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海彬
本报通讯员 魏海彬
多鲁空·米吉提是白碱滩区中兴路街道新河工作组的一名维吾尔族成员,50多岁,性格和蔼可亲,在社区里,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辖区的居民,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多师傅”。
“多师傅”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新河社区少数民族居民较多,“多师傅”就发挥自己的优势,想方设法在少数民族居民中开展工作。
他常说:“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只有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我们的日子才会更加幸福。现在,我在社区工作,更要认真干好工作,把国家的好政策、好方针宣传给每一个人”。
不简单的“多师傅”
有一次,日常巡逻时,多鲁空发现新河11栋有名维吾尔族姑娘穿戴疑似“里切克服”,于是,他立即走上前,叫住了那位姑娘。多鲁空用维吾尔语和姑娘讲了好一阵后,这个姑娘便取下了头巾。
同行的工作组成员纳闷地问:“多鲁空,你是怎么给她说的?为什么那个姑娘那么爽快就摘掉了头巾啊?”多鲁空笑着说:“我就给她说,你戴着这样的头巾多不好看,你那么漂亮的小姑娘,就要把你漂亮的脸露出来,才能找到聪明帅气的小伙子。”
爱心无限的“多师傅”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工作组对辖区的贫困家庭进行了慰问。
和往常一样,多鲁空热心慰问着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小朋友,就在这时,他注意到,有两名刚刚搬来不久的维吾尔族外来务工人员家中的小朋友还没有收到礼物,看着他们充满希望的眼神,多鲁空默默记在了心里。
过了几天,多鲁空像往常一样去巡逻,走到门口忽然止住脚步,他从办公桌后面拿出两个书包和一些玩具。大家都奇怪地问他:“你买这些书包和玩具干什么呀?”他说:“那天,那2个外地来的小朋友还没有收到儿童节的礼物呢,我要去给他们送儿童节的礼物呀!”
悄悄做好事的“多师傅”
新河小区平房1、2幢居住的都是维吾尔族居民,而且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同志,多鲁空几乎每天都会到这里跟居民“唠唠嗑”,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不久前,工作组帮助一名维吾尔族外来务工人员找到了工作,多鲁空第一时间通知了他这个好消息。夫妻俩在感谢工作组的同时,还追着多鲁空不停地说:“谢谢你上次给我们的慰问金。”从他家出来后,大家一直追问多鲁空究竟是怎么回事?多鲁空犹豫了好长时间才说出了实情,原来他看到这家人家庭困难,就自己掏腰包给了他们200元钱慰问金。
这就是多鲁空,一个老共产党员。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看到了一名维吾尔族同志应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