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宋协祥:石油运输战线的一面旗帜

■ 张秀兰(宋协祥爱人) 宋文斌(宋协祥之子) 口述   尹杰 记录整理

宋协祥虽然早已看到这漫天的沙尘,闻到刺鼻的土味,但他却把车停了下来,而换作别人早就一挂挡冲过去了。他是因为害怕引擎吸入了沙粒会磨损缸套,所以才宁愿让自己吃土

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夜。刮断了树干不说,连墙皮都剥掉了。老伴儿第二天才知道,宋协祥踉踉跄跄顶着风爬到了车场,是把那床棉被盖在了车头上,而自己又在车旁守护了一整夜

他牢牢把住方向盘,两眼圆睁,像一头窥视猎物的豹子般死死盯住那两根钢管。汽车在宋文斌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中缓缓开上了两根钢管,6个轮胎不偏不倚正好都立在上面

★人物生平

宋协祥,中共党员,1913年6月出生于山东即墨区。1949年参加工作,原新疆石油管理局运输处汽车二队驾驶员。1957年、1960年、1961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生产者”,1961年被评为“自治区特等驾驶标兵”,1964年被评为“自治区五好职工标兵”,1965年当选为克拉玛依市人大代表,1966年被评为“自治区五好职工”。

1964年1月20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接到一封来自石油工业部的贺电,上面写道:“你局汽车驾驶老标兵宋协祥,到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中旬实现了50万公里安全行驶、45万公里无中修。从一九五三年以来,共为国家增产节约了10万余元,是石油运输战线的一面先进旗帜。这是宋协祥同志发扬革命精神,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勤学苦练、精心爱护车辆、认真遵守操作规程的结果,特向宋协祥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请你们认真总结宋协祥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大力推广。”

不久后,一个关于驾驶员宋协祥的现场会在克拉玛依召开。会上,展出了宋协祥驾驶的4049号吉斯150型汽车。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们围着这辆宋协祥已开了10年多,车漆依然明晃晃、亮铮铮的卡车,睁大眼睛摇着头,都说不相信这辆车已经无中修地开了这么多年,而且跑了相当于环绕地球11圈的公里数。参观的群众发现,这辆车从1954年8月交到驾驶员宋协祥手上到现在,除换过活塞、活塞环外,全车零部件完好无缺,工作灯、打气皮管、前轴头扳子一概保持原样,全车41个油嘴个个畅通,黄油枪轻轻一挤就出油,而别人和他同时接的车已换过三个油枪了。可以说,原车携带的一套工具样样不缺,件件好用。很多人在围着车上的一只水桶研究,宋协祥把这只桶用了8年,漏了补,补完又焊,却依然好用,而之前他们却曾经对“这辆车增产节约创造的价值可以再购买7辆同样的车”的说法充满怀疑。参观到这里,人们已情不自禁地都点起了头,惊叹声和掌声像雨点般渐渐从零散汇聚为热烈,响彻现场。

爱车如命

严防“水风尘沙”

1954年8月,当宋协祥接到一辆崭新的吉斯150时,激动得流下眼泪。他向党组织表示,“我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多给国家创造财富,保证一辈子把车开好。”

爱车胜过生命的宋协祥驾车行驶在茫茫戈壁上,隔着碱滩上蒸腾的袅袅暑气,他远远地就看到那条蒙着轻纱的缎带般的银色溪流。车开到近前,他没有加大油门冲过去,反而停了下来。看着波光粼粼,潺潺流动的溪水,他弯下腰掬起一捧,感慨从天山流下来的雪水什么时候都是如此清凉。宋协祥认为,这溪水对人来说是温柔的,对汽车轮胎却是残酷的,把它捧在手上,人只感到清爽,对车却是彻骨和要命的。所以,他每次驾车涉水前,都要勒住疾驰的“缰绳”,让奔跑多时的机器暂时停止吼叫,让10个发烫得像刚刚蹚过火堆的“风火轮”静静地待上一会儿,等冷却得差不多了,再轻松“缰绳”先慢后快地滚动过水。一热一冷,人感冒了可以康复,轮胎被冷水一激,长了裂纹则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过水之后,他又把车停下来,拿出黄油枪给油嘴打油,黄油蠕动着把机器里的积水全赶了出来。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使机件时刻保持干燥,才不会生锈,始终运转正常。

