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南缘这么难,为何勇登攀?
蔡晓青

    那是一片100多年来始终让新疆石油人魂牵梦萦的土地,那是一片让新疆石油人吃够了苦头、受尽了挫折却又始终不离不弃的土地。

    是什么让新疆石油人如此痴心不改?是什么让新疆石油人顽强迎难前行?

    在屡战屡败之地屡败屡战

    那片让新疆石油人受尽了挫折却又始终魂牵梦萦的土地就是南缘。

    南缘是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简称。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陆上六大沉积盆地之一。沉积盆地是油气成藏的地质环境前提。

    准噶尔盆地主要由新疆油田公司负责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新疆油田公司在盆地内获得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成效,66年累计开发油气田33个,生产原油4亿多吨、天然气近千亿立方米,成为了中国石油增储上产主战场。

    但是,上述数据,主要是从盆地的西北缘地区、东部地区和腹部地区“刷”出来的,而南缘,仍然基本上是一片处女地。

    其实,南缘是中国人最早关注和触摸石油的地方之一,是新疆近代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屈指算来,随着新疆石油工业的摇篮——独山子油田在南缘的诞生,新疆石油人在南缘的油气勘探追梦之路已经走过了漫漫百年。

    但这片资源丰富的3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带给一代代新疆石油人更多的是伤感——在南缘,勘探失败的记录远远多于成功。

    从1909年至今百余年的勘探历程中,齐1a井、呼2井、卡6井、霍10井、安5井、玛纳1井、高探1井、呼探1井等8口井是南缘有名的功勋井,而以失败告终的探井数量远高于这个数字——在南缘钻探的失利井不下50口。迄今为止,在南缘正常生产的只有中型规模的玛河气田,曾经规模量产的独山子油田和呼图壁气田都已经因资源枯竭而关闭或转为储气库。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准噶尔盆地其他地区近年来一直捷报频传:10亿吨级储量的玛湖油田震撼全球;10亿吨级储量的吉木萨尔页岩油和盘托出;3亿吨级的红车拐地区揭开面纱;至于二叠统油气勘探取得全面突破,滴南凸起千亿立方米天然气大发现,开辟盆1井西凹陷多层系、沙湾凹陷中下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新领域等等,对于新疆油田公司来说只能算作“阶段性成效”的勘探成果,早已习以为常。

    在这些“捷报频传区”打一口井只需要投资几百万元或者几千万元,而在屡战屡败的南缘打一口井动辄要花上亿元,但新疆油田公司却非要集中最精良的人才队伍在这里“死磕”,哪怕屡战屡败也决不回头。

    这是为什么?

    南缘是巨量的“油海”

    坚持南缘勘探的意义在于,这里是让新疆油田成为世纪油田的希望所在。

    从19世纪中叶石油形成工业体系之后,寻找油气藏的根本方法是寻找能够存得住油气的“地下流体库”,也叫构造。这种“流体库”不但要临近可以生成油气的古老源岩,还要有“底儿”有“盖儿”有“边儿”,这样才能够在地球上亿年沧海桑田的演变过程中像一个容器一样,把古生物演变成的石油和天然气装住,不至于散失掉。

    自有石油工业的这100多年来,全世界所有的油气田都是遵循这个基本原理找到的。但这一基本原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不大管用了。

    不管用的原因是全球范围内的构造被勘探发现得差不多了,未被发现的构造越来越少。

    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油气工业国纷纷开始寻找不在构造内的非常规油气藏,美国在这方面率先获得大突破。技术可采储量约为580亿桶、位列全球第一的页岩油资源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原油供需格局,也重塑了全球油气能源版图。最近几年,中石油相继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四川、塔里木等盆地发现的一批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都是在盆地斜坡或凹陷低部位找到的,颠覆了“找油气第一要找盆地高部位构造目标”的传统理论。

    构造已经成为世界石油业界的“奢侈品”。

    物以稀为贵。在大家因为“耕地面积”不足而越来越依靠“无土栽培”获得“食物”的时候,对于新疆石油人而言,还有一片广阔的、肥得流油的“黑土地”——这就是南缘。

    南缘是目前世界上仅剩不多的未开发的构造型油气藏——沿着天山山脉北侧长度近2000公里的带状区域中,有大大小小40个可以储存油气资源的构造。其中,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型构造就有10个。

