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李殿忠:青春在炼塔

■李殿忠 口述   尹杰  记录整理

李殿忠等不及釜壁完全冷却下来,就拿着锤子和凿子一头钻进去,叮叮当当地敲击起来。炼油釜就像一个蒸笼,而且内径逼仄,结焦最严重的下半部分弯下腰也够不着,够上了工具也使不上劲,只能半蹲着清理

釜底的温度下降缓慢,李殿忠的大头鞋底几乎被烤化了,脚烫得快招不住的时候,外面的工友塞了块木板进来垫在脚下,才使除焦作业继续进行了下去。钻出釜筒的李殿忠全身上下油泥和汗水粘在一起已经湿透了

对油品的质量要求高,炼出油的比重小,产量就相应会受到影响。有的同事产生了想法,为了超额完成任务,不按标准提炼,导致油品质量不合格。可李殿忠当班,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他认为质量是一切的根本

李殿忠

★人物简介

中共党员,1937年7月出生于山东冠县。1955年12月参加工作。1964年、1965年被评为“自治区五好职工”,并获得新疆石油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标兵等荣誉称号33项。

1959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不断攀升,可是由于克拉玛依至独山子原油输送管道尚未建成,原油全靠汽车拉运。同时,矿区钻探施工、运输车辆、发电设备所需的成品油也由汽车从独山子运回,造成油田自用汽柴油的供需矛盾突出。因此,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上马一套炼油生产装置,就地加工、就地炼制、自给自足。经过实地考察,确定这套装置就建设在克拉玛依市东南15公里处的3号集油站附近,这套装置就是克拉玛依炼油厂的雏形。

炼油厂破土动工的同时,转业军人李殿忠与20多位战友奉命前往独山子炼油厂参加短期培训。学成后,他们将成为设备装置的首批操作者。1959年10月,李殿忠结束了在独山子炼油厂的培训,7个月的系统学习为他今后从事炼油化工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时,克拉玛依炼油厂的第一套主体装置——年产15万吨常压装置已经完工并进行了投产试运行。

刻苦攻关,炼出“争气油”

“襁褓”中的克拉玛依炼油厂在施工及安装中大量利用了矿区一些闲置设备。常压泵是从独山子调运来的,没有钢板,油罐就由红砖水泥砌的土油罐替代,金属油管由陶瓷管替代。

不久,首批汽油产品出炉了,但因为技术不过关,生产出的油品质量不合格。李殿忠与技术人员一道进行产品攻关试验,最终生产出质量合格的“汽、煤、柴”油,实现了油田生产自给自足。

随后,石油工业部向克拉玛依炼油厂下达了试制车用机油的命令。为了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克拉玛依炼油厂成立了机油工段,由李殿忠带领16位工人组成试制组开展试验攻关,担负起试制车用机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李殿忠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拼上性命,也要大干一场。他找来一个直径近1米,深达2米的废旧铁筒,在桶内焊接上管线,再用红砖砌起一个炉子,一个土味十足的“炼油釜”就建成了。

将渣油投进釜中加热,相应的温度下能分解出相应的物质。炼一釜油需要七八个小时,李殿忠就寸步不离、汗流浃背地待在釜旁七八个小时。“这哪里是炼油啊,这是在熬心啊!”工友们说。

第一釜油终于出来了,但化验结果各项指标都不合格。虽然在意料之中,李殿忠的心却真的像在釜中煎熬过一样难受。但他迅速振作起来,笑着给试制组成员打气鼓劲,准备再战第二釜。

重新开展试验必须先清除釜壁一层三四十公分厚的结焦。李殿忠等不及釜壁完全冷却下来,就拿着锤子和凿子一头钻进去,叮叮当当地敲击起来。这时的炼油釜就像一个蒸笼,而且内径逼仄,结焦最严重的下半部分弯下腰也够不着。够上了工具也使不上劲,只能半蹲着一点点清理。釜外的工友们听着里面一下下的敲击声,在外面干着急,只能一声声地呼唤,怕他晕倒在里面。釜底的温度下降缓慢,李殿忠的大头鞋底几乎被烤化了,脚烫得快招不住的时候,外面的工友塞了块木板进来垫在脚下,才使除焦作业继续进行了下去。焦终于除完了,钻出釜筒的李殿忠脸上黑得只看得见白眼珠,笑起来才露出白牙,全身上下油泥和汗水粘在一起已经湿透了。

