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依米提·纳斯尔:愿做油田一块砖

■依米提·纳斯尔 口述  李春华  记录整理

没有节假日,不分昼与夜,为了完成库车至依奇克里克油田120公里公路的修筑任务,遇到翻山越岭的地段,依米提·纳斯尔总是抢着打眼放炮。夜晚,他提着马灯,借着月光,凿好了炮眼,装好炸药,炸平山石;白天又与大家一块清理石头,修筑公路

依米提·纳斯尔与同伴们在山上扎营,虽然只是秋天,夜晚山里的冷风也冻得人瑟瑟发抖。大家咬紧牙关,缩成一团,抵挡着寒气。白天抬木头时,依米提·纳斯尔总是抢大头的一边抬,把轻的一头让给其他人,时间长了大家都开玩笑地叫他“大头巴郎”

他们一块块凿,一片片撬,为油田开采着基石,做好第二年的施工准备。每年冬季进山,春天下山,年年如此。钢钎磨破了手掌,榔头震裂了虎口。虽然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又苦又累,但望着山下的油田,依米提·纳斯尔总想着能多采一块、再多采一块

★人物简介

依米提·纳斯尔,中共党员,1940年6月出生于新疆墨玉。1958年招工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矿务局基建大队。曾任新疆石油管理局油建一处材料科装卸队副指导员、油建公司党委副书记、油建公司工会主席、油建公司党委调研员,1993年9月退休。被评为1964年“自治区五好职工”、1966年“自治区五好职工”“石油部五好标兵”。曾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克拉玛依油田建设之初,是没有路、没有房,风沙肆虐的地方。在那人拉肩扛的油田建设初期,第一代油建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奋斗之歌。

叩石垦壤久居深山,流汗流血建设油田

1957年,17岁的依米提·纳斯尔已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春风里崭露头角。身为拓荒突击队副队长的他带领队员,烧掉了芦苇,翻起了泥土,全部种上了麦子、玉米和油菜,那一年开荒400亩,唤醒了沉睡的芦苇滩。

1958年,当克拉玛依发现大油田急需建设者的消息传到墨玉县时,意气风发的依米提·纳斯尔踌躇满志地第一个报了名。“国家需要我们开荒我们就开荒,国家需要我们建设大油田我们就去建设大油田。”依米提·纳斯尔回忆起那一年8月的一天,他和9名青年坐上了区里送行的马车。

父亲拉着依米提·纳斯尔的手说:“巴郎,这是你第一次出门,一定要听党的话,党叫咱们干啥就干啥。要实实在在地干,不能偷奸耍滑,要搞好团结,大家一块儿好好工作。”

马车走远了,带着家乡人的嘱托,载着父母的千叮万咛,依米提·纳斯尔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石油生涯。他从事的不是钻井、采油等工作,而是当了一名筑路工人。当时,位于天山南部塔里木边缘的依奇克里克油田正在开发,依米提·纳斯尔被分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矿务局基建大队。500余人的大队承担了库车至依奇克里克油田120公里公路的修筑任务。

就这样,他们在戈壁滩上拉起了帐篷,支起了铁锅,天当房、地当炕,饮风沙、餐雪霜。他们每人有三件宝:铁锨、水壶、十字镐。没有节假日,不分昼与夜,使公路一米米向前延伸。遇到翻山越岭的地段,依米提·纳斯尔总是抢着打眼放炮。夜晚,他提着马灯,借着月光,凿好了炮眼,装好炸药,炸平山石;白天又与大家一块清理石头,修筑公路。200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库车至依奇克里克油田的公路通车了,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依奇克里克油田。

1959年9月20日,依米提·纳斯尔和他的同伴们乘卡车到达克拉玛依矿区,他被分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建筑安装公司材料科。初具规模的克拉玛依油田,正处在开发建设时期,学生和转业军人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随之而来的是需要大量物资。材料科当时有一项艰巨任务,就是把乌拉斯台山里的大批木材运下山来。依米提·纳斯尔被分到了装卸队,第二天还没有来得及看看油田的模样,就提着简单的行李进了乌拉斯台山深处。

