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读小说《玛纳斯河》

●王宗昌(克拉玛依市金龙镇石化退休站)

玛纳斯河是天山雪融化而汇集流淌的季节性河流。2020年,作家王族的长篇小说《玛纳斯河》正式出版。小说不仅为这条河立了传,也为新疆长期守护玛纳斯河的各族人民“立了心”。小说中,人的命运与这条河紧密相联,人的爱憎悲欢与河流交融。可以说,《玛纳斯河》写了这条河的历史,写了社会动荡变迁,更写了现实的人生。

《玛纳斯河》以地域风情和历史掌故为素材,具有历史纵深感和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在这块土地上,玛纳斯河给予了人们温暖,也支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发起了无以计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条河由此承载了岁月蹉跎,变得极其丰盈。

作者以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时代为背景,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记述了玛纳斯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物景与社会事变。在这幅巨大画卷上,滔滔奔腾不息的河水,由天山深处积雪融化汇集而来,流至干旱缺水的戈壁荒野中,滋养出草木丰盛的万倾绿洲,成为一众人的世代栖身之地。小说中以韦姓与张姓为代表的两户人家、三代人的恩恩怨怨与其命运,都是围绕着玛纳斯河展开的。

小说里,原绥来城县令韦水鉴的诗句“绥来之命脉,乃玛纳斯河”道出了玛纳斯河与绥来城的交替。小说中的一本《绥来水志》,写尽了人与河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本水志经历百年沧桑,被韦姓人家世代保存。而韦家历代传承《绥来水志》的目的是守护玛纳斯河,担负的是处理人与河之间的关系重任。

《绥来水志》是韦水鉴呕心沥血得来的治水成果。水志是人们判断水情,防范旱涝灾害及处理措施的指南,是人与河流密不可分的纽带。韦家三代人前仆后继,投身于玛纳斯河的治理与保护之中,让古老的绥来城变得生气勃勃,用水充足。韦家三代人从撰写《绥来水志》 到继承传承,基本上完成了治理玛纳斯河的历史使命,其矢志不渝的坚守与追求,与愚公移山的精神一脉相承,宣扬了民族奋发向上的品德。

小说釆用梦幻与现实相融合的构思,“凤凰”现身的浪漫想象贯穿全文。一只若有若无的凤凰,不仅孕育了凤凰城浪漫传奇的气质,也喻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由于建成了水库,荒漠戈壁滩变成绿洲,胜似江南水乡。成群结队飞翔在水库上空的鸟儿,如同凤凰在空中起舞的雄伟图景,也呼应了小说开篇场景。

同时,作家用“凤凰”的寓意,表现书中人物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体现了对书中人物宁死不屈守护玛纳斯河这一英雄精神的肯定和赞赏。在某种意义上,这一艺术构思所构建的生活在玛纳斯河沿岸的人们中有共同的文化记忆,小说也因此有了浓郁的新疆地域气息。

书中还刻画了“碧玉”这样一个元素,它贯穿于小说的全过程,被比作是小人垂涎的财富,君子自喻的象征,在某个方面成了忠奸与正邪的见证。在书中,韦水鉴曾碎玉明志,安抚了惊慌失措的百姓,化解了绥来城对水灾祸害的恐惧;绥来城富商张林荫之子张怀德,通过碧玉碗的往事,知道了父亲在匪徒袭击的紧要关头,仗义疏财的壮志雄心;匪徒、国民党军队小头目尚劳今、不义奸商李临树,为了获得玛纳斯河碧玉不择手段,甚至卖掉河道……可以看出,在碧玉面前,君子志向得以障显,而贪婪无耻小人的丑陋面目也展露无遗。

小说《玛纳斯河》可以被看作是一部为河立传的书,一曲激励人心向上的赞美歌。它用艺术的记实手法,将玛纳斯河几百年来的遭遇,与韦、张两大家族几代人的奋斗史交织在一起,娓娓道来的是天山馈赠的雪水及河流两岸人们的生死与共。对河流立传,立的是对河水的敬畏,也是对栖居在绿洲之地的感激;为人立心,立的是对新疆各民族同胞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之心,立的是对广大普通百姓智慧的赞美之心。正是这样的生存奋斗不息,使得新疆绿洲文化得以绵延不断几千年,塑造了新疆各民族共同的关于绿洲文化的记忆。

时间:2023-02-28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