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日下午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扩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范围、社区防控常态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传染病疫情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各地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严防反弹工作做到“丝丝入扣”
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毫不懈怠。今年4月,哈尔滨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院感事件,黑龙江省对全省所有医疗机构开展大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措施、明确时限和责任人,逐项推进落实。5月16日,黑龙江省本土确诊病例和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清零”。
为加大城市人口排查力度,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在多个城市展开。
5月14日起,武汉市开展了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工作,全市投入工作人员28万多人次,医务人员近6万人次参与采样、服务。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
从4月25日至6月7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展重点人群和扩大排查工作,共筛查784272人次,基本上做到了牡丹江市城区人口全覆盖。在河北省,全省118个县(市、区)建成核酸实验室120个,基本实现县级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核酸检测“三位一体”全覆盖。
形势不断好转,但防控却不能松懈。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华锦社区,进出小区测温、扫码已是常态,每周三次公共区域消杀一直坚持。6月3日起,吉林省舒兰市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低风险,并对社区防控进行精准调整。
复工复产复学防控“不打折扣”
春去夏来,各地复工复产复学稳步推进,严防严控疫情是不打折扣的前提。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赖氨酸项目生产车间里,生产一刻不停。除日常消毒、测温外,这家公司要求工作人员出入厂区必扫“龙江健康码”,登记健康信息,以严格的措施全面保障防疫、生产两不误。
一些大中小学生陆续返校,各地精准防控、压实责任,严防疫情反弹。6月1日,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辅导员陈丽负责管理的115名大三学生返校。陈丽说,学校为每位返校学生发放10个口罩、1支体温计,每天上报三次体温,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立即就医。
态度不松懈、措施不打折。5月31日,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近30万名一二三年级小学生返校,宁夏中小学全部复课,复学前已进行了3次疫情应急演练,并提前录制了复学指导视频,发给每一位学生观看。
公共卫生防控“查缺补漏”
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创造着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全国各地陆续发布推广分餐制倡议后,各地餐饮业也兴起了“餐桌革命”。如今,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等,正在成为良好社会风尚。
重点领域精细防控,精准补强应急防控短板。
为了降低医院聚集风险,哈尔滨市全面推行分时预约挂号、规范预检、加强病区管理等举措,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需对所有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贵州省加强医疗、疾控、社区等人员专业防控救治知识常态化培训和操作流程演练,提高处置救治能力。同时还谋划推进疾病防控、医疗救治、支撑保障等五个体系的重大项目建设,补上应急防控短板。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宁夏建立了突发传染病网络直报三级审核制度等一系列监测预警制度,覆盖580家传染病网络报告机构和1280余位疫情报告人员,每天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的审核、统计和上报。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各地着眼疫情防控常态化新特点,正在不断查缺补漏,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
(据《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