    南缘与隔着天山的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坳陷有着极其相似的沉积地层和构造演化历史——年代地层齐全、巨厚,属于湖海相沉积,有机物丰富,从地面向下可以分为三层,分别叫作上组合、中组合、下组合。这三层组合都有可能是装满油气的仓库。

    打个比方,目前南缘所有的勘探成果加在一起,仅仅只是下组合这个满腹油气的“巨兽”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打得几个带点油气味儿的嗝。

    正因为如此,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勘探专家潘捷列耶夫到21世纪的中国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贾承造,无一不认为:南缘是巨量的“油海”!

    钻探难于上青天

    面对如此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什么一代代新疆石油人守着这样一个聚宝盆却难有所获?

    因为南缘勘探存在着两个世界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难看清”。

    南缘地区的主力油气藏,大都埋藏在距地面六七千米深的地层中,各种类型、各种性质、各种形状的地层错综复杂,即便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物探技术,也很难较为清晰地辨别出油气藏的具体情况。在这样的地方找油气,被石油业界称为世界级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难下去”。

    这六七千米的各类地层,有的一触即碎,有的遇水就胀,有的异常高温,有的暗河汹涌。这每一个困难,都是困扰世界钻井工程界的难题,而南缘恰恰是这些难题的大集合。

    征服南缘的难度,难于上青天。

    所以,在南缘漫漫百年的勘探征程中,失败的次数远多于成功。

    西1井、西参2井、高泉1井、霍8井、西4井、独深1井、大丰1井、西湖1井、独山1井……这些井被中国石油勘探业界所熟知,甚至是石油工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署的重点井,可它们全部以失败告终。

    其中,在钻探高泉1井近20个月的鏖战中,严重卡钻共发生5次,一般性卡钻天天发生,每天不下5次。卡钻伴随钻探人员度过了几百个日日夜夜,直至在距离油气层800米时井壁坍塌,这口井被迫提前完钻。

    高泉1井的命运也是南缘大多数探井的命运——

    西湖1井经过200多天艰苦卓绝的攻坚后,只试出少量天然气;独山1井在朝主力目标层钻进中,事故频发,钻具断落被埋;大丰1井在钻进过程中井漏14次,最终以工程报废完钻。

    当然,这些失败并非毫无意义。

    从这些井获得的资料可以确定,南缘下组合具有存在大型油气富集区的有利条件,关键是如何才能使钻井打进目的层。

    背后有双“神奇的手”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从几百米的预探井打到几千米的风险探井,始终有一双“神奇的手”,锲而不舍地推动着南缘油气勘探。

    这双“神奇的手”,一只是勘探科研人员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准南研究中心,是南缘勘探研究的主阵地,“老中青”三代石油人“搭班子”是这里的人才配备特点:他们中既有在南缘耕耘30多年的老专家、老师傅,也有刚刚步入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的中坚力量,还有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95后”。

    相对于盆地其他地区,搞南缘勘探必须“耐得住寂寞”——10年上钻不了一口井,活难干,钱又少……然而,年轻人一旦干起了南缘勘探的活就都不愿意放下,因为南缘才是真正学习本领的好地方。

    在准南研究中心一直有一个好传统:每年会组织多次野外地质考察,行程上万里。年轻人跟着老师傅参加野外地质考察,他们在学习本领的同时,也完成了上百条剖面的踏勘、上百口探井的岩心观察以及近千块样品的实验分析。

    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把基础研究做扎实,是“耐得住寂寞”的南缘勘探人的共识——

    他们成立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解释、测井解释、地质综合研究等多个攻关小组,与国内多家研究单位携手,用10年时间摸排了200多口井的地质资料、数千条上万公里的二维地震资料,开展了1500公里长的宽线三维勘测,落实了21个优质构造,对地层深处也“看”得越来越清晰……在西湖1井、独山1井、大丰1井接连工程报废的前提下,他们仍然坚持一个信念:南缘,一定要上。