乌拉斯台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野草丛生,坡陡路滑。装卸队员们要把伐好的木头一根根集中在一起,装上汽车再运到山下,非常辛苦。依米提·纳斯尔与同伴们在山上扎营,虽然只是秋天,夜晚山里的冷风也冻得人瑟瑟发抖。大家咬紧牙关,缩成一团,抵挡着秋夜的寒气。白天抬木头时,依米提·纳斯尔总是抢大头的一边抬,把轻的一头让给其他人,时间长了大家都开玩笑地叫他“大头巴郎”。

一天傍晚,大家把最后一辆车装完。队长说:“怎么办,没有面粉了,你们谁跟车下山领点面粉?”

劳累了一天,大家都精疲力竭,连伸懒腰的劲儿也没有了。依米提·纳斯尔说:“队长,我去吧!”

队长说:“好,你去,今晚住在大本营,明天早上带上面粉,坐第一趟装木头的车上来。”

依米提·纳斯尔坐进驾驶室,紧挨着司机的小助手。车在山上盘旋,不停地扭来扭去,雨后的山路泥泞不堪,他紧紧抓着车门。下坡时,忽然汽车怎么都不听司机操作指挥了,载重的汽车凭着下坡的惯力,直往河里冲去。依米提·纳斯尔也吓呆了,他紧闭双眼,只能听天由命了。结果,汽车翻了个底朝天,木头全部扣在了河里,司机和他的助手都不幸遇难。依米提·纳斯尔因被扣在河沿的树杈上,捡了条命。一辆上山的车把他送回山里,大伙儿把他抬进帐篷休息了两天,他又去扛木头了。

春来冬去,他在深山里一待就是4年,依米提·纳斯尔和他的同伴们扛了多少根木头,装卸了多少车,他也记不清了。但可以自豪地说,克拉玛依房屋的大梁上,井架的垫木上,无不留有他们肩膀上的血迹,双手上的汗渍。

哪里需要就是召唤,不挑不拣作出贡献

依米提·纳斯尔和他的同伴们完成了装卸木材的任务,结束了深山老林生活,回到了克拉玛依。为工地送闸阀、拉石头、拉沙子,干的仍然是装卸工的工作。

第一次送闸门到油田,他看着油区林立的井架,把耳朵贴在采油树上,聆听着油井哗哗的出油声,喃喃地说:“这就是油田啊,油田多美啊,油田真大啊!这么好的油田可以让多少汽车、拖拉机跑起来呀!”

他暗自庆幸自己当年没有听别人的劝说而离开油田,否则自己就不是这油田的工人了。他也

暗下决心,为了油田干什么都行,哪怕当油田的一块基石,只为让油田发展更快。

从此,他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准备好各种材料。上班后和大家装到车上,送到现场。

冬天到了,管工、焊工们开始技术培训了,而他和装卸队员们提着行李进山打片石,为第二年的施工作准备。

仍然是天当房、地当炕,仍然是风餐露宿。工具换成了钢钎、榔头、十字镐。他们一块块凿,一片片撬,为油田开采着基石。每年冬季进山,春天下山,年年如此。钢钎磨破了手掌,榔头震裂了虎口。苦不苦?苦!累不累?累!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但望着山下的油田,依米提·纳斯尔总想着能多采一块、再多采一块。按定额每人每天完成两立方米的采石任务,而依米提·纳斯尔总是能完成四五立方米的采石任务。刚开始定额,大家还不相信,但再看他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树皮般的脸膛,却让人不能不信。

超额的石方是依米提·纳斯尔用超额的时间和劳动换来的。他每天天一亮就去凿石,天不黑不回来,这样的工作时间怎么能不超呢?整整6个冬天,即使在那动乱年代,也没有停止过。依米提·纳斯尔一个人干了两个半人的工作量。这是何等坚韧的毅力!

