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殷殷的嘱托 永远的力量
克拉玛依市踔厉奋发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纪实
高宇飞 郝建美 王雯婧

(据资料图,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浩然 摄)俯瞰克拉玛依市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呈现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7月的阳光如火般热情,如绿宝石般镶嵌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处处能听到各族群众的欢声笑语,处处可看到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和谐画面,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一幅优美动人、气象万千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新疆视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来新疆视察。

    2020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还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

    在7月12日至15日视察新疆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亲赴新疆,昭示着人民领袖对新疆的似海深情。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克拉玛依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克拉玛依市委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各项事业迈出坚实步伐、城市升级转型快速推进,全市呈现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向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

    高质量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强调,要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

    2020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时,寄望这些毕业生“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

    正如总书记希望的那样,作为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的西部边疆城市,60多年来,克拉玛依一代又一代人矢志不渝扎根于此,推动这片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不毛之地蜕变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新型工业化城市。

    2022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强调,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果蔬等资源和产业在全国经济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近年来,面对各地千帆竞发的发展势头,克拉玛依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围绕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着力提升产业链价值水平,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作为“一主”的石油石化产业一直是克拉玛依的支柱产业。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坚持“为油服务”不动摇,全力支持驻市中央石油石化企业稳产上产、提质增效。新疆油田公司原油产量实现5连升,由2016年的1113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37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玛湖油田和吉木萨尔油田两个10亿吨级的特大油田的发现,进一步夯实了克拉玛依油气产业的基础。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年产量超过14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建成世界级高档润滑油生产基地。西部钻探公司累计完成钻井进尺2805万米,年均增长18.8%。随着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我市经济基本盘日益稳固。

    推动产业“多元”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直是克拉玛依市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

    世界魔鬼城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独库公路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5年累计接待游客415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0.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1%、12.6%,让旅游业成为克拉玛依市经济发展的另一张名片。

    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市主板上市企业4家,全疆排名第2,显示出克拉玛依市金融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自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克拉玛依市抓住电力体制改革契机,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搭建全疆第一张增量配电网并实现并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绿电产业园区项目即将发电运行并稳步提升智能化调节能力,全市工业电价稳定在每度0.32元以内,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相继落户,西部电价“洼地”效应正不断释放。

    克拉玛依在数字经济方面持续发力,发展势头强劲。云计算产业园建成了5座数据中心,打造了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动漫基地,吸引了150余家信息技术类企业和项目落户,成功开通西北地区第一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疆首个天链遥感民用卫星地面站开工建设,全疆首批智慧小巡车投入使用,智慧巡防联创中心正式揭牌,克拉玛依已具备承载我国“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所需的算力、存储和网络能力,并具有了打造面向全国的“前店后厂”算力基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业航天产业中心的巨大潜力。

    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对克拉玛依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成立先进科技联合研究院,与市先进能源技术创新有限公司联手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落实“四方合作机制”成果,合作建设全疆首屈一指的新型研发机构——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实现全疆唯一一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克拉玛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克拉玛依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克拉玛依(深圳)离岸孵化器(人才科研飞地)揭牌;“玛湖大发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系列卓著的成果正推动克拉玛依市成为全疆创新的策源地,以“换道超车”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形势喜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上合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即将落户。今年1至5月,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5682.3万美元,增长60.7%,增速高于全疆27.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克拉玛依市持续推进国家级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吉木萨尔页岩油、玛湖致密油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独山子石化公司新增6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生产线、克拉玛依高性能新材料生态产业园、克拉玛依芯团科技超级计算中心及相关配套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上半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3.93亿元,同比增长90.6%,全市大发展的足音愈发铿锵。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踏上新征程的克拉玛依步履坚定,将紧紧围绕“两区建设”,坚持“一主多元”发展思路,紧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两个转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大力抓好新能源、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开放型经济等重点工作,构筑四大核心竞争力,吸引要素和产业聚集,加快构建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在今年7月视察新疆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

    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团结基因的克拉玛依人,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在全疆首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的基础上,于2017年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创建以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稳步推进,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形成了一套“纵横交错”、层次分明、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加强教育引导,构建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治宣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交朋友”等民族团结联谊和帮扶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油地、兵地共建共创,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共建联创和协同创建;全面实施“微创”行动,大力创建示范科室、示范岗、示范车间、示范班组、示范单元和“好师徒”“好战士”“好师生”“好邻里”……

    截至目前,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2万余名干部职工与2.3万余户基层群众实现了结对认亲,累计开展就医、就学、就业、发展生产等帮扶解困共计4万余件,惠及各类群众23万人次,全市开展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5.9万余场次,各族干部群众参加人数达379万余人次。

