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端午“嘉年华”活动现场,油南红光社区的“红果实”民族团结馕成了“明星”。“红果实”是油南红光社区按照市委“一街—特、一社一品”为原则打造的社区品牌。(本报资料图,全媒体首席记者闵勇 摄)
克拉玛依区召开线上招聘会。“十三五”期间,我市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两万人。(本报资料图,图片由克拉玛依区委宣传部提供)
随着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成功转设成为新疆第二医学院,我市高等教育的办学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报资料图)
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团队正通过互联网医学资料为患者会诊。我市以信息化为引擎,在卫生健康领域创下多项全疆第一乃至全国第一。(本报资料图,由市中心医院提供) 本版图片拍摄于疫情前
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大力推动教育、医疗、就业、平安、法治等一系列社会建设,真正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上来,不断提升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越来越足。
推进教育转型
走向“两个前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抓好百年发展大计,克拉玛依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据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不断探索构建多元特色的教育生态,“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得到有效落实,逐步改变了单一的办学格局,优化了区域教育生态,满足了社会对个性化、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的需求。
同时,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也惠及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十三五”期间,克拉玛依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所有适龄青少年提供了落差最小的公平入学的机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了与本市子女同等的入学待遇,全市从学前阶段到义务教育实现了全免费。
2015年,在“中国教育转型期的十大变革学校”评选活动中,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被提名为全国十大“最具变革力的学校”之一;同年,克拉玛依市教育局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单位。
2018年,克拉玛依市“区域推进教育转型,加速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成果荣获“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9年,克拉玛依市作为全疆唯一地区受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展示39项教育创新成果,参与三大讲坛,受邀专题报告,一项成果获最高奖——优秀教育成果SERVE奖。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克拉玛依市入围国家级示范区,成为全疆唯一一个地州入围国家级示范区的城市,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被列为国家级示范校。
此外,克拉玛依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稳步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第二医学院和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整体水平逐年提升,招生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迎来首批毕业生共435人,其中118名毕业生选择留在新疆基层,并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励。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监测评价结果显示,克拉玛依教育现代化综合水平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超过国家2020年教育规划目标,处于各省会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的领先地位,处于中西部地区发展高地,居于各省级副中心城市首位,进入到了加速转型、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克拉玛依坚持教育发展走向“两个前列”(即走在全疆乃至全国的前列、走在全市各行业的前列)的基本思路,在更高层面上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让所有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幸福的人生,努力把克拉玛依打造成为“全疆乃至全国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城市、教育发展的示范高地”。
打造医学高地
建设健康城市
“现在看病太方便了,手机上就能挂号、缴费,还能远程查看报告单。”今年62岁的李丽华这样感叹。她在子女的帮助下,在家里用手机就能查到自己几天前就医检查的报告单。
李丽华的就医过程是克拉玛依市着力破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加快构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使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民生关切,狠抓工作落实,围绕健康克拉玛依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特别是不断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方便广大市民群众就医保健,着力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点、堵点问题。
“十三五”期间,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秉持“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信息化为引擎,强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创出多项全国第一和全疆第一,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堪比国内先进城市:建成全国首家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国首个M+1+N模式、汇集国内外38家知名医疗机构的远程医学平台和“中哈中医联合研究中心”,累计诊疗病患10余万人次;成为全疆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城市、“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
2020年3月,在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大力支持下,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完成了首家单体互联网医院建设;6月1日,克拉玛依市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完成了基本功能建设;7月15日,全市4家公立医院全部正式入驻该平台;8月3日,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和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获批成为自治区首批互联网医院。2021年,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实现了二级以上医院互联网医院全覆盖。
到2021年,克拉玛依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54岁,远高于203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的目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5%,高于国家标准,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十四五”期间,克拉玛依还将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奋力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两中心一集团”医疗集群: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将依托市中心医院新院、新疆第二医学院,联合自治区人民医院,引进协和、华西、同济等疆内外优质资源,在全市现有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国家级专业中心、18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和3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基础上,着力发展呼吸、心血管、肿瘤和核医学等学科,建设“疆内一流、国内先进、面向中亚”集医疗、教育、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则是综合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功能,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专科医疗集团,是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联合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精神康复中心、老年病医院联合组建。