一天清晨,太阳朦朦胧胧地斜挂在天上,空中飘着稀疏的鱼鳞似的雪片。依米提·纳斯尔仍然早早地起床,拿着钢钎、榔头、镐头,踏着厚厚的积雪上山了。不久,传来叮叮当当的榔头声,敲击着群山。当他用撬杠拼命地撬时,石头滚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大家送他进了医院。拍片透视检查,还好,没伤着骨头。指导员赵新群说:“依米提,你这个家伙就是命大,以后干活的时候可要注意点!”他却伤感地说:“我的好运气是其他人匀给我的,我更要好好干活!”他想起了意外出事的同事,流下了眼泪。

依米提·纳斯尔和他的同伴们打了6个冬天的石头,这些石头砌筑在油田的计量站、泵站、转油站、集油站以及职工住宅的地下。依米提·纳斯尔没有采过油,没有扶过刹把,但他不也正是油田大厦的一块基石吗?

随着工作的需要,依米提·纳斯尔当过指导员,当过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调研员,现在他已经光荣退休。工作36年,不管干什么,他始终保持纯朴、憨厚、踏实的本色。不管什么时候,他都牢记着公社社长的话,牢记着父母的嘱咐。他走过的路虽然艰难困苦,但他平凡而又执着,他的名字将永远被记载在克拉玛依艰苦创业史上。

编审:申广志

顾问:王新明 郭仲军

王连芳 杨建堂 尹文忠

蒲光勇 刘宝宏 丁仲贻


★时代回声

@上善若水

勇挑重担,只为奉献,要做油田一块砖。一块砖的意义并不普通,正是无数拥有这样“一块砖”精神的前辈无私奉献,才令如今的油田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作为一名青年石油人,我们更应该发扬老一辈石油人愿做油田“一块砖”的精神,为油田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奔跑的兔子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依米提·纳斯尔这样的“基石”,才打赢了新中国第一场石油大会战。

@郑向阳

甘做革命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听从召唤任在肩,

风餐露宿不畏险。

叩石垦壤驻深山,

流血流汗建油田。

舍身忘死劲冲天,

保障供给留美谈。

据新疆油田微信公众号


★光辉岁月

克拉玛依七百多名复员军人

经半年勤学苦练掌握了钻探技术

新华社乌鲁木齐30日电 有七百多名复员军人在克拉玛依油田经过半年的勤学苦练,现在已经掌握了石油钻探技术,成为一支新生的技术力量。最近,他们大都完成了预定的学习计划,被评为正式的钻工、架工、柴油机工、采油工等各种技术工人。

这批复员军人在学习中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大都很好。有五百多人在完成学习计划转为正式工人的时候被评为三级技工,有一部分成绩特别好的,技术等级被评为四级。六十六号井队的阎积义文化水平很低,年岁也比较大,记忆力也不够好,学习上困难很多。但由于他学习认真,对老师傅的每个动作都注意记下,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架工,钻工两套技术,被评为三级技工。六八号队学习架工的陈天增,在开始时一上钻塔架子头就发晕,但他坚持学习,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技术熟练的四级架工,并且在工作上有了创造。

——本文摘自1957年2月2日《人民日报》4版


提炼克拉玛依增产的原油

独山子炼油厂首期扩建工程完工

新华社乌鲁木齐25日电 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炼油厂第一期扩建工程,已在最近完工并投入生产。这次扩建之后,这个炼油厂处理原油的设备能力比原来提高了一倍。

独山子炼油厂是为适应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不断增长而扩建的。克拉玛依油田今年9月开始打生产试验油井以后,第四季度平均每三、四天就有一口生产试验井投入生产,原油产量比原来提高了很多。到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将大量钻凿生产试验井,原油产量还要提高。独山子炼油厂经过这次扩建后,明年克拉玛依生产的原油就将及时被炼制成各种动力燃料,支援新疆经济建设。

——本文摘自1957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3版

本版图片据本报资料图

时间:2023-04-04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