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三代石油人 一脉石油情
赵宏厦

    姥爷说,

    当年干什么活都得靠人力,住得差、吃得差。但只要能打出油,再苦再累也不在话下。

    父亲说,

    自己的工作就是和石油打交道,就要管好油井,让油井多出油,身上沾上油说明油井产量高。

    妈妈说,

    为什么我常不在家?因为妈妈要学习给油井“治病”的方法,要给“得病”的油井“开药治病”。

    李常昊说,

    不论前方的路多远、多难,我都会继承好、发扬好石油精神,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梦想的合格“油三代”。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于1955年,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老一辈石油工作者在茫茫戈壁战风沙、斗酷暑,克服生产、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在祖国西北建功立业。

    随着油田不断发展,在“油一代”之后,克拉玛依逐渐出现了“油二代”和“油三代”,这成了对石油人后代的特有称呼。

    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就有这样一群“子承父业”耕耘油田的人。第六采油作业区的李昊原就是其中一位。

    李昊原1989年生于克拉玛依,自小在曙光小区生活、玩耍,红旗幼儿园、第五小学、第七中学先后留下他的身影。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自打出生起就没离开过采油一厂这个“圈子”。

    既是石油人后代,他的祖辈自然是与油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昊原说,解放前,他的姥爷一家在甘肃吃不饱、穿不暖,便举家逃荒到新疆。新中国成立后,准噶尔盆地成了当时寻油找气的重点区域。当时正值独山子油田开发建设,油田到沙湾县招工,为了能养家糊口,姥爷便应召来到独山子工作,自此开始了一家三代与石油的不解之缘。

    姥爷常对李昊原说,当年条件差,干什么活都得靠人力,住得差、吃得差;也不懂技术,苏联人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但只要能打出油,再苦再累也不在话下。姥爷简单的话语,一直深深印在了李昊原幼小的心里。

    后来,李昊原的姥爷一家因开发克拉玛依油田而定居在了克拉玛依市。李昊原的母亲和父亲作为第二代石油人,对李昊原产生了巨大影响。

    李昊原的父亲是一名采油工,那时是“上班一身土,下班一身泥,风里来雨里去”,遇到紧急情况还要加班连点。

    李昊原回忆说,最让他难忘的就是父亲那身工作服。

    有一次,父亲回家拿证件,没有来得及换工服便匆忙赶回家中。正在家写作业的李昊原打开门,被一身油渍的父亲吓住了,他第一次见到这么“不爱干净”的父亲。父亲喝了几口水,拿上证件,叮嘱了李昊原几句便转身走了。

    事后,李昊原问父亲怎么穿这么脏的衣服?父亲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和石油打交道,就要管好油井,让油井多出油,身上沾上油说明油井产量高,爸爸和同事的工服上都会沾上黑乎乎的原油。

    李昊原的母亲是名技术人员,李昊原两岁时,她因工作需要去独山子石油学校学习,一学就是4年。当时通讯、交通都不发达,妈妈一去就是数月。听老人说,第一学期结束妈妈回家时,李昊原躲在奶奶身后,已经不认识她了。

    慢慢地,李昊原开始懂事了,他问妈妈,你怎么总是不在家?妈妈说:“因为妈妈要学习给油井‘治病’的方法,要给‘得病’的油井‘开药治病’,就像你感冒了要去看医生一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0年,李昊原大学毕业回到了出生地克拉玛依。2011年,李昊原通过油田招工考试进入油田消防五大队工作。

    2016年,李昊原转业到采油一厂第六采油作业区,真正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油三代”,他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圈子”核心里。

    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石油人,远比李昊原想像得要难。在消防队时,李昊原主要负责文书工作,属于脑力劳动,工作环境也较好。但是,当采油工人却是大相径庭。在考取采油工初级工操作证后,李昊原来到工作现场时,正巧赶上抽油机保养。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让这个小伙子着实有些不适应,甚至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他将自己的“烦恼”讲给了妈妈。妈妈告诉他:“爸爸妈妈以前工作时的条件可比你们现在艰苦多了。上班坐的是解放卡车,中午啃的是干馕、喝的是凉水,风餐露宿。现在这些困难,我相信你一定能克服。”

    妈妈的话又勾起了李昊原的回忆,为油田操劳一生的爷爷和姥爷,满身油污的父亲,经常加班连点的妈妈,这些画面连在了一起,像是在告诉李昊原:这点困难算什么,你应该有着像老一辈石油人一样不服输的精神。

    李昊原开始主动适应采油工的工作环境。他积极跟着老师傅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中,他还发挥年轻人喜钻研、爱动脑的特点,常钻研小改小革。在抽油机保养过程中,需要一个人脚踩黄油枪,一个人负责枪往轴承座里打黄油。李昊原的工作是负责踩油枪,他发现这种搭配干活方式不仅劳动量大,效率也低,每天只能干2至3口井。在他的建议下,作业区将手动黄油枪换成电动黄油枪,自从“鸟枪换炮”后,每天可以保养5至6口油井。

    2017年,李昊原又被调到作业区生产运行组,成为了一名现场调度。刚熟悉采油工作又“挪窝了”,这是一个需要更强责任心的活。他用一天的时间熟悉整个工作流程,把师傅的重点要求记录下来,自熟悉业务后自己制定了《调度日常工作时间表》,并将重点要求罗列其中,供所有人员参考。

    2022年,李昊原又被委以重任,负责作业区安全监督工作。工作内容变了,但一心为油的那份热情没有变,他说:“我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采油一厂工作过,如今我能穿上这身崭新的红工服,也在采油一厂工作,倍感荣幸与骄傲。不论前方的路多远、多难,我都会继承好、发扬好石油精神,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梦想的合格‘油三代’,继续把‘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使命进行到底。”

时间:2022-06-21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