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王文存:戈壁建“家”的“领头雁”

■王佩玲(王文存之女) 口述  尹杰  记录整理

他坚信,困难是暂时的,艰难的日子会过去,他还是那句话:坚持、坚持、再坚持!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在饥饿和酷暑严寒的考验中,逐渐成长为修井队的骨干

他毫不犹豫地顶着呼啸而出的高强油气压力向井口冲去。三米、两米、一米……他终于抓住了总闸门,一圈、两圈、三圈……呼啸的油气流慢慢减弱,直至安静下来

他与队长商量后,决定自己盖房子。大家感到王文存就像他们的大哥,看到他,心里就热乎乎的。大家不仅盖了住房,就连队部的办公室、会议室和食堂也建起来了

★人物简介

王文存,中共党员,1937年6月出生于山东莒南。1956年参加工作,历任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处修井大队修井工、采油三厂修井作业队指导员。1964年、1965年被评为“自治区五好职工”。

勤学苦练,铸就骨干

1960年3月,王文存退伍踏上开往新疆的火车。来到荒凉而又神秘的克拉玛依后,他被分配到油田处修井大队当了一名修井工。修井既是技术活儿,又是体力活儿。技术,他插不上手;出力,他不知道把管子抬到哪里。因为文化程度低,技术员讲的修井原理,他一点也听不懂,心里很不是滋味。失落让他愁眉不展。

领导看他压力很大,就对他说:“小王啊,万事开头难,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事的,你还年轻,只要下功夫,没有学不会的技术,不着急,慢慢来吧!”

领导一席话,让王文存心里开了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虚心向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修井工作艰苦,劳动强度大,加之粮食定量有限,每天下了班,他都饿得天旋地转、头晕眼花。但他坚信,困难是暂时的,艰难的日子就会过去,他还是那句话:坚持、坚持、再坚持!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在饥饿和酷暑严寒的考验中,逐渐成长为修井队的骨干。

王文存所在的修井二队设备简陋,全队只有一台老掉牙的苏式修井架子。为了把更多“死井”、坏井变成能够多出油的“活井”、好井,王文存带领修井工人在现场大干苦干。从一天只挖1个修井坑,只立1部架子,增加到每天挖5个修井坑,立5部架子。修好的井投产后,原油日产量明显上升。

临危不惧,制服井喷

苦干加巧干,大家一口气干到年底。即将进入冬休时,修井二队却出了一件大事。那是元月的一天,一口油井正在进行修井的第一道工序——压井作业。因地层压力大,而注入的压井液密度小,压不住高强度的地层压力,压井液不断外溢。就在一瞬间,井喷发生了。强大的油气流从井底冲出,直冲云霄。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不仅让石油和天然气白白流失,设备受损,还会伤害油气层,甚至可能导致油井报废。不行!绝不能让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井喷就是命令。此刻,王文存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冲上去,关闭井口闸门!他知道,关键时刻,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冲在前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顶着呼啸而出的高强油气压力向井口冲去。三米、两米、一米……他终于抓住了总闸门,一圈、两圈、三圈……呼啸的油气流一点一点减弱,直至安静下来。现场的修井工们紧捏着一把汗的手松开了,堵在心里的那口气也长长地吐了出来。再看王文存,全身黑乎乎地倒在油泊中。大家冲上去把他扶到安全地带,帮他脱去被油泥浸透的工装,没想到他又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

那天,他在现场整整干了36个小时。人不是铁打的,他最后晕倒在了井场。大家把他送回家,但他只休息了一天,便又回到工作现场。

建好“小家”,回报“大家”

采油三厂修井作业队有100多人,是一支由多民族职工组成的团队。队指导员王文存刚上任,职工生活困难的问题就立刻摆在了他的面前。王文存深知,要想让职工安心工作,必须先解决他们的吃喝拉撒问题。眼见冬天就要来临,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住房不够。王文存把问题反映给厂领导,领导说:“每个队的情况差不多,你们队的问题更突出一些,这样吧,厂里还有一些板材可以提供给你们,其他问题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王文存把一车旧板材拉回到队里。他与队长商量后,决定自己盖房子。戈壁滩上盖房不愁没地皮。王文存发动大家打土块。男女老少齐上阵,星期天不休息,用水把沙子、石头、黄土搅拌在一起,很快几万块土块就打出来了。盖房子是技术活,王文存从厂里请来基建师傅,让他们当大工,队员当小工。很快,两排平房建起来了。门窗不用请人,王文存把从老家带来的刨、锯、凿、划线尺等工具找出来,自己动手做门窗。大家感到王文存一点也不像领导,就像他们的大哥,看到他,心里就热乎乎的。大家不仅盖了住房,就连队部的办公室、会议室和职工食堂也建起来了。

那年的第一场雪到来之前,全队职工就都搬进了自己盖的新房。但是,职工家属还要做饭,烧火取暖驱散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可厂里已经给修井作业队支援了盖新房的板材,不能再伸手要煤炭了。王文存决定自力更生。于是,他发动全队青壮年职工到戈壁滩捡柴禾。成堆成垛的

梭梭柴就堆在职工的房前屋后。有了取暖的柴禾,职工、家属和孩子们从身上暖到心里,都说:“这个冬天一点也不冷!”

修井作业队的职工在王文存的带领下,度过了难熬的严冬。春天来了,戈壁滩上的骆驼草绿了。但是,大环境没有改变,职工的生活依然艰难。王文存带领职工在家门前圈起围栏,养了小羊羔。砌起馕坑,使烤馕的香味飘得很远很远。他鼓励职工养鸡养鸭,鸡蛋鸭蛋也可以改善生活。看到职工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王文存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队上有个小伙子对朋友说:“指导员王文存对我们太好了,给我们盖房子还让我们养羊,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让我们都能有肉吃。我们在这个队里太幸福了。”

这让小伙子的朋友也很羡慕,就找自己的队领导,要求调往王文存的修井作业队。厂领导很头疼,因为,有很多工人找他们,请求调往这个队。厂领导感慨地说:“这个王文存真是不简单呐!”

