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转型升级赋新能 城市蝶变展新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建设成果综述
青山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依靠炼制环烷基稠油生产的各种高端特色产品,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本报资料图)

(本报资料图,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2021年8月,技术人员在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数据机房巡检。

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剑 摄 2022年7月,位于百口泉产业园区的新疆伟仁新能源公司厂区内,员工正在工作。

    全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迈上“千亿元”大关;石油石化产业提质增效,油气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发展阔步前进,加快打造国家大型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西北最大的单体渲染中心——碳和水冷数据中心试运行;科技创新引领捷报频传,克拉玛依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行走在克拉玛依这片热土上,能时刻感受到发展的脉动、奋进的力量。

    1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围绕“一主多元”发展思路,努力破解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传统优势更加凸显,新兴产业逐渐向优势转变,昔日油城正不断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

    传统主业基础更加厚实

    作为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石油石化产业不仅是我市构建“一主多元”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主”,而且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命脉。

    近年来,我市以大力发展石油石化产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重要化工产品供给为重要使命,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石油城市为目标,坚持“油地一盘棋”,大力支持石油石化企业提质增效、做精做优,不断挖掘传统产业新动能。

    油气生产迈上新台阶。新疆油田公司原油产量实现5连升,由2016年的1113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370万吨,近5年累计生产天然气151.8亿立方米

    同时,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疆油田公司发现的10亿吨级储量规模的玛湖油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致密砾岩油田,已成为中国国内原油最重要的上产基地,其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0亿吨级页岩油田吉庆油田,2020年3月被国家能源局批复成立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

    此外,新疆油田公司破解了浅层超稠油开发的世界级难题,推动风城超稠油油藏建成我国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打造了稠油开发的“中国样本”。

    独山子石化公司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炼化一体化大型综合企业,乙烯产品以超过140万吨的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被称为化工行业“殿堂级技术”的茂金属产品生产工艺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稀土橡胶工业化方面,在国内首次实现技术自主化并达到国际水平;是目前全疆唯一能够连续稳定供应熔喷专用料的企业。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攻克了稠油深加工的国际性难题,实现国家稀缺环烷基特种油品的有效供给,使我国航空煤油、高端润滑油、变压器油等特种油品的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高档润滑油年生产能力跃升至100万吨,跻身世界单厂生产能力最大的高档环烷基润滑油生产企业。

    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近5年来累计完成钻井进尺2805万米,年均增长18.8%。

    我市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化工行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全疆90%以上的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我市聚集,对外工程承包经营收入占全疆外经收入总额的4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年位居全疆前列。

    电力体制改革蹄疾步稳

    6月30日,我市乌尔禾区70万千瓦风光发电合资合作项目顺利签约启动。在乌尔禾区这片地下蕴藏丰富石油资源、地上是风光发电的理想区域的土地上,进行新能源项目开发是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的一个缩影。

    我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边缘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过去这里被认为自然环境恶劣。但当前,这里的风、光、热等变成了丰富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可再生资源,从而让我市具备了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我市太阳能年辐射量每平方米5352.68兆焦,年利用小时数1500小时以上,并且拥有大量沙漠戈壁荒漠等土地资源,新能源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5万公顷,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正因如此,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充足的优势,结合“双碳”目标,紧紧抓住电力体制改革契机,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打造电价“洼地”。

    2018年,我市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资协议》;乌尔禾增量配电业务纳入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并独立运行。

    2021年,自治区发改委批准了乌尔禾增量配电网油气风光水储输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近6亿元;自治区发改委批复的乌尔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快实施。

    今年,投资6.75亿元的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预计建成;我市首个新能源产业园——晶品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签约落地;由新疆伟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乌尔禾区的全疆首条光伏支架智能生产线一次性试产成功。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2万千瓦,年均发电约3.1亿千瓦时,在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362万千瓦。

    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为我市招商引资积累了信心、增加了底气——今年克拉玛依市(深圳)招商引资推介会,吸引了260余家企业参加。我市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再次叫响了打造西部电价“洼地”的口号。

    数字经济呈现蓬勃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市委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千方百计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推动我市成为新疆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

    目前,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已建成碳和水冷数据中心、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中国移动(新疆·克拉玛依)数据中心、自治区灾备中心5座数据中心。去年,西北地区第一条获批的直达北上广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开通,更是给园区搭建了一条直达因特网的信息高速公路。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市已具备承载我国“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所需的算力、存储和网络能力,并正积极打造面向全国的“前店后厂”算力基地,开展“东数西算”示范工程。

    与此同时,我市数字产业化聚集效应日益凸显。“丝绸之路经济带影视动漫渲染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动漫渲染基地,部署渲染节点达20000个;浪潮集团、海康威视、上海艾特海浦、江苏蓝海彤翔等160余家信息技术类企业和项目落地克拉玛依。