还是要小心这看上去柔软清亮的水。车蹚过了小溪,宋协祥多想打上满满一桶溪水,一点一点擦去它满身的尘埃,可是他知道这样做万万不行。和他一起跑车的同事却不明就里,拿出桶打来水,就要向车上泼去。他阻止并劝说他们,一定要先搞清楚水的纯度如何,碱性大的水就不能洗车,也不能灌水箱,要不然车漆就要变花脸,水箱也要腐蚀成筛子的。

车子行驶到了让人头疼的盐碱路上,喜怒无常、平地而起的旋风不动声色地就扬起了尘土,蒙住了原本还是蓝色的天空,太阳也只能无奈地在这张黄色的脸上鼓出个青春痘一样的亮斑。驾驶室里的宋协祥虽然早已看到这漫天的沙尘,闻到刺鼻的土味,但他却把车停了下来,而换作别人早就一挂挡冲过去了。他是因为害怕引擎吸入了沙粒会磨损缸套,所以才宁愿让自己吃土,作出了这个停车熄火的选择。这是他来克拉玛依几年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而初来时,他还摸不透风的脾气,可又怕风掀起的碎石把挡风玻璃打破,把车漆打成“麻子脸”“蜂窝煤”,所以干脆晚上就睡在车里。要是风真的来了,他就把车停靠在避风处,实在没有可藏的地方,他就找篷布、纸板把车盖住。有天深夜,跑了一天车的宋协祥正在家中睡觉,突然又听见了风声。他以为是做梦,强迫自己睁开眼睛才发现原来真的起了风。他二话不说,抱起盖在身上的被子就往家门外跑,一头扎进了狂风里,只留下老伴在身后的叫喊声:“你这是咋啦?你这是要干啥?”那场风真的是呼呼地刮了整整一夜。好家伙,刮断了树干不说,连墙皮都剥掉了。老伴儿第二天才知道,宋协祥踉踉跄跄顶着风爬到了车场,是把那床棉被盖在了车头上,而自己又在车旁守护了一整夜。

勤于实践

悟出“八字真经”

在宋协祥眼中,车就是一匹驰骋沙场的战马,对待它空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懂它,才能够驯服和驾驭它。

实践出真知,宋协祥在驾驶中悟到的真经只有八个字“坚持中速、平稳操作”。他认为开飞车不是真本事,这八个字才是硬功夫,开快车开坏了更耽误事。他跑长途拉货,中途每行驶三四十公里就停车检查一次钢板和轮胎。每天行车换几百次排挡,每一次他都是用二脚离合器,从不图省事搞“一脚蹬”。冬天发动车他也不用马达,起步后总是慢行两三公里再换为正常速度行驶。他起步、停车、过桥、下坡和装车都在嘴里念着个“稳”字。

这天早上,宋协祥正在用石油炉子烧水,心里却一直在琢磨水箱开锅的问题,这问题最近可伤透了他的脑筋。因为只要水箱一冒热汽,车肯定就开不动了。车队里的同事也都向领导反映过这个闹心的事,认为是水箱的问题,吵着要换水箱。宋协祥翻开书本,把书里介绍的“电火快慢”等措施统统试了一遍,不过效果都不太理想。

(下转13版)

(上接12版)

宋协祥这边在琢磨“水箱开锅”,那边炉子上的水却烧了好久也不见开。他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是自己把炉子上的开关开得太小。他一拧大开关,炉头的火苗子“腾”地一下蹿上去,水一会儿就咕嘟起来了。炉子上的水开了,他热得满头大汗,心窍也“开”了:汽车水箱开锅会不会就是因为油门给得太多了呢?他上车一试,果然是这样,少加油,用经济速度行驶,水箱就再没出现过开锅的问题。

