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砥砺奋进成巨变 踔厉奋发征新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成果综述】生态文明建设 宜居宜业又宜游
高宇飞 青山 张悦 郝建美 郭雪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全盘考量,系统推进,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不仅让绿水青山成为了克拉玛依的优势和骄傲,促进了产业兴、百姓富,更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兵地一体、同防同治,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21年,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1%,较前年提高2.5%。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克拉玛依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克拉玛依市“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克拉玛依市落实“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等近10项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出台了地方实体性法规《克拉玛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235项重点任务及工程项目,组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期间,市委、市政府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重点,减少重污染天数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十三五”期间,全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量为2.2万吨;2021年,全市重污染天数为零,空气质量大大提升。

——城市水质保持优良。

水如同这座城市的“血脉”。为守护好城市“血脉”,每年市委、市政府都印发年度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方案,层层压实责任。仅“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治理、农业污染防治等10大类32项重点任务实施。我市严禁“三高”项目进入的同时,还持续加强对辖区工业园区的监管,实现工业集聚区水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任务,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截至2020年末,全市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3456.45吨、404.40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指标。

2019年5月25日,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随后,全市上下继续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持续加强节约集约用水管理,推进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目前,我市公共机构和场所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全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均达到全疆领先水平。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河流、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

——绿化率稳步提升。

近年来,为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坚定不移推动全市绿化工作向高质量迈进。

2017年6月22日,我市首次召开荒漠生态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疆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外围荒漠戈壁生态建设。通过不断建设,我市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公园、生产、防护、附属绿地、“三廊、三环”等为骨架组成的中心城市绿地系统,由农区田园风光、城市边缘道路与防护绿地、近郊荒漠生态景观等组成的中心城市边缘生态防护绿地系统,以及城市外围荒漠生态安全屏障圈层。在城市周边外围我市大力实施荒漠生态恢复工程,有效遏制土地沙化趋势,实现了外围环境与城区绿化有机连接,推动城域生态系统不断好转。2021年,我市将园林绿化纳入“林长制”,持续加大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资源力度。如今,我市“森林围城”区域不断向外扩展,树木品种也由白榆、新疆杨、白蜡等三四种增加到了近两百种,真正实现了四季见绿。

截至2021年底,我市绿地面积达到12.9万亩,建成区绿地率为40.04%,绿化覆盖率为43.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78平方米,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良好环境引“客”来。

近年来,我市通过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对中心城区外围荒漠进行生态修复、建设一批生态公园等一系列举措,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效保护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目标。

在保护利用原有植被和戈壁地貌的基础上,我市强化水域治理,因地制宜对城市南郊的原九公里湿地进行了分期改造建设,打造了占地1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500余公顷,总蓄水量900万立方米的“城市之肺”——古海生态公园。目前,该生态公园内零星分布的大小水域被芦苇、红柳、梭梭以及新种植的灌木林包围,环境静谧、水质清澈,吸引了鸬鹚、银鸥、白鹭、绿头鸭等大量野生鸟类栖息繁衍,在调节我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海生态公园与城南红山湖水域、西郊凤栖湖水域、东郊金龙湖水域等共同构成分布合理的生态格局,为候鸟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我市辖区的野生动物已有570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154种、无脊椎动物49种、昆虫367种。鹅喉羚(黄羊)、盘羊、狐狸、狼等30余种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了克拉玛依的“常驻民”。

我市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植绿,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我市还将继续书写生态环境治理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全盘考量,系统推进,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清,不仅让绿水青山成为了克拉玛依的优势和骄傲,促进了产业兴、百姓富,更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兵地一体、同防同治,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21年,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1%,较前年提高2.5%。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克拉玛依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克拉玛依市“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克拉玛依市落实“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等近10项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出台了地方实体性法规《克拉玛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235项重点任务及工程项目,组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期间,市委、市政府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重点,减少重污染天数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十三五”期间,全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量为2.2万吨;2021年,全市重污染天数为零,空气质量大大提升。

——城市水质保持优良。

水如同这座城市的“血脉”。为守护好城市“血脉”,每年市委、市政府都印发年度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方案,层层压实责任。仅“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治理、农业污染防治等10大类32项重点任务实施。我市严禁“三高”项目进入的同时,还持续加强对辖区工业园区的监管,实现工业集聚区水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任务,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截至2020年末,全市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3456.45吨、404.40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指标。

2019年5月25日,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随后,全市上下继续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持续加强节约集约用水管理,推进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目前,我市公共机构和场所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全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均达到全疆领先水平。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河流、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均为100%。

——绿化率稳步提升。

近年来,为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坚定不移推动全市绿化工作向高质量迈进。

2017年6月22日,我市首次召开荒漠生态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疆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外围荒漠戈壁生态建设。通过不断建设,我市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公园、生产、防护、附属绿地、“三廊、三环”等为骨架组成的中心城市绿地系统,由农区田园风光、城市边缘道路与防护绿地、近郊荒漠生态景观等组成的中心城市边缘生态防护绿地系统,以及城市外围荒漠生态安全屏障圈层。在城市周边外围我市大力实施荒漠生态恢复工程,有效遏制土地沙化趋势,实现了外围环境与城区绿化有机连接,推动城域生态系统不断好转。2021年,我市将园林绿化纳入“林长制”,持续加大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资源力度。如今,我市“森林围城”区域不断向外扩展,树木品种也由白榆、新疆杨、白蜡等三四种增加到了近两百种,真正实现了四季见绿。

截至2021年底,我市绿地面积达到12.9万亩,建成区绿地率为40.04%,绿化覆盖率为43.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78平方米,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良好环境引“客”来。

近年来,我市通过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对中心城区外围荒漠进行生态修复、建设一批生态公园等一系列举措,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效保护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目标。

在保护利用原有植被和戈壁地貌的基础上,我市强化水域治理,因地制宜对城市南郊的原九公里湿地进行了分期改造建设,打造了占地1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500余公顷,总蓄水量900万立方米的“城市之肺”——古海生态公园。目前,该生态公园内零星分布的大小水域被芦苇、红柳、梭梭以及新种植的灌木林包围,环境静谧、水质清澈,吸引了鸬鹚、银鸥、白鹭、绿头鸭等大量野生鸟类栖息繁衍,在调节我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海生态公园与城南红山湖水域、西郊凤栖湖水域、东郊金龙湖水域等共同构成分布合理的生态格局,为候鸟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我市辖区的野生动物已有570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154种、无脊椎动物49种、昆虫367种。鹅喉羚(黄羊)、盘羊、狐狸、狼等30余种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了克拉玛依的“常驻民”。

我市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植绿,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我市还将继续书写生态环境治理新篇章。

时间:2022-10-1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