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房全堂:修井领域铸丰碑

★人物简介

房全堂,中共党员,1938年11月出生于陕西临潼。1957年从西安石油学校钻井专业毕业后,进入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浅钻大队实习;1959年先后任塔里木矿务局钻井处1238钻井队、克拉玛依浅油层钻井大队501钻井队技术员;1960年10月任修井大队技术员。1976年起,先后任井下作业处科技科科长、副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房全堂 口述  谷胜  记录整理

在井上住帐篷,用水也是个难题。井队规定: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指标是一盆水。他们要用这一盆水刷牙、洗脸、擦身、洗脚。一盆水用完了,不能倒掉,要统一收集起来,当作工业用水去配泥浆

由于所下的套管五花八门,房全堂和修井队员根据不同井况研究不同的修井工具,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通过两年摸索,他们逐渐形成一套针对特殊套管井的修井方法,绝大多数井又开始出油了

房全堂既发明了钻修井新工艺新技术,又为油水井“救死扶伤”,还把克拉玛依油田修井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传播到全国各大油田。他谱写了新疆石油人的绚丽华章,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增光添彩

想图舒服,别当石油工人

“我从车里向外望,茫茫戈壁上看到了星星点点的灯光,那是耸立的钻塔灯光,这正是我要前行的方向。”1957年4月30日,是房全堂永远也忘不了的一天,他终于来到克拉玛依。

当年,从西安石油学校钻井专业毕业的房全堂和众多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克拉玛依。从西安到克拉玛依,火车只通到天水,他们又坐着卡车继续前进。经过20多天的颠簸才到达克拉玛依。当晚,他们班四五十个人被安排到了一个地窝子里,睡的是木板搭成的大通铺。

“虽然住宿条件不如我们在玉门油田实习时候好,但当时我心里很高兴,甚至有些激动。我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房全堂回忆说。

在地窝子里住了几天后,房全堂就被分配到白碱滩钻井大队。在井上住的也是帐篷,但用水是个难题。井队规定: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指标是一盆水。他们要用这一盆水刷牙、洗脸、擦身、洗脚。一盆水用完了,不能倒掉,要统一收集起来,当作工业用水去配泥浆。

在白碱滩钻井大队,房全堂学习并参与了一口3000米井的钻井工作。每天上井,面对巍峨的钻塔,一身泥、一身汗、一身沙的他没有退却,而是不断告诫自己:只要油田需要,再苦再累也要干下去。

三个月实习期满后,房全堂被分配到了地调处浅钻大队五区队。该队主要在一个名叫沙丘河的地域钻井,也就是现在的火烧山-五彩湾一带。那时,交通极不便利,从克拉玛依到地调处浅钻大队五区队报到,房全堂用了整整5天的时间。

“说实在话,石油工人去的地方,哪有好地方呢?我始终认为,要想图舒服,就别当石油人!”房全堂说。

到了井队后,房全堂终日与井架做伴。直到一年后,上级要求他们队前往伊犁州新源县炼钢铁,他才第一次走出沙漠。

1959年2月,房全堂所在的井队被划到了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之后,房全堂还曾被调到塔里木矿务局钻井处,在依奇克里克油田担任钻井技术员。当年底,新疆石油管理局撤销了几个矿务局,集中兵力在克拉玛依开展夺油大会战,房全堂再次回到了克拉玛依。

回来后,房全堂被分到克拉玛依浅油层钻井大队,一边当着技术员,一边干着大修的工作。1960年10月,浅油层钻井大队和油田处修井大队合并成修井大队,就是现在的西部钻探井下作业公司的前身,房全堂成了修井大队的元老。

潜心研究,填补技术空白

20世纪60年代,为响应国家“大干快上”的号召,油田钻井也摆起了擂台赛。大家不辞辛苦、争先恐后,让钻井速度一下提高了很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当时,石油上的设备材料很多都需要进口,包括钻井之后要下的套管。许多井虽然提前打完了,但是缺少套管,为了解决现场之需,大家只好把普通管子,比如铁皮管子、甚至油管当作临时套管下到井里。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有100多口井不出油。这让其后的修井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判断一口井在哪里出现问题,我们会先在井口听声音,一听就是四五个小时。”房全堂说,当时,他们搞修井的大多是学钻井出身,也没什么修井经验。碰到新问题,就到现场观察,然后琢磨着怎么去解决。

由于所下的套管五花八门,房全堂和修井队员根据不同的井况研究不同的修井工具,并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通过两年摸索,他们逐渐形成一套针对特殊套管井的修井方法。

1963年,克拉玛依油田开展了油水井大修会战,房全堂担任修井组的组长。经过大修会战,特殊套管井的问题基本上都得以解决,绝大多数井又开始出油了。

1978年,自治区召开首届科学大会,克拉玛依油田申报的特殊套管井大修技术在科学大会上获奖。“我们都高兴坏了,没想到十几年前自行摸索出的经验技术也能获得自治区科技奖,这对我们是个极大的鼓励!”房全堂说。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克拉玛依二中南区的油井由于压力较高,经常发生井喷。井喷时,水、泥、油喷得到处都是,遇到厉害的井喷,连钻杆、油管都会冲出来,在空中打转。这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毁,还会危害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井也可能随之报废。

1984年,房全堂已担任井下作业处总工程师。针对上述问题,他又开始积极研究应对之策。

经过房全堂和同事们的努力,“闸板防喷器”出现了。随后,他们在四川钻采研究院进行了试压检验并取得成功。这两台闸板防喷器投入使用后,井喷得到了有效控制。到了20世纪90年代,克拉玛依油田几乎每个井队都配备了这种闸板防喷器。

