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混输泵肩负着整个车23井区与503井区的交油重任
●混输泵电机损坏,抢修战的“重头戏”是“人力”换电机
●他们要将两台重达300公斤、相距5米左右的电机进行人工互换
“咦?这台泵怎么无法远程启动了!”
11月7日18时,采油一厂第三采油作业区采油三班员工蒋桂文通过监屏,发现本应24小时工作的23-1混输泵停止了运转,随之分离缓冲液位不断升高,泵出口压力数值异常,屏幕上显示“变频器故障”。
这让蒋桂文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即向班长王德君汇报。
要知道,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拉油车很难调配到位,“原油外交”全凭这台混输泵来完成,可以说23-1混输泵肩负着整个车23井区与503井区的交油重任,一旦停止工作,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于是,一场齐心协力、争分夺秒的应急“时速抢修”正式打响。
吹响“集结号”
“罗成,23-1混输二号泵现在无法启动,快去看下到底什么问题。”电工罗成接到王德君的电话,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他要做的是“确定原因,找出症结”。
通过快速仔细检查,罗成首先排除了控制箱电源故障,随后他又使用手摇绝缘测试仪,排除了电源控制箱到混输泵电机间的电缆故障……经过一步步排查后,最终确定了是混输泵电机损坏。
“刘海,我们混输泵的电机坏了,急需你们的技术支援。”得知“症结”的王德君迅速拨通了维修班刘海的电话,因为“专业的事必须要由专业的人来解决”。
近300公斤的电机,正常情况下需要吊车来配合调换。但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等待吊车来辅助更换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除了在现场的罗成、王德君和刘海外,得知混输泵电机故障的采油三班其他5名男员工也都不约而同地赶到现场,他们要凭借“人力”大干一场。
至此,8名应急“作战员”集结到位。
打响抢修战
“是二号泵的电机有问题。”
“现在配件没办法到位,一号泵停止工作有段时间了,就是因为没法更换配件。”
“我们能不能来个资源整合?把一号泵的电机拆下来装在二号泵上,将两个泵拼成一个泵先应应急。”
8名应急“作战员”都是在应急抢险中磨练出的“急先锋”,来到现场后,大家迅速讨论出了统一“作战”方案。
说干就干,所有人快速分工。罗成负责拆卸两个电机的线路,吐尔洪江和张俊生开始拆卸电机底座螺栓;王德君、周卫东负责卸电机连接螺丝……大家各司其职,现场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铺开。
不到半个小时,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接下来,就是此次抢修战的“重头戏”——“人力”换电机,他们要将两台重达300公斤、相距5米左右的电机进行互换。
“过去咱们的祖父辈干这活儿,不都全凭人拉肩扛嘛!”“对,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在相互的鼓励下,他们激发出了石油人的战斗力。
“人力”换电机
8个人分成两队,站在泵电机的两侧,他们分别手握1根长约5米的撬棒,用最原始的方式,人工卸下了两台电机,下一步是进行最为关键的对车互换。
王德君站在队伍最前端负责指挥,他目光专注,神情凝重。因为在更换电机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电机平稳且与减速箱对齿,由于都是金属齿轮,齿间不能彼此碰撞,否则会造成损伤,整个过程必须保证严丝合缝地与电机对中,最终确保接触咬合,没有松旷,才算是顺利完成更换。
对车工作还尤为考验眼力,但由于冬季天黑的早,泵房灯光不足,王德君只能借助手电灯光进行精准校对。陈君健等4人站在最前端抬着电机,后方由刘海与别克两人使用撬棒进行挪移微调,1人打着手电筒,大家一起听着王德君的指挥:“可以再往前点……过了过了,退后一点……靠左,靠左一些……”
“好了,好了。对上了!”王德君掩饰不住兴奋,最后一声指令,电机顺利完成对齿。
从队伍集合到对车完毕,不到两个小时,这支临时组成的应急“作战队”顺利完成了“人力”更换大型电机的紧急任务,为该作业区保质保量完成“原油外交”任务作出了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