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测井人周绪国来说,每一次射孔施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他在实际操作中思考、摸索,积累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也是一次美妙的体验,让他将井眼与油层有效连接起来,聆听来自地下世界的“回应”,领悟地层构造和油藏的奥秘。
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周绪国刻苦钻研、追求卓越,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不断拓展技术边界,最终从一位“门外汉”成长为业界的佼佼者。他自述的成长成才故事,犹如一曲激昂嘹亮的乐章,让我们被他坚持挑战自我、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追求创新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射孔技术工程师了,但其实我所学的专业并非射孔,而是地球物理测井。1980年,刚刚走出校门的我被分配到了射孔岗位,在新疆石油管理局技术作业处射孔中队实习。
我很快就适应了,因为我明白射孔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精准的射孔技术,我们能更高效地开采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能源。
我每天都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从最基础的看井口、组装零件学起,连后勤仪器的维修也不放过,实习期满一年后,我成了一名技术员。
那时候,我不仅负责马龙头、定位器的设计,还参与射孔枪的研发。
最初的射孔需要通过仪器之间的连接和挂钩实现,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方式耗费时间且效果不佳。
于是,我着手进行技术改进。那段时间,我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有时候连续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四五时,就为了解决射孔过程中的连接问题,提高生产工作效率。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成功将射孔仪器的连接时间从原本的20多分钟缩短到了3分钟以内。
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喜欢总结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也获得了不少专利,还参与了射孔作业相关技术规范的起草。这些算是我对行业发展贡献的一点光和热吧。
紧急应对
1992年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我被调到了研发中心工作,主要负责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方面的工作。
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地点是不固定的,我和同事们就像螺丝帽,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往哪里。
有一次,由于地层压力大,发生了井喷。突如其来的井喷让现场陷入一片混乱,大家纷纷四散逃离。
慌乱中,作为领队的我毫不犹豫地回头,迅速采取行动,把电缆等重要设备迅速提上地面。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保护设备的完整性对于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
眼见井口黑油喷涌,我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将关键设备转移。我忘了畏惧,冷静地检查电缆连接,确保一切处于安全状态,随后,把电缆一寸一寸地收好,确保它们不受到任何污染和损害。
在那个瞬间,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坚定,责任心让我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
最终,我成功地将关键设备安全地提升到了地面,为控制井喷创造了条件。这次突发事件不仅考验了我的应急处置能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油田工作中安全意识和快速反应的重要性。
赢得声誉
2000年,我第一次迈出国门,以单位技术专家的身份,赴哈萨克斯坦提供器材及技术支持。
当时,只有一位同事与我同行。我们的任务紧迫,需要在两个月内把庞大的设备器材顺利运至目的地。面对这一挑战,我们紧锣密鼓地展开作业,根据油管设计进行组装,并将其成功送入深达2000多米的井中。这次成功标志着我们公司在国外的首次尝试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自此之后,我于2001年至2005年期间频繁往返于国内和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射孔技术、油管输送、电缆作业以及超深井水泥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为哈萨克斯坦油田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帮助,还与当地团队密切协作,共同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这一系列的合作成果不仅提升了哈萨克斯坦油田的开发水平,也为新疆测井人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这段旅程不仅见证了技术的进步,更展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哈萨克斯坦的每一次作业都是对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我们共同攻克的每一个难题都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