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哲理的“精辟”和“难”

●王敏(克石化)

世上有很多人生哲理,听起来很完美,实际上很难做到,有的甚至做不到,因为它几乎超出了人类认知的范围。

譬如,“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然而,几乎没有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生宛如一个轮回,我们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人格结构和内在关系模式,这就注定会不断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都说,能在跌倒多次后斩断这个轮回的就已经可以称之为“英雄”,而能在跌倒一次后便大彻大悟,从此再也不会在相同地方摔倒的人,恐怕就只有神了!

再如一句“理解万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处和睦最响亮的口号,这也正是因为人世间“理解”太难。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属于这一类看起来很美的人生哲理。同样的,这个哲理也违反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范畴,那就是,一个人外部的人际关系往往是他内在关系模式的一种展现。

按照这个道理推断,一个对自己太过苛刻的人,真的很难做到“宽以待人”,所以对自己苛刻的人,通常更可能的习惯就是挑剔别人。

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员海瑞清廉,据说他从不接受贿赂,一年只买一次肉,就是在他母亲生日的那天。同时海瑞也以苛刻著称,他不仅苛刻地对待同僚,也同样苛刻地对待妻女家人。

其实,海瑞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孤单,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以清廉而闻名于世的官员,他们大多数都一样,很难宽容待人。

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在关系模式就是,用一个“我”极端地挑剔另一个“我”,所以才能做到极致。当与别人相处时,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必定会发挥作用,因此,对自己苛刻的人,多数也会对别人要求严苛。

我认为在性格方面,宽容胜于挑剔,拥有一个宽容而温和的朋友远远胜于一个优秀而挑剔的朋友,后者或许会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座右铭,但因为不符合最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他在过于挑剔自己的同时,也势必会苛责周围的人。

不过大军事家诸葛亮也许是个例外,他是“严于律己”的代表,在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同时,似乎也做到了“宽以待人”,不论史料还是文学作品里,似乎没有列举过他苛责别人的事例,即使他用军法处置一些将士,也都是依法办事或顺应时势。

以上种种事例,分别见证了哲理的“精辟”和“难”,难于实现,难于应用自如,那不妨顺其自然,化繁为简,取其精华,让它巧妙灵活地服务普罗大众,为我们指明成功的方向。

时间:2022-12-13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