第二次试验又开始了,李殿忠和工友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又是七八个小时,油品出来了,拿去化验却仍然不合格。李殿忠又一次钻进了釜中……

油品参数一刻不过关,李殿忠心里就一刻不得安宁。食堂宿舍就在试验现场附近,但他不去吃饭也不去睡觉。饿了塞两口馒头,困了就在一旁找个地方席地一躺,眯上一会儿。鏖战近50天,17次失败终于换来了成功。当渣油温度上升到36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从釜中流出了清亮透明的蓝色液体。化验室数据在李殿忠等人焦急的等待中出来了,各项参数都达到了质量标准,是完全合格的车用机油。

这种蓝色的油品随即就投用到油田钻机、拖拉机、柴油机、汽车等设备部件上,它使当时的油田生产更为顺畅,效率大大提高。因为打破了国外封锁,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油田发展的急需,人们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参观的新疆石油管理局领导和职工兴奋地将李殿忠炼出的机油称为“争气油”。但这时的李殿忠已经近两个月没睡过好觉,没洗过澡,没理过发了。

临危不惧,排除大险情

练出了“争气油”,李殿忠胸戴大红花走上自治区五好职工、新疆石油管理局先进生产者领奖台。之后,回到蒸馏车间担任领班,但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踏踏实实,一如既往地投入工作之中。

1962年12月12日,李殿忠上四点班。接班以后,原本一切正常,可炼塔塔顶的压力突然骤升,加热炉管烧穿的报告同时传来。一位同事惊叫着喊道:“塔上冒烟了!”李殿忠三步并作两步,犹如下山猛虎飞奔到塔下,只见炼塔上所有法兰都喷射出蓝色烟气,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可燃气体的味道。这时,不知哪位工友惊慌失措地喊:“快要爆炸了!”在场的人都知道,如果炼塔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但这时的李殿忠已迅速登上炼塔,甩开膀子转动手轮,打开了所有的侧线开关。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所有压力表上的指针就像受到统一指挥一样旋转着回落下来,“嘶嘶”的刺漏声也渐渐弱了下来。由于李殿忠临危不惧、应急处置得当,及时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坚持原则,试验获成功

蒸馏车间主要生产汽煤柴油,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但要做到质量和产量兼顾,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为了超额完成任务,有人不按标准提炼,导致油品比重偏高,质量不合格。可李殿忠当班,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他认为质量是一切的根本。

对油品的质量要求高,炼出油的比重小,产量就相应会受到影响。有的同事产生了想法,对李殿忠的做法提出意见并埋怨起来: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完成生产任务啊?女工王金兰就是其中一位。

李殿忠却严肃地说:“任务当然要完成,可不能不顾及质量,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算完成任务吗?”王金兰没有再争辩下去。

可事情没有就此平息下去,试制新产品当口,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试制新产品意味着总收率不可避免地要下降,产量的完成势必遇挫。有的班组见此情景便以不成功为由停止了试验。但李殿忠当班依然坚持试验,眼见总收率已下降了30%,王金兰急了,大声地提出:“总收率这么低了,停止试验吧!”李殿忠却用“总收率低也要试验!”坚定地进行回应。

“可我们的任务不能不要啊!”王金兰说。

“我们不是在为自己完成任务,我们是在为国家试制新产品!”李殿忠回答后又大声地加了一句:“我看你不配当技工,你不想试验现在就可以走!”

王金兰哭着跑出了车间。

试验终于成功了,李殿忠主动找王金兰道歉,说自己当时过于急躁,态度不好。王金兰也承认了自己的不对。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在工作中逐渐走到了一起,在炼塔下收获了爱情,王金兰最终成为李殿忠生命中最坚定的支持者。

因为苦干实干,李殿忠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五好职工”,并获得新疆石油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标兵等荣誉33项,在炼塔中淬炼出自己火热的青春,也为自己的青春深深刻上了炼塔的印记。

时间:2023-05-09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