    更让人期待的是,我市引入中科天极、新疆天链等企业落地,并与中科星图等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各方将携手合作,致力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业航天产业中心,建设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推动克拉玛依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对于克拉玛依这样一座以石油石化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来说,产业数字化显得尤为紧迫。

    以新疆油田公司为代表的驻市央企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已走在前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新疆油田公司“数字油田”项目进展顺利;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国内炼化行业首先实现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装置投产同步;克拉玛依市超过90%的石化生产企业应用了过程控制系统或分散式控制系统,生产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

    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积极育创新土壤,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措施》等28项科技创新政策;科技园区水平不断提升,克拉玛依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克拉玛依市先进科技联合研究院、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深圳)、克拉玛依(深圳)离岸孵化器(人才科研飞地)相继揭牌;深入加强科技合作,先后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日报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其中,2017年,克拉玛依市先进科技联合研究院成立。该院集中攻关与克拉玛依产业链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实现资源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并完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四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设计框架,为克拉玛依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参考。

    2021年,旨在成为全疆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制度创新示范平台的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在我市成立。该院将推进“N+1”发展战略,即以空天信息产业、石油石化产业、生物基材料产业为代表的N个大方向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及产业应用人才的培养,为克拉玛依搭建起科技、人才、服务等要素双向流动的桥梁。

    今年6月,克拉玛依(深圳)离岸孵化器(人才科研飞地)在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揭牌。该离岸孵化器旨在探索建立“人才工作生活在飞地,服务贡献在油城;科技研发在飞地,转化生产在油城”的前店后厂离岸孵化模式,有助于汇聚高层次人才,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市全民创新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截至2021年底,克拉玛依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63件,位居全疆前列。截至2020年底,克拉玛依有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7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同时有上百人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带动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上千名。

    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扩大

    展开地图,克拉玛依正好位于新疆西北部的中心地带,位于中亚油气富集区的中心区域,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心地带,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对接和中巴经济走廊南北相连的交汇节点,毗邻5个通商口岸,具有辐射中亚南亚、连接东西南北的巨大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深入研究、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仅着力构建以我市为中心,辐射口岸及周边地州市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而且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服务功能,推进独山子智能物流港、克拉玛依区城西物流园基础设施工程、白碱滩铁路港项目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打造新疆北部物流和商品集散中心。

    放眼国际,我市将重点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和俄中巴交通轴线,以及铁路、公路枢纽和机场等,利用我市作为北疆西部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支持地方企业聚焦中亚、俄罗斯等油气富集区域,积极参与海外油气开发和工程服务项目,建成石油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重要基地,着力打造立足北疆西部、辐射全国和中亚南亚的源生性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此外,我市还在外贸综合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在全面整合海关、税务、外汇管理、银行金融机构、国际货运等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外经贸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搭建及运营,积极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我市开放水平稳步提升,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等重要活动。克拉玛依机场进出港旅客年均增长37%,机场口岸实现临时对外开放,成为全疆首个开通对俄客运航线的“非口岸城市”。“复兴号”列车开通运营,克拉玛依进入环乌鲁木齐2.5小时交通圈。企业积极“走出去”发展,深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涌现出一批敢于争先的地方企业,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7.3亿美元,年均增长34.8%,外经收入连年位居全疆前列。

    新兴产业加速提档升级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我市经济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对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坚持做大做强石油石化主业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非油”产业发展,重点在金融、旅游等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201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市成为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自推进绿色金融改革以来,我市重点围绕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强绿色项目融资支持、优化绿色项目库建设,较好地发挥了金融支持服务绿色产业的作用。

    2021年以来,我市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签订了“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采取“融资+融智”方式为绿色项目提供综合融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绿色信贷规模。

    2021年来,我市累计推动24个项目加入绿色项目库,涉及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领域,在库项目达到115个。截至6月末,2022年辖区绿色信贷余额51.06亿元,办理绿色再贴现696笔3.93亿元,同比增长43.43%。

    我市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助推城市转型发展的引擎,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推动“旅游+文化”“旅游+赛事”“旅游+新业态”等多领域的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荒野之旅·时尚之都”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新疆最佳商务旅游区,走出了一条从“过境游”到“休闲度假游”再到“北疆游从克拉玛依出发”的旅游快速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奋斗与努力,世界魔鬼城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独库公路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我市已成功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行列,全市的旅游经济指标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人财”双创历史新高。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些年来,硕果累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我们相信,克拉玛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扎实推进“两区”建设,必将在新时代谱写出克拉玛依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时间:2022-08-1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