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好园丁

村支书阿不力孜带领村民同致富

作者:刘维 古丽米热·木沙

    4月23日,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依买克村的活动室里一派热闹的景象,老人们有的打牌、下象棋,有的在阅览室里看书,大家脸上荡漾着暖暖的笑意,村里干净的路面、整齐的房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村民告诉笔者,以前,村里都是土坯房,道路泥泞不堪,到处是牲畜的粪便,农牧民收入也比较低,现在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因为有个好党支部书记阿不力孜·买买提。他先后拿出7万多元,帮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买农资、修房屋。为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零就业”问题,他四处奔走,为待业青年寻找就业出路,切实把扶贫措施落实到农牧民的心坎上。

  先安居再乐业

  依买克村村民努尔古丽·肉孜巴依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全家都靠低保生活。一家三口住在土坯房里,外面刮大风家里刮小风、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羊圈也是四处透风漏雨。回忆那段日子,努尔古丽眼里渗出了泪花。

  2007年,努尔古丽家住上了7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的抗震安居房,居住条件比原来宽敞多了,虽然家具老旧了些,但是她每天都收拾得窗明几净。她激动地说:“是村党支部书记阿不力孜改变了我们一家的生活。”

  今年54岁的阿不力孜也是依买克村人,高中毕业后相继在依买克村任库房管理员、小队长、团委书记,2007年,他被提拔为依买克村党支部书记。

  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阿不力孜最先带领村干部干的就是大力帮扶村里的贫困户,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

  “过上好日子的前提就是住上好居所,有了好的住所才能有心思谋发展。”在阿不力孜的号召下,村里上下吹响“先安居再乐业”的号角。恰逢此时,自治区推行抗震安居工程,从国家到自治区给予村民大力补助。那些年,依买克村里犹如一座热火朝天的工地,掀起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高潮。

  在勘察完努尔古丽的家后,村里决定最先帮助她修建新房。可是要开工的时候,除了国家和自治区的补助,村民自掏的那部分钱她也拿不出来。阿不力孜二话没说,当即就为她家送来了1万元购买建筑材料的资金,得知还缺少请人盖房的资金时,他又决定,由村干部轮流义务帮助努尔古丽家挖地基、砌砖。经过20多天的苦干,努尔古丽家的两间平房终于建成封顶。

  2007年、2008年的两年间,阿不力孜带领村干部一起帮助当地村民盖了200套抗震安居房,期间,他自掏腰包2.6万元,帮助13户贫困户住上了配套齐全的新房。

  “如今,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我也找到了工作,去年除了家庭开销还存了一万元。”谈起现在的好日子,努尔古丽高兴地说:“现在的新农村,安居富民房门口有庭院,出入有水泥路,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超市一应俱全。农牧民建房、通水、通电、通路,就连买农用机械都有补助,儿孙都免费上了双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这一切的变化,除了要感恩党的政策好,还得感谢我们遇到了一个好党支部书记。”

  脱贫致富三步棋

  依买克村是乌恰县贫困村之一,因地处山地,村里耕地面积仅为1360亩,当地村民都只能依靠畜牧业发展,由于畜草严重不足,养殖业发展严重滞后。

  “我想鼓励一部分村民种玉米,玉米不仅可以卖钱,玉米秆还可以当饲料。”阿不力孜说。

  2008年,通过走访调查,按照村民牲畜比例,有20户村民表示支持。紧接着,他又请来乌恰县农业局技术员,手把手地教村民科学种植方法,帮助大家把玉米亩产量提高到500公斤—600公斤。还实施了回收利用玉米秆政策,使一亩玉米地收入突破2000元。

  现在,玉米种植已经覆盖全村,阿不力孜说,这只是帮助村民发家致富的第一步棋,这第一步棋最关键,现在看来算是走好了。他的第二步棋是发展现代畜牧业。

  依买克村村民世代以零散放牧为生,没有形成规模,阿不力孜设想搞现代化、规模化育肥养殖,把牲畜集中起来,专人放养管理。这个想法一提出,习惯传统养殖的村民举双手反对。

  他又开始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不仅请了邻村的畜牧养殖专业户来现身说法,还请畜牧局的专家对专人放养管理的村民进行培训,一段时间后,总算有几家同意。目前,依买克村全村共有羊1.8万只,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羊群数量达到每户200只—300只,养殖数量翻了数十倍,随着养殖业不断壮大,全村从事畜牧养殖业的人数已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

  阿不力孜很快打出致富第三步棋:牲畜有专人放养管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参加劳务输出。现在,依买克村有4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

  村民木沙·木尔扎是2008年第一批劳务输出青年中的一员。他说:“家里没有多少耕地,牲畜有专人看护,闲下来的我就跟着村里劳务输出队出去挣钱,现在我每年打工的收入超过了3万多元,这可是以前放牧的十几倍,我用这些钱为父母盖了新房,自己成了家,家里现在什么现代化的家用电器都有。”

  “2015年年底,我们村实现人均收入5100元,五年前,村里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以前没有几个人愿意外出务工,现在是争着抢着出去。到2017年,我们将会实现全村脱贫致富,人均收入突破9000元,创建小康示范村。”阿不力孜信心满满地说。

  由于带领着村民一起致富,阿不力孜也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05年、2015年,他先后被评选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劳模。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