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用青春点亮 “微观世界”
汪进 王熠

    在实验检测研究院地质实验中心,助理工程师郑雨穿着白大褂,专注地操作着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郑雨是土生土长的克拉玛依姑娘,成长中有着石油人的印记。作为一名“油三代”,她从小就知道祖父辈们在“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也不飞”的艰苦环境中采油,也知道“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是他们的誓言。因此,2020年大学毕业后,学习地质工程专业的她,毫不犹豫选择返乡,投身油田事业。

    在别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岩石结构,在郑雨眼中,却是个变幻无穷的“微观世界”。

    “有些矿物的微观形貌呈书页状,有些呈绒球状,看上去很美。”每当说起岩石矿物,郑雨总是滔滔不绝。一次,她在电镜下看到某块岩石样品里有孢粉化石,那是她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几亿年前的化石。“隔着电脑屏幕,我仿佛能感受到亿万年前的生命脉动,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她说。

    通过先进的设备仪器,直径仅1厘米的岩石样品图像被放大至几千倍,甚至几万倍。郑雨喜欢观察辨认岩石颗粒间的黏土矿物和自生矿物的种类,由此可以分析判断出用哪种技术方式开采石油,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在一次重点区块的岩石鉴定中,郑雨接手了一批含油砂砾岩样品。扫描电镜的前处理制样需要将岩样砸开,取一块直径不大于10毫米、且具有代表性的平整的新鲜断面作为分析面。可由于砂砾岩结构松散疏松,一榔头下去,岩块就碎得四分五裂,甚至挑不出一块适合分析的断面。面对仅有的30块岩样,她小心翼翼地砸了一个下午,才得到一块宝贵的分析面。

    当她开始在扫描电镜下开始观察时,又出现了新状况。由于样品含油,导电性较差,出现了荷电效应,扫描电镜图像成像极不稳定,严重影响鉴定效果。

    怎么办?郑雨开始大量查阅相关文献、标准,请教岗位师傅,最终发现“含油样品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烘油干燥”。这次的鉴定任务不仅让她的工作经验值“+1”,也让她认识到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都不可或缺。

    郑雨的偶像是“三八女子钻井队”的全体成员,在她看来,新一代石油青年要沿着老一辈石油人的道路前行,传承石油精神“传家宝”,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我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我的青春。”郑雨说。

 

时间:2021-12-28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