    高探1井与高泉1井同属高泉构造带下组合,两口井的位置仅相隔几百米。高泉1井宣告失败,勘探将士用“5年3次中石油股份公司井位论证,10年基础研究”的底气毅然提出上钻高探1井的请求。

    2019年1月6日,高探1井在下组合获得超1000立方米高产,创国内陆上碎屑岩单井产量新高。对于处在常年加班状态、日平均工作10多个小时的南缘勘探人来说,这是他们的“高光时刻”,也是他们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奋斗明证。

    这双“神奇的手”,另一只是技术和理论的创新。

    在勘探开发等生产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这些前进道路上“绊脚石”的过程。

    玛纳1井和川玛1井是在同一构造上打的井,为何玛纳1井能成为玛河气田的功勋井,而川玛1井会遭遇挫折呢?

    造成川玛1井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震资料的处理以及解释技术达不到要求,获得的构造高点与实际偏差3.45公里。

    钻探玛纳1井时之所以能准确了解到玛纳斯背斜的构造,是因为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勘探专家运用了新的解释理论——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以及新的地震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高探1井获得成功的原因也不例外。

    鉴于高泉1井的失败教训,新疆油田公司组织钻井、地质录井、钻井液、固井、钻井工艺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对高探1井的施工方案进行了技术研讨,钻井工程设计中的“四次开钻”和使用油基钻井液的方案对成功完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创造了三四开井段零事故的南缘钻井纪录,比高泉1井缩短工期200多天,将高探1井打造成了精品工程。

    这就是南缘虽然持续负重但一直坚定前行的内功所在、力量所在。

    能源饭碗里的“美味佳肴”

    在广东,每年必须将126亿立方米天然气送往1045万个家庭,才能让人们正常沐浴取暖、烧水煮饭;在上海,每年必须将69亿立方米天然气送往13万家企业,才能让工厂正常运转……

    这些天然气的源头,既不在广东也不在上海,而是在我国西部。一条叫作“西气东输”的能源大动脉,把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输往能源紧缺的东部地区。

    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承担着全国主干管网50%以上的天然气输送任务,供气范围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和华中等地区的400多座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惠及近5亿人口。今年,管道年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2021年11月26日,新疆油田公司呼图壁储气库也开始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预计今冬明春可向西气东输二线和北疆环网供应天然气23.8亿立方米。但望着距离储气库不远的输气管线,站在井场上的南缘勘探将士的心里是在打鼓的:飞速发展的中国,仍在不断提出更大的能源需求。

    自2007年起,国内生产的天然气出现缺口并持续扩大。2017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18年又成为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202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接近75%和45%,并将在“十四五”期间及更长一个时期内进一步上升。

    而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波诡云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后我国可能将面对不确定性更强的外部环境,国际能源“买不买得到”“运不运得回”的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看望慰问石油工人时说: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面对中国能源结构正发生深刻变革的机遇与挑战,富含清洁优质能源——天然气资源的南缘,到目前为止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领域中勘探成果最少、探明油气当量总和最低的区域,也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满足国家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最现实的战略区域之一。

    南缘的油气,是我国能源饭碗里亟待增添的“美味佳肴”。

    2020年12月16日,呼探1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气藏规模达到千亿立方米,成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下组合深大构造天然气勘探的首次重大突破。

    今年9月7日,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重大领域和关键技术研讨会在克拉玛依召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生产分公司新区勘探处处长郭绪杰出席该会议时表示,呼探1井的突破,是扭转整个南缘战局的决定性一战,是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新的里程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南缘勘探将会势如破竹,因为南缘的地质情况实在太复杂了,点上的突破不代表整体就能突破成功,等待勘探将士的,仍然是一个又一个难关。

    但是,这些难关必须被攻克,也必然被攻克,因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因为南缘的丰沛油气,是我们的能源饭碗里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更因为新疆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以油气报国的初心几十年来从未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南缘虽然难,我必勇登攀!

    南缘有万难,我亦勇登攀!

时间:2021-12-3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