宋协祥的车正在装货。他和别的司机不一样,他没去喝茶,也没去吃干粮,而是和工人一起装车。有一次装水泥,水泥50公斤一袋,扛在肩上灰尘飞扬,和汗水和成稀泥,戴上口罩都觉得呛人,从远处看就像刮了龙卷风。装车工人裹在灰色的烟尘中一袋一袋地往车上扛,扛着扛着就把一车水泥装偏了。宋协祥模模糊糊地看出个大概,自己爬上去一袋袋卸下来再重新装。等装好车,他已成了大花脸、大花人了。他拍拍水泥灰浑身冒烟地说,“人挑担子一边重一边轻,人是受不了的,车也一样。”

养车如子

树立行业标杆

车子总是越跑越旧,总是要磨损的。宋协祥知道要想使汽车经过长期使用仍保持良好的车况,光靠苦干是不行的。

宋协祥的车跑了四十五万公里没有中修过,靠的是从未放松过对车的保养,这方面他是真下了功夫。他说:“人勤车不懒,懒人开不出好车”。他的勤,勤在检查、勤在保养、勤在扭紧。他不仅按计划保养车,还自己分段分期进行例保和小修。他今天保养后轴头,明天保养前轴头,第三天打黄油和修理不合适的部件,这样就把大的保养化整为零,把难点化解分散了,人也不感到吃劲和劳累。

在家什么都好干,那跑长途怎么办?宋协祥把车开到休息点了,他下车不是先吃饭,而是先按计划给车子做保养,挨个儿检查零件,连一个螺丝都不放过,非要把车子搞好了才去吃饭。宋协祥的车进场保养,修理工最省事。他怕修理工踩掉翼子板上的车漆,就把棉衣脱下来,让修理工踩在棉衣上干活。修理工很受感动,就脱了鞋给他修车,还说:“都像宋师傅这样爱车,我们保养工可以减少一半了。”

伊犁这条线宋协祥常跑。空车去拉重晶石,他用旧轮胎跑路。装上了石粉,他就换上新轮胎,这样可以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遇有别人搭车上下车时,他先让人等一等。只见他从驾驶员座椅上跳下来,绕过车头,亲手打开副驾驶车门,然后再轻轻地关上。他生怕人家把车门开关太猛,碰坏了车。

有一回,宋协祥去拉菜籽,正是春天万物复苏、冰雪融化的时节,车就陷在一条翻浆路里了,后轮子没进泥里一大半。这可咋办?路过的一辆车上坐着个好心人,甩过来一根绳子,要帮他拖出来。可宋协祥又把绳子甩了回去,他说怕伤了车的底盘和大梁。车陷在一片空旷的山谷里,路两边只有白雪皑皑的大山,寥无人烟。他孤零零地四下张望,希望能找到一些树枝垫在轮下,四周回荡着的只有他奋力自救发出的响声。他挖挖垫垫,硬是把车子自己开了出来。可是没走几里路,车又陷进了一个更深的坑里。别人劝他找辆拖拉机把车拖出来。他把手摆得像要甩掉一块烫手的铁块。他把树枝和石头垫进坑里,发动车试试不行,就再寻找树枝和石头。附近的用完了,他就跑到更远的地方去找。可这坑就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太阳下山了,白色的月光和霜冻洒满了山谷,狼嚎也在深山老林中响起,宋协祥这时已饿得前心贴后背,后背贴着汗湿的衣服了,他却依旧在车下泥地里爬来滚去,绝不放弃地不停尝试。这样一直捣鼓到半夜,他再上车一发动,引擎在山谷里狂吼一声,车身摇晃了两下,没想到竟开了出来。

宋协祥这样爱车、懂车、伺候车是为了跑更多更远的路。他患上急性肝炎,只休息了一个星期,就驾车跑长途去拉面粉。途中轮胎爆裂,他一个人把4吨面粉卸下来,换上备胎后又一袋一袋全扛上去,累得他躺在路边喘息了好久。拉运石英砂任务紧,他驾驶车日夜奔驰,回家就倒在了床上。队长赶来把他拖到医院,诊断发现又染上了重感冒,他才极不情愿地住进医院。