    克拉玛依市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群众认可、富有新疆新型工业化城市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宝贵经验。基于此,2021年1月19日,国家民委正式命名克拉玛依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而这,也是克拉玛依市民族团结工作今后的目标和方向。不久前召开的克拉玛依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优化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克拉玛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文化遗存,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文明基因刻进城市精神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也是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属性。

    67年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戈壁荒漠当中,也就是后来的克拉玛依,这片近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滩没有人定居。1955年的炎炎夏日,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赶赴克拉玛依,抱定“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决心,天当被、地当床,日夜奋战三个半月,终于在1955年10月29日,使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横空出世,为新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基础。

    随后,一批批来自祖国各地的移民来到克拉玛依,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坚定信念和报国情怀,扎在祖国边陲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找油找气工作,创造了一部产业报国的光辉历史。

    如今,这座移民城市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都市。60多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奋斗,在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将文明镌刻在城市精神最深处。

    2011年12月20日,克拉玛依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此后的10年间,克拉玛依人秉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理念,在已有文明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管,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创新,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城市面貌优劣是一个城市文明与否的外在形式之一。克拉玛依市加快城市公园的建设和改造力度,高质量推进古海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实现城市生态绿色发展。“人在城中走,如在林中游”已成为现实。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宗旨,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克拉玛依市扎实推进城市景观亮化工程,加强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

    一个城市的文明,既来自于外在颜值,更来自于内在涵养。克拉玛依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在全市广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协作联动,以文明创建最大程度凝聚民心。

    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殊荣,绘出了克拉玛依文明进步画卷,切实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良法善治成就依法治疆典范

    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依法治疆重要内容,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自觉把依法治疆的要求落实到克拉玛依工作各个领域,坚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绘就了法治克拉玛依新蓝图。

    今年5月27日,全疆第一部关于社会信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克拉玛依市社会信用条例》在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正式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克拉玛依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以良法促善治,克拉玛依坚持立法先行。随着《克拉玛依市城乡规划条例》《克拉玛依市养犬管理条例》《克拉玛依市大风灾害防御条例》等一项项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一个个法律空隙被及时填补,夯实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坚固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克拉玛依坚持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早在2016年就率先在全疆建立了依法行政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并制定落实了《克拉玛依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成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为准绳。

    2018年,克拉玛依利用全疆“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将服务型政府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开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医疗服务等一批改革举措,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

    2020年8月21日,克拉玛依市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是新疆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2021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针对办事企业群众的难点问题和高频办理事项,公布了100件“一件事一次办”目录和指南,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的目标。

    以行政立法监督行政执法,依规加强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今年4月1日,《克拉玛依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的正式施行,进一步彰显了克拉玛依促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决心。

    通过加大全民普法,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克拉玛依市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治宣传及法律服务,切实用法治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如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法治克拉玛依蓝图更加清晰,全面依法治市的脚步坚实有力。

    戈壁城市绘出生态宜居画卷

    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对于克拉玛依这座在戈壁荒滩上建立起来的城市来说,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情。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坚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奋发有为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事业。

    以春季控尘、夏季截污、秋季治废、冬季治霾为治理主导方向,克拉玛依实施排查整治工业企业治污、锅炉淘汰或改造、施工工地、施工道路扬尘无组织排放综合治理等措施,持续强化环境监管;出台地方实体性法规《克拉玛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法制构建全面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构筑起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作为候鸟南北迁徙的中转站,每逢秋季,克拉玛依区周边大小水域就迎来了大量野生禽鸟,这正得益于克拉玛依一直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克拉玛依按照“一河(湖)一策”方案因河施策、因湖施策,重点明确了河(湖)长巡查频次和巡查要点,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克拉玛依河、凤栖湖、金龙湖、玛依湖……这些水域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是塞北却似江南,无渔舟而有晚唱”是克拉玛依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真实写照。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是曾经克拉玛依的模样。近年来,克拉玛依始终严控土壤污染风险,严禁“三高”项目进克拉玛依,引导各类资源向绿色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转换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聚集,并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组织适龄公民直接或间接履行植树义务,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国土绿化事业的积极性。

    在克拉玛依人的不懈努力下,这座曾经几乎是不毛之地的戈壁小城,被奇迹般地改造成了绿化覆盖率高达43.54%的生态宜居之城,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戈壁荒滩“逆袭”成“森林围城”格局的克拉玛依,无愧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如今的克拉玛依,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常态,但克拉玛依人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积极投身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中,书写着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美好新画卷。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下,身处伟大新时代的克拉玛依人,必将继续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大力弘扬石油精神,用忠诚和责任、智慧和汗水、青春和生命,书写更加波澜壮阔的史诗,创造更加美好精彩的生活,为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时间:2022-07-2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