活起来也有诸多不便。
乌尔禾区委领导几次到马述升的家里给他做思想工作后,马述升渐渐明白了拆迁的好处,但仍然执拗地不肯搬家。
怡力克力·热汗赶忙趁热打铁,隔三差五地就去他家里,讲政策、聊家常。
时间长了,马述升渐渐被这个小伙子的热情打动了,并同意拆迁。
“也不知道老房子拆掉后,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马述升多年瘫痪,临搬走时,他坐在轮椅上,眼里满是不舍地说。
“您的新房子离这儿不远。等这里的公园建设好了,我随时都可以开车带你回来转转。”听怡力克力·热汗这么说,马述升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勤劳打造菜园
搬家后,马述升和老伴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抗震安居房宽敞亮堂,地上铺上了大块的地砖,墙面粉刷得白白亮亮。
“小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天然气能接到灶台旁……”在自己两亩多的大院子里,马述升细数着种种好处。
“马爷爷,过几天我再帮你把庭院收拾下,种些新鲜果蔬。”今年3月,怡力克力·热汗的一番话让马述升来了精神。
“听说现在咱们村很多邻居家的小院都种得满满当当。我的身体又不好,还在发愁咋收拾院子呢。”马述升说。
“放心,有我呢!”怡力克力·热汗回答道。
怡力克力·热汗主动承担起了马述升家院子的改造和种植工作。他把庭院中的盐碱地换为可直接种植的土壤,随后又忙着平整土地、清理园中散放的砖头、板材等。之后,他又将地里打了埂,撒上有机肥料,栽种了菠菜、韭菜、豆角等各类菜苗。
蔬菜苗把院子装点得生机勃勃,但日常的养护却是个麻烦事。
于是,怡力克力·热汗又打了一口井,装上了水泵和滴灌带。
看着变了样的院子,马述升欣喜地说:“这么多的菜,我们老两口也吃不完。多余的菜,我们还能拿出去卖,换点零花钱。”
真情融入心间
“马爷爷,您住的房子是政府给你盖的,家也是政府帮你搬的,我也是党派来跟你结亲的干部。”怡力克力·热汗润物细无声地给马述升讲解党的好政策。
“赶上这么好的时代,我有福气啊!”马述升露着灿烂的笑容说。
马述升的儿女都已各自成家且不在乌尔禾区,只在节假日时回家探望马述升。
怡力克力·热汗的手机号就成了马述升老两口的“热线电话”。
“怡力克力,家力的灯不亮了。”
“怡力克力,下水道好像堵了。”
……
大到修复壁挂炉,小到购买油盐酱醋,怡力克力·热汗对马述升老两口交代的这些小事从来没有厌烦过,总是随叫随到。
前不久,马述升又一次打来电话,让怡力克力·热汗赶紧来家里一趟。
等怡力克力·热汗心急火燎地赶到马述升家时,看到的是桌上满满一盆羊肉汤。
怡力克力·热汗这才得知,羊肉是马述升和老伴坐着公交车,到乌尔禾区集贸市场上买的,就为了给他好好补补身体。
想到马述升坐在轮椅上出行的不易,怡力克力·热汗的心里满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