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我市及市第一中学入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
以育人方式变革驱动基础教育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陈晓丹 陈彬 程妍 陆辛儿

2019年,第六中学教师在我市首届科学秀中讲解化学课程作品《黏土构建分子世界》。

2019年,学生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电子实验室内学习电子制作。

2018年12月,第一中学民乐团进行课程展示。

    评选背景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上半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遴选工作。

    按照文件要求,教育部在全国遴选建立了32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96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每省(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1个国家级示范区和3所国家级示范校,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推广实践探索,示范区和示范校的实践及探索研究时长均为3年。

    7月上旬,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克拉玛依市入围国家级示范区,市第一中学被列为国家级示范校。全疆入围的示范校共3所,分别为: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作为新疆唯一入围这一国家级示范区的地州市,克拉玛依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全方位区域育人方式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的肯定,并在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探索方面被寄予厚望。

    改革成果

    近年来,克拉玛依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其中一些经验和做法也值得全疆其他地州借鉴——

    ●2012年,我市“和谐家庭教育构建科学育人体系”荣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 2013年,我市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2014年,我市参与实践研究的教学成果“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理论”与北京十一学校开展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5年,我市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同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单位”。

    ●2016年,我市承办了“全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克拉玛依实践研究成果推广会”。向全疆乃至全国展示了我市教育转型变革的实践成果。这表明,克拉玛依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实践上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8年,我市“教育转型实现现代化”成果获得21世纪教育研究院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最高奖项——“持续创新奖”。我市“区域推进教育转型,加速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探索实践研究项目先后获得2018年度“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9年,我市作为全疆唯一地区受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展示了基础教育领域近年来的39项基础教育创新成果,参与了三大讲坛、受邀做专题报告,一项成果获最高奖——优秀教育成果SERVE奖。

    ●2020年,我市区域推进教育转型变革的成果作为全国区域教育改革的样本,以“教育生态视角下的区域治理:运行机制与关键要素”为题,已被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入了2020年《中国教育蓝皮书》。

    破解时代命题,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

    “十二五”以来,我市以“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价值引领,紧紧围绕“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全方位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优化办学格局,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与北京十一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办学,全面嫁接其课程体系、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开启了教育转型变革的新征程。全市多所学校探索实施“选课走班、分层分类教学”及“全课程”育人模式的实践创新,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形态,改变了单一的办学格局,优化了区域教育生态,全面提升了教育内涵和品质,在更高起点上满足了社会对个性化、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

    在这场区域性的教育转型变革历程中,我市不断丰富完善并总结凝练了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使命和愿景: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幸福的人生;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一流的教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实践证明,我市教育改革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完全契合,从整体上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方式,重塑了学校课程与教学制度,推动校园治理体系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实现了由制度管理向价值引领的转变。

    现如今,“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全新的教育文化浸润了我市教育创新的土壤,每一所学校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和个性特点,在转型发展中异彩纷呈。  

    先行先试  

    丰硕成果奠定“示范区”坚实基础

    “2014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帷幕。同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考及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渐江启动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2017年年底,国家正式发布高中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版)》,对应的新教材也开始编写。可以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距此,以我市第一中学为代表的教育转型变革已实践探索了三年多时间。让我们欣慰的是,第一中学高中年级的课程架构及学科课程设置、育人方式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等一系列探索,都与国家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基本吻合,上海、渐江先行改革试点的‘选课走班教学’‘组合式课程’在我市也已实践探索多年。”

    在谈及我市入选此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的背景优势时,市教研所负责人冯祥杰感慨地说。

    多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的目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全面提升了全市教育的软硬件实力和资源服务水平,为教育转型变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以来,以第一中学为代表,全市多所中学先后开始基于分层、分类课程体系的‘选课走班’教学实践,立足全员育人,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变革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冯祥杰说,“试点先行”的实践探索,使得我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团队、各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意识都明显增强,并在教育理念更新、课堂模式转变、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服务支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等方面形成丰富经验。

    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近年来,我市中小学教师立足教研强业务的培训及活动已形成常态,在做到学科学段全覆盖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国家统编三科教材的使用培训。各高中学校也能够在密切关注国家高中课程改革动向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紧跟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这些都能够有效支撑起我市高质量完成国家级示范区需要承担的“积极探索区域推进课程改革有效工作机制,形成可推广经验”这一任务。

    目前,我市第一中学、高级中学、南湖中学、十三中学、实验中学等学校都具备研发支撑学校选课走班教学课程资源的能力,并在积极尝试不同类型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和引领示范的管理者团队、教研员团队以及教师团队,这些团队在后期示范区项目实施中也将成为自治区全面实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培训者和实践指导者。

    充分发挥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国家级示范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对教研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市以深化教研改革创新服务教育转型变革,市教研所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和职能,市、区、校三级教研力量明显加强,已基本具备国家级示范区所要求的教研支撑体系。

