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我曾经问过业内人士,克拉玛依有多少辆汽车。得到的答案,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23万辆。”
对着这个答案,我回忆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石油管理局包括独山子区,总共才有1000多辆汽车。这个数字已经是当时整个新疆范围内有车单位的第3名了。冠军是新疆交通厅有1万多辆车,其次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6000多辆车。新疆冠、亚、季军,3个有车单位的巨头,车辆总和还没有现在克拉玛依一个市车辆总数的零头多。那年月用车可真困难啊!
1971年夏季,我们管理局的一位在钻机安装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工程技术专家——崔林庆退休了,他工作在白碱滩,家在克拉玛依市区。老专家光荣退休要荣归故里,按说应该派最好的小汽车送行,但在那个缺少汽车的年代,别说小汽车,连大卡车调度室也派不出来。最后,送老专家的光荣任务就交给了我。
当年,我用“东方红40”胶轮拖拉机开一台牵引“120拖车泵车”。那时候,我摘掉泵车,挂上一个拖斗,就用这个拖斗车送老专家回了克拉玛依市区。拖斗车里装了崔专家的生活用品和一个装零件的小木箱,我猜想这可能就是老专家用来放置细软的箱子了。那个年代根本买不到收纳箱,就只有就地取材,用废旧包装箱当收纳箱。另外还有一小卷行李,这些就是老专家的全部家当了。
老专家爬上拖斗车坐在那卷小行李上,双手扶着拖斗车的前车厢板。就这样,我带着他沿着217国道,向克拉玛依方向行驶。那时的路况很差,我尽量捡好路走,但拖拉机和拖斗车还是颠簸得很厉害。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到达了克拉玛依。
我们的拖拉机拉着拖斗,在克拉玛依的街上,“突、突、突”地招摇过市,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因为那时汽车包括拖拉机实在是太少了。最后我们横穿克拉玛依的闹市区,来到“三八商场”附近的空地,卸下行李,老专家风尘仆仆下“专车”,“衣锦还乡”了。
在那个缺车的年代,用车就是这样困难。还好那个时代终于过去了。现在的克拉玛依和全国一样,生产上用车没得说,各行各业都有专用车,小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要到哪里去非常方便。我想,如果崔专家这个年代要从白碱滩到克拉玛依,要坐什么样的车,还不是随便挑、随便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