随着修井作业队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职工队伍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干劲日益高涨。王文存深信,只有把职工的“小家”安顿好了,他们才有干劲建设好祖国这个“大家庭”。

编审:申广志

顾问:王新明 郭仲军

王连芳 杨建堂 尹文忠

蒲光勇 刘宝宏 丁仲贻

★时代回声

@段畅

安“小家”才能建“大家”,王文存前辈以小见大,关爱职工,为我们作出了“如何到群众中去”的表率。

@郑向阳

五好职工王文存,

刚到油田神难顿。

领导鼓励巧开导,

勤学苦练艺超群。

修井一线现场训,

制服井喷泥里滚。

就地取材解难题,

安家安心受人尊。

@老刘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文存前辈苦干敢干加巧干,在修井行业练就一身真本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身为指导员,他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难题,让大家能安心工作。他把一个小团队紧紧拧成一股绳,只为凝心聚力把祖国石油事业建设好。

据新疆油田微信公众号

克拉玛依油田的喜讯

★光辉岁月

从玛纳斯河将引来丰足的水

新华社乌鲁木齐18日电 克拉玛依油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水,将从新疆玛纳斯河引来。现在,一支水利勘测队正在四十多公里长的引水管道沿线测量。九月初,这个引水管道工程就要全面施工。预计在冬季冰封之前,玛纳斯河的水就可以顺着无缝钢管的管道,流入克拉玛依油区。

克拉玛依油区的开发工作进展很快,油区的职工和家属也正在迅速增加,原先作为油区重要水源的包古伦河水量不能满足油区用水的需要。玛纳斯河全年河水流量有十二亿立方公尺,最高达十六亿立方公尺,可以使油区的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目前,新疆石油工业管理局已经派出大批负责干部,到工地指导管线修建工作。玉门油矿也决定派一批技术人员,前来支援管线的修建工程。

生活正在改善着

新华社克拉玛依18日电 新华社记者伊晓报道:克拉玛依探区职工的生活正在日益改善着。

这里虽然客观环境很困难,但是这里的中共党委同油田钻探处的领导方面,还是想尽办法使职工生活得好一些。在戈壁滩上,水的供应是最困难的,但是探区党政领导方面坚持了宁可使钻机没有工程用水停工,也不能让工人渴着的原则。探区领导方面抽出一定数量的汽车从四十公里以外运来甜水。现在,职工都普遍喝到了开水,而且可以洗脸洗衣服了。

职工的饭食也有了改进。在新建的少数民族的、汉族的和苏联专家的几个食堂里,每顿饭都可以吃到茄子、蕃茄、洋芋、豆角、洋白菜等新鲜蔬菜;少数民族的职工,还可以经常吃到牛羊肉。

现在,克拉玛依已经成了一个繁荣的小市镇。贸易公司、新华书店、人民银行和邮电局,都在这里设立了营业机构。职工们可以买到布匹、百货、汉、维、哈、俄各种文字的书籍报刊,以及吐鲁番葡萄、伊犁苹果、哈密瓜等名贵的水果和天山汽水等清凉饮料。特别使工人们高兴的,是隔一天来一次的邮车给他们带来了成捆的远方亲人的来信。

探区工会还请来了理发馆、缝纫组、修鞋组和浆洗房,职工们再也不会拖着长头发、穿着露脚跟的鞋子了。记者在克拉玛依得到的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大家在工余都穿得很整洁。缝纫组每天忙碌得很,他们接受了姑娘们大批连衣裙、花布衫等新式服装的订货。

居住条件也在改善着。现在大部分职工还是住在帐篷、蒙古包、木板房和地窑里,但是新住宅正在一幢幢地兴建起来,有一批工人已经迁入新居。这里还有了广播站、文化学习班、图书馆和医院等文化卫生设施,医院里有 X 光等设备。文化娱乐生活也很活跃。各种球队已经组成。工会在每周末还放映电影和举行舞蹈晚会。

——本文摘自1956年8月20日《人民日报》2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员各方面力量

积极支援克拉玛依冬季钻探工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日电 新华社记者韩文慧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支援克拉玛依油田的冬季钻探工作。

自治区运输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在最近已经抽调出七百八十五辆汽车,为克拉玛依矿区运输今冬所用的主要器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电管理局,最近还调拨了六部报话机,帮助克拉玛依克服在钻探规模扩大后通讯联络上的困难。自治区贸易公司已经为克拉玛依职工运去十多吨过冬的皮衣、棉衣、绒衣等用品,还有三十多吨过冬用品,正在陆续运送中。

克拉玛依油田大规模钻探展开以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便多方设法,大力进行支援。从今年5月初到9月15日为止,自治区政府从运输部门和二十五个区级机关中,陆续抽调了近千辆汽车支援克拉玛依。这些车辆的驾驶人员在过去四个月内,长期奔波在气候炎热、道路坎坷不平的戈壁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共为克拉玛依运送了两万八千多吨器材;其中有一百六十七辆汽车,是自治区在克拉玛依运输紧张期间从区级机关中动员出来的公用汽车。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从今年上半年到现在,也陆续抽调了六千多人支援克拉玛依的各项基本建设工程。现在,这些人员仍在克拉玛依赶修职工过冬住宅和油区的公路、输水管路等工程。

——本文摘自1956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2版

时间:2023-03-14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