宋协祥拿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也忽视了家人,疏于关心孩子的成长。他在外面名气很大,家里人却很少有机会亲眼见识他的本事。只有大儿子宋文斌在学校组织观摩运输处技术大比武时见过一次,并深深地为父亲的车技所震撼。在宋文斌和学校师生面前,宋协祥展示了他过宽沟的技术。那条两米宽的深沟就横躺在他眼前,要想驾车跨过它,只能依靠架设在沟上的两根胳膊粗的钢管。打轮掉头,对准了过沟的位置,驾驶室里的宋协祥已全身绷成了一块钢板。他牢牢把住方向盘,两眼圆睁,像一头窥视猎物的豹子般死死盯住那两根钢管,两个眼珠子已经先行一步跨过了它们。汽车在宋文斌眼睛一眨不眨的注视中缓缓开上了两根钢管,6个轮胎不偏不倚正好都立在上面。比武场上这时静悄悄的,只听见引擎低沉的吼声和橡胶轮胎碾压钢管发出的吱呀声。汽车的后轮刚一滚过钢管,宋文斌和师生们就不由自主地拍起手来,惊叹声、掌声汇成风暴。这是宋文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领略父亲的驾车风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石油工业部对宋协祥给予了高度评价。1964年,宋协祥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创造了安全行驶纪录

★油田记忆

1964年9月,宋协祥成为运输处汽车二队队长。正是他驾驶的吉斯-150型汽车,创造了连续驾驶十年无事故,安全行驶四十五万公里无中修的纪录。

想想看,一年三百六十多天,一天十几个小时,要想汽车不磕不碰,不丢不损,不沾泥带土,这要付出多大的劳力和耐心。

宋协祥创造的奇迹,要先从一辆吉斯-150型汽车说起。

这款汽车是二战时期,前苏联生产的军用卡车。吉斯-150在当时算得上是顶级好车,它轻便、省油、质量好,后来的“解放”牌汽车,就是以这款车为范本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1954年8月,汽车二队将一辆从苏联进口的吉斯-150型汽车分配给宋协祥驾驶。

在物资紧缺的年代,这样珍贵的运输工具,能为生产、生活带来多大的帮助啊!宋协祥“如获至宝”,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维护它。

十年中,除了因病请假外,他从没缺过勤。他十年如一日,爱护车辆,精心操作,坚持自行保养。每行车30到40公里,就要把车子的钢板、轮胎、油料检查一次;每天都要把车子从头到尾、里里外外擦洗干净,给全车四十多个油嘴打上润滑油;利用停车、装车空隙,按汽车部件的主次,分段进行二级保养。

由于他精心爱护车辆,在行驶中没有抛过一次锚。不但车上的机械完好,连车箱和工具以及运载的货物,也从来没有损坏和丢失过。

不仅如此,在行驶中,他也谨慎操作,从不抢桥、抢道。遇到会车、便道、过桥、过河、上下坡、拐弯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他都做到“慢、站、让、看”,在一般的道路上,他始终坚持时速三十五到四十公里,保证了车况良好,安全运行。

他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运输计划,超产和节约的油料、材料、轮胎费用达八万多元,这些钱可购买五辆吉斯-150型汽车。

宋协祥在运输处汽车二队担任驾驶员期间,先后被评为“石油部爱车标兵”、“自治区劳动模范”。

他总结的“维修保养、中速行驶、安全操作”的经验,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运输处的同事们,等待着他的车辆安全行驶无大修的纪录被刷新……

据《他创造了安全行驶纪录》 作者 刘玉洁

★时代回声

@Apple

从来不曾想过,一辆车可以增产节约创造那么多价值,从来不曾见过车开了十多年仍然完好如新,更从来不曾做到过,开车可以开出“真经”,而这些宋协祥都做到了。我要努力向前辈学习,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郑向阳

汽车驾驶老标兵,

爱车如命养如子。

坚持中速勤巡检,

平稳操作心不急。

严防水风沙尘袭,

多拉快跑保供给。

十年征程百万里,

运输战线一面旗。

编审:申广志

顾问:

王新明 郭仲军 王连芳

杨建堂 尹文忠 蒲光勇

刘宝宏 丁仲贻

时间:2023-01-31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