秉持“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打造医学高地,建设健康城市。克拉玛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大步向在全疆率先建成健康城市不断奋进。
保障就业稳定
提升城市品质
本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原则,克拉玛依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始终把“稳就业”作为头等大事。
“十三五”期间,克拉玛依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构建了“稳就业”的责任落实体系、“保底线”的就业保障体系、“扩就业”的创业扶持体系、“终身制”的技能培训体系、“促匹配”的就业服务体系“五大体系”,并按照“四个精准”(就业对象精准、岗位开发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帮扶措施精准)、“五个一批”(考试招录一批、扶持创业一批、技能培训一批、就业见习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的思路,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打造了大就业的新格局,推动我市实现了由促进就业向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转变。
“十三五”期间,克拉玛依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
如果说稳就业、保民生是基础,那么全面提升城市高品质发展则是克拉玛依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十三五”以来,克拉玛依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着力补齐城市软硬件短板,全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品质也得以全面提升。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十三五”期间克拉玛依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9.2亿元,包括工程教育基地、独山子区南部旅游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三平镇供暖热源改造、克拉玛依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内的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通过持续实施大绿化工程,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6.3万亩,绿地率为40.04%,绿化覆盖率为43.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78平方米,一座戈壁荒滩上的森林城市正拔地而起。
在基础设施改善中,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四供”系统维修改造工程,投资42.1亿元,更换系统管线574公里,惠及182个居民小区。同时,还全面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建成“一市四区”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全市重点工程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克拉玛依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的要求,全市上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让整座城市的综合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
这些年来,克拉玛依先后蝉联“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连续15年被评为“自治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全市基础设施、城乡面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进一步显著改善,呈现出一幅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宜居美好画卷。
基层治理跃升
智慧开创新局
百姓平安幸福的生活,源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力护航。
这些年,克拉玛依一直致力于平安城市建设。特别是近两年,克拉玛依更是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契机,立足于打造一流、争当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目标,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推进、高标准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克拉玛依。
2020年5月29日,克拉玛依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全市形成高位部署、强力推进、专项实施、同向发力的市域社会治理组织推进体系。
首先,全面聚焦基层,着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特色品牌。
全面开展“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实践活动,在全市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化组织体系。全市112个社区,每年有2000余个党组织、3.7万余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站和志愿服务团队建设,打造“先锋党小组”“睦邻互助团”“巾帼志愿者”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平安志愿者品牌。克拉玛依市在“志愿汇”平台累计注册组织达33个,注册志愿者超12000人。
两年来,克拉玛依市以“抓基础、补短板,抓示范、促提升”为主线,大力开展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基础、智治强支撑的“五治”融合。各街道社区根据“五治”分类来制定特色课程“菜单”,以“一街—特、一社一品”品牌打造为原则,建成“社区学校”“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一线四单”群众工作机制、“全岗通”工作机制、“红色物业”“民情诊断室”“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等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品牌。
在以“五治”融合为牵引的同时,克拉玛依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成常态,群众遇事找法、依法维权的观念深入人心。
2020年,克拉玛依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是全疆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同时,加强科技赋能,不断开创智慧治理全新格局。
克拉玛依把科技作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第一引擎,结合市域特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通过强化互联网思维,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基层治理由“治理”向“智理”转变,“智慧社区”就是基层社会“智理”的具体体现之一。全市各街道社区陆续开通“智慧社区”服务平台,通过多媒体技术,整合社区现有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包括政务、商务、娱乐、教育、物业及生活互助在内的多项便捷服务。
步入“十四五”,克拉玛依正满怀激情不断推进社会建设综合发展,从更宽领域不断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以更高标准不断提升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让克拉玛依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动力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