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设备安全、查看工艺参数、叮嘱工人做好防护……11月24日,纳爱斯乌鲁木齐有限公司洗衣粉车间里,生产科科长李新潼时而俯身、时而手摸,没一会儿,额头上便布满汗珠。
李新潼有着20多年的党龄。入党以来,他立足岗位作贡献,时刻不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凭借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用勇攀高峰的不懈奋斗,唱响了一曲技能成才、劳动美丽的嘹亮赞歌,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创新挑战的急先锋
这两天,室外虽然寒冷,但在液洗车间里,李新潼与同事们的技术创新讨论热火朝天。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李新潼蹲守车间班组,认真征集党员干部职工关于支部建设、产品工艺创新升级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由他组建的技术攻关小组先后完成洗洁精生产线自动旋盖改造、闲置空压机切换使用、除尘设备优化等技术革新,为公司节约成本6万余元。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李新潼的突出特点。这些年来,凭着这股执着劲,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很多人不知道,无磷洗衣粉、洗衣液、洗洁精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日用品,背后都藏着鲜为人知的“科技范”,10多年前,新疆本地还不能成套生产。
2006年,入职纳爱斯公司时,面对形形色色的洗涤用品原料,以及诸多产品空白点,李新潼白天在车间熟悉原料,掌握生产工艺流程;晚上,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国内外洗涤技术资料,密密麻麻记满了20多个笔记本。
传统的洗衣粉生产原料中,助洗剂以三聚磷酸钠为主,但洗涤后的污水对环境有影响。2008年,李新潼尝试利用4A沸石原料替代三聚磷酸钠作为助洗剂。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攻关,李新潼和同事们发现,4A沸石原料比重轻,难以和别的物料充分溶解。“放弃吧,搞不成!”很多人劝说李新潼,他仍一遍遍尝试,失败了无数次。
一天深夜,看到同事冲燕麦片时,往漂浮的燕麦片上加了一勺糖,两者很快下沉溶解了,李新潼来了灵感。他调整思路,改变投料顺序。经过数十次磨合操作,无磷洗衣粉试生产成功,填补了新疆不能生产无磷环保洗衣粉的空白。
2008年至今,李新潼先后开展或参与了20多个项目的创新。特别是泡花碱湿法生产工艺获得“自治区新工艺新技术科技奖”,填补了新疆此项技术的空白。多个“新疆造”的洗护日用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传承路上的追梦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李新潼反复琢磨,如何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新潼协助党支部书记以“线上+线下”等灵活方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开展交流讨论,鼓励青年工人勇于探索、勇于突破,努力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传帮带”不仅是工作方法,更体现思想情怀。
2012年,纳爱斯乌鲁木齐有限公司组织成立皂粉生产技术攻关小组。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李新潼的周末都是在车间里度过的。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尺寸改了一遍又一遍,试验做了一次又一次。
最终,经过他和同事对生产工艺反复调整,对设备反复改造,大家发现皂基对温度要求高,其他物料投放时间和流速必须控制得当。当皂基温度的控制点找到后,皂粉终于研制成功,实现了新疆日化行业第一家天然皂粉的生产。
2015年,以李新潼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举办“车间课堂”,向工作室14名成员传授生产经验。业余时间,他还把自己的工作笔记分享给同事,带领大家共同探索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难点问题。
带领团队对“除菌洗衣粉”配方工艺反复调试;与团队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新厂区车间调试工作……
如今,“李新潼创新工作室”已成为“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天气越来越冷了,要注意保暖,特别要注意上下班的出行安全,小心路滑摔了磕了。”进入冬季,三天两头,李新潼都会给自己的结对亲戚打去问候电话。
纳爱斯乌鲁木齐有限公司有170多名员工,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占30%。在李新潼看来,企业要想有凝聚力战斗力,必须从自身做起,搞好民族团结。
2017年,李新潼与同事艾买提尼牙孜·吐尼牙孜、巴合尔古丽·阿不拉夫妇结为亲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成长进步,不是共同学习日化行业的新知识,就是钻研设备维修等技术,夫妇俩干工作的劲头越来越足。
艾买提尼牙孜想在乌鲁木齐市购买商品房,李新潼跑上跑下帮忙协调落户等事宜。艾买提尼牙孜的母亲缝制了一床褥子送给李新潼,感谢他亲人般的关爱。
液洗车间的操作工塔吉古丽·麦麦提丈夫去世了,她自己身体也不好。逢年过节,李新潼都会买上米面油送给塔吉古丽。为了帮助生病的塔吉古丽渡过难关,李新潼还为她在公司发起捐助。
“他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凝聚起公司各族干部职工的正能量。”纳爱斯乌鲁木齐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智慧说。(据12月4日《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