同时,房全堂组织研制的《井下作业井控配套技术》,在不破坏油层的前提下可实现平衡或负压作业,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也填补了我国井下作业的又一项技术空白;他的《油水井修套系列工艺技术》提出了8套新的套管修复技术,在当时国内也占据着领先地位。他把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修井“名医”。

至臻技艺,输送各大油田

1992年,由房全堂主持研究的“开窗侧钻修井工艺”技术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获奖者的排序中,房全堂排名第一。

开窗侧钻工艺早在1961年就在油田上使用了,在整个石油系统中,克拉玛依是最早使用这项工艺的。1963年,房全堂还组织实施了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定向侧钻工艺,这在整个石油系统中也是最早的。

20世纪90年代初,房全堂又组织了克拉玛依首例侧钻水平井修井,这也是全国首例。1993年,侧钻水平井修井工艺被列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攻关项目,房全堂是该项目组成员,也是克拉玛依油田唯一的一名成员。到2000年,侧钻水平井修井工艺技术获得中石油科技创新一等奖。

1989年,房全堂获得了“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先进个人”,成为克拉玛依首位获奖者。1993年,他又获得克拉玛依首届“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0年至1998年,房全堂成为“全国修井协作小组”七名成员之一。当时,整个西北油田只有他一人,而且在二级单位任职的也只有他一人,其他成员基本上都是副局级以上领导。

“全国修井协作小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研讨、交流、推广大修、侧钻、井控等工艺技术。这方面由于克拉玛依油田起步早,很多时候都是由房全堂代表克拉玛依来介绍相关的工艺、工具和方法。1991年,克拉玛依派了3名工程师,带着工具到胜利油田完成了第一口大修侧钻井;1994年至1995年,克拉玛依又派出修井队,帮助辽河油田完成了首批41口大修侧钻井。他们的大修侧钻技术都受到了极大的好评。

1991年至2003年,房全堂担任全国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委员会委员,期间还担任了修井标准委员会秘书长,为全国修井工艺和装备制定了几十项标准,加快了修井工艺的普及和提高。

2013年,已经75岁的房全堂又参与了中石油组织的有关井下作业标准的审定工作。自工作以来,房全堂参与研究攻克的科技项目中,有11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房全堂用一生践行着青春的理想,坚守在最艰苦的地方。既发明钻修井新工艺新技术,又为油水井“救死扶伤”,还把克拉玛依油田修井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传播到全国各大油田。他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新疆石油人的绚丽华章,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增光添彩。

编审:申广志

顾问:王新明  郭仲军

王连芳  杨建堂  尹文忠

蒲光勇  刘宝宏  丁仲贻


★时代回声

@郑向阳

远眺钻塔灯光,

坚定心中方向。

分配井队实习,

平添无穷力量。

一线积累经验,

十年成剑获奖。

从此开挂人生,

技艺至臻无双。

@施小荣

修井可以说是油田最艰苦的工作之一。他们工作不但又脏又累,而且安全风险也大。因为修井工的工作是排除油井故障,保证油井原油正常生产,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所以被誉为油井“大夫”。

@杨梦云

房全堂老前辈坚持把一项技术做到极致的科研精神令人信服,他是当之无愧的“油井神医”。

据新疆油田微信公众号


★光辉岁月

又一批厂矿正在兴建和扩建

独山子炼油厂

新华社乌鲁木齐28日电 为了适应克拉玛依油田钻探期间试采原油量日益增长的需要,独山子炼油厂动工扩建。在准备扩建的十二项工程中,目前已有五项动工。全部扩建工程到明年3月底完工以后,这个炼油厂炼制原油的设备能力将比现在增加两倍。

独山子炼油厂今年在克拉玛依油田许多探井出油以后,处理原油的设备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明年克拉玛依试采的原油量将等于今年的七倍。因此,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在新建的一座巨型炼油厂未投入生产以前,先行扩建独山子炼油厂。

——本文摘自1956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2版

克拉玛依油田的捷报

新华社克拉玛依30日电 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工作在1956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经过职工们一年来的辛勤劳动,已经探出了广大区域的储油面积,现在探明的石油储量已经大大超过国家给予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任务。已经钻完的三十多口探井,其中经过试油的有二十五口井,开始试采的有九口井,这些试采的井,原油产量一直保持正常。

1956年还在约四千平方公里的整个油田范围内,以几十部钻机进行了区域性的勘探,为今后进行更大规模勘探找出了方向。布置在乌尔禾地区(在克拉玛依东北一百多公里)和白碱滩地区(在克拉玛依和乌尔禾之间)的钻井中都有良好的油沙气显示,有很大的含油希望。这两个地区已经被确定为1957年的勘探重点。

1956年油田勘探中的另一重大收获,是在试油和钻井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油层,有三口井自喷出了原油。这一情况表明克拉玛依不是单一油层的油田,而是个多油层的油田,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这个油田的经济价值。此外,一年来的地质勘探工作还初步证明克拉玛依是个油藏类型多种多样的油田。

到12月23日为止,克拉玛依矿务局钻井进尺、试油、试采工作都超过了1956年的国家计划。钻井成本和采油成本都比国家规定的指标降低很多,钻机使用率比国家计划指标提高了24.6%。

——本文摘自1957年1月1日《人民日报》2版

时间:2023-03-28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