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为了千家万户的光明和温暖
——记国电克拉玛依发电有限公司发电部集控一值值长杨军
莫延兰 周海燕

作为一名值长,杨军的工作日常就是坐在值长台前,随时观察机组运行状态和机组负荷情况。 本报通讯员周海燕 摄

    在杨军心里,有一个地方不能碰,一碰就会疼。

    在国电工作26年,他没能赶上母亲60大寿,缺席了自己和妻子结婚20周年纪念日,就连女儿长到14岁,他都没有在女儿生日当天,给她过过一次生日。

    然而,他却亲眼见证了国电克拉玛依发电有限公司的成长,亲手为克拉玛依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和温暖,连续两届获得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在克拉玛依当值的8年时间里,没有出过一次事故,他用自己的能力将工作做到了最好。

    他一心牵挂着克拉玛依千千万万户家庭,也一直被自己的家人牵挂着。

    离家千里只为更好

    2011年10月的一天,距离国电克拉玛依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的最后一天,担任乌鲁木齐国电红雁池发电厂机电班长的杨军犹豫再三,还是前去报了名。

    来到克拉玛依,意味着他和乌鲁木齐的家人又将再一次分离。由于常年倒班,再加上时常在外地工作,杨军和自己的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到克拉玛依去,他不是没想过,新成立的电厂,意味着发展空间更大,自己有更好的成长平台。可他又不敢想,再一次离开家,妻子和女儿怎么办。

    妻子帮他下了决心。“去吧,你干了这么多年班长,是时候验证一下自己的水平了!我和女儿你就放心,我会照顾好的。”

    带着妻子的鼓励,杨军成了国电克拉玛依发电有限公司发电部集控一值值长。

    当值长不容易,这个被称为国电现场“生产副厂长”的岗位,需要在当值期间,负责全厂的设备正常运转,确保全厂生产顺利进行。换句话说,这个岗位就是全厂生产调度的核心。

    应急保障时刻坚守

    杨军来到克拉玛依没多久,就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

    2013年8月,国电克拉玛依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投产前的关键时期,需要完成“反送电”任务,也就是先从外网接收电力供给,在所有设备正常运行后,再向外网输送电力。

    为了能确保“反送电”任务一次顺利完成,杨军在机控室一待就是24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接收上级调度发送的任务指令,然后再按照任务要求,将任务分配给相应部门进行处理,再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上级,做好下一次任务前的准备工作。

    杨军要确保每一个任务指令的绝对正确。在国电工作多年,杨军清楚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任何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操作,一旦出现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更何况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杨军整个人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仪器,绷紧了身上的每一根弦,生怕出现任何闪失。直到最后一个任务指令顺利完成,从报话机里传来“所有检查全部完成,一切正常”后,杨军才如释重负,一下子瘫坐在椅子里。

    由于投产前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2013年12月14日,国电克拉玛依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组正式进入商业运营。

    什么时候学都不晚

    国电工作中,会涉及众多的设备以及运行流程,因此,对安全工作的要求极为严格,要想从一名实习操作人员成长为一名熟练操作人员,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培训时间。为了能顺利培养新员工,一号机组在最初运行的前3年时间里一直聘请外地电厂的专业人员“保运”,也就是现场“传帮带”。这些“保运”人员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全厂安全生产。

    2015年冬天,国电克拉玛依发电有限公司遇到了发展的重大难题,原有一线操作人员严重流失,恰好此时,“保运”合同到期,公司不得不更换了新的“保运”企业。

    新的“保运”人员对现场操作缺乏了解,原厂工作人员又频繁离职,如何确保生产顺利进行,成了杨军面临的又一难题。

    要想确保生产顺利进行,首先要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转。杨军工作多年,对国电主要涉及的汽轮机及电器设备都非常了解,唯独对锅炉设备较为陌生。之前,杨军还能依靠“保运”人员在现场解决难题,可如今该怎么办?

    那段时间,杨军频繁做噩梦,时常梦到锅炉压力突然升高,不得不停机。“停机”是杨军最不愿、也不敢面对的情况,因为这意味着将直接影响到克拉玛依1000多万平方米区域的供暖,直接影响克拉玛依千家万户的冬季供暖保障。

    梦醒了,杨军意识到,与其把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不如紧紧抓住它。

    恰好此时,二号机组面临正式投产运行前的调试检查阶段,公司抽调杨军现场负责。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杨军一边结合自己在现场运行时遇到的各种难题,请教调试设备的专家,一边通过掌握现场调试设备时的所有工作原理,增加对设备的了解,一边利用休息时间翻阅了大量和锅炉有关的书籍、资料,记录下了十几万字的笔记,自学完成了锅炉专业的所有知识。

    和杨军一起工作的很多同事,看他每天这么废寝忘食地学习,都调侃他说:“杨师傅,你都当值长了,就再别学了,给我们也留碗饭吃。”

    杨军半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从仅仅对锅炉有基本了解,到成长为一名可以在现场解决各种难题的专家。

    如今,杨军依然和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只因为,这里有一个“大家”需要他坚守。

时间:2019-04-16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