    近年来,市教研所每年都有序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及时关注并参加国家级新课程新教材学习,参与新教材实施的备课设计和教学指导。在我市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中,教研员们已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组织高中各学科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交流研讨组织形式,有效发挥教研专业力量对地区课程改革推进的支撑作用。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市教研团队能够胜任国家级示范区对教研工作所提出具体任务和新要求,发挥教研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指导和服务作用。

    在教育理念更新方面,我市每年都会组织一批教育教学一线的基层管理干部、教研员、骨干教师赴教育改革先行试点省、市观摩学习,确保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始终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全市各高中也能够在市教育局的顶层设计和指导下先行先试,并且在课程建设、教研服务、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发展规划和指导、质量监测体系等方面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育人方式变革之路,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这对于今后更好地帮助其他地区科学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我市自2015年开始探索实施中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有效支撑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成效显著,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高度认可。目前,随着教育转型变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监测的测评工具持续优化,监测命题队伍水平不断加强,监测指标持续完善,由最初的单一成绩诊断逐步扩充到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等多个维度,以及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师德师风、师生关系、学习方式、家庭教育等方面,测评质量持续提升。  

    随着国家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的整体部署和有序推进,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自治区制定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前谋划设计出我市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将要开展的工作任务,明确研究重点、任务周期和重点解决的疑难问题,探索可供全疆其他地州借鉴的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效做法和改革经验。

    尤其是在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变革课程资源建设、选课走班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教育质量评价和配套考试招生制度调整、丰富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实践,充分发挥我市作为国家级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梳理典型经验,力求形成可供新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建议和参考案例,辐射带动全疆其他地区和薄弱学校有效跟进,为新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坚定信心  

    持续推进发挥“示范校”引领作用

    2013年,第一中学以“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价值引领,全面嫁接北京十一学校管理及育人模式,深化育人方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行“选课走班,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以课程的变化带动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年级管理方式、育人方式、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师生关系等全方位的变革。

    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第一中学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到最高位置,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差异,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以更好服务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前,学校适合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育人模式基本成熟,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也赢得了全社会和家长们的广泛赞誉。学校转型变革的红利持续释放,高考成绩稳居全疆前列,学科竞赛成绩更是令人瞩目,学生多样化的成才路径进一步畅通。

    构建了丰富完备的课程体系。第一中学完善现有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强化劳动课程,建立校内校外社会实践资源,拓展劳动教育途径,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同时进一步丰富德育、体育、美育课程,建立符合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要求的育人课程体系。

    “在教育转型过程中,最直观的变化是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变化,由此也带来了课程、课堂的深层次变革。”市第一中学相关负责人杨红君说。

    第一中学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新疆乃至克拉玛依本地特色,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整合,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覆盖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商学与经济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等九大学习领域。目前,该校九大领域二百二十多门课程已经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

    丰富的课程为学生带来了自主发展的可能,学生会在引导和体验中厘清自己的职业目标,分析自身基础、能力、需求、兴趣以及职业规划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逐步学会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并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

    建立了多元的评价机制。第一中学建立了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过程性评价和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取代了过去仅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

    过去的期中、期末考试则被“阶段性教与学质量诊断”所替代,如此一来,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创新了教学组织管理形式。第一中学基于课程改革,开始施行选课走班、分层分类教学,大小学段、小班化、导师制、分布式管理、学分制、单元教学、个别化教学,育人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该校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在教学方式上推进基于资源教、教师导的教学,让教师能有时间和精力解决学生个别化的问题;在学习方式上探索实践以多种资源和学情数据为支撑的线上学习和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方式。

    优化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第一中学打破传统金字塔式管理层级,施行“扁平化、联邦制、分布式、制衡型”的管理模式,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和学术特征,有效提升了学校内部治理效能。

    在全校范围内,校级领导兼任部门和学部负责人,弱化了行政级别,淡化了行政色彩,形成高度信任、有效沟通的良性工作方式;把支部建在级部(年级),各导师联盟、各分布式项目组、各教研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进一步促进了党建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培养了一批卓越的师资队伍。第一中学作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建立了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教师评价机制及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着力提升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同时,该校逐步建立完善了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人事聘任、校内职级、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等配套措施。通过岗位分类设置,实行双向聘任、以岗定薪、绩优酬高的薪酬分配制度,有效激发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核心,发展和培养了由三十多名教师组成的相对稳定与成熟的高端课程教练团队。教师在课程研发专题研讨、分享交流、命题研制等一系列教师发展课程中,不断得到培训与提升,师资团队的培养成果显著。

    未来3年,我市及第一中学将以“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价值引领,围绕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的工作任务,突出优势和特长,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完善办学质量评价等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成果,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版图片由市教育局提供,均拍摄于疫情前

时间:2020-10-1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