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故事
难忘窑洞房
李清丽

在克拉玛依,一提及“窑洞”房,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坐落在白碱滩区的“101窑洞遗址”。2021年,“101窑洞遗址”被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为“新时代职工教育基地”。

记得2007年前后,那片窑洞房是用栅栏围起来的。那时我和女儿常坐304公交车回白碱滩,每次快驶进城区时,就会看到路边远远的用“蓝色栅栏”围起来的一片窑洞房。

每每看到那片“栅栏”,我都会目不转睛地远远注视。那时女儿尚小,总好奇地跟随我的目光问:“妈妈,您在望什么呢?”

我用手指了指,“看,那片围起来的栅栏,让妈妈想起自己的童年……”

是的,我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土,那老窑洞房子前,留下了我太多儿时的回忆。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小小心愿:如果还能到窑洞房子前去看一看,该多好!

2017年“七一”前夕的一个早晨,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通讯员,我背着相机跟随所在党支部人员来到“101窑洞遗址”参观学习。一直以来的小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目睹一排排曾经无比熟悉的窑洞房子,作为“遗址”完好地保存至今,还有几栋窑洞较好地保持着“原貌”,我是既激动又亲切啊。

记忆将我拉回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我6岁左右,家住在采油二厂运输站的六区平房。我就是在平房里出生的,和我家并排的就是窑洞房子。

听母亲说,1961年我家住在钻井处的“地窝子”里,住了近十年,大哥二哥都是在地窝子里出生的。后来我家随单位整体搬迁到采油二厂运输站,住进了砖混结构的平房。

其实,我并没有真正住过窑洞,但是我的小玩伴们大多都是住在窑洞里的。窑洞房子离我家不远,很大很高,整栋房子里居住着七八户不同民族的人家,一间连着一间,看起来很暗、很幽深。窑洞前的地势很平整也很宽阔,那里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游乐场”。

我们在这里玩“丢手绢”的游戏,“丢手绢、丢手绢,悄悄地丢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我们在这里讲故事,小红的“侦探小说”和“古堡幽灵”永远也讲不完,让人入迷又神往。

夜,已经很深了,大家却玩兴不减。直到大人们在门口喊着自己的孩子回家,那一个个小小的背影才依依不舍地散开。

在我的记忆里,小伙伴古丽长得有些廋弱,白净的面孔上泛着一丝腊黄,两条黄黄的小辫垂在胸前。她很喜欢来我家玩,原因是我家院子里栽了一片红红的“指甲花”,是父亲种下的。古丽非常喜欢“指甲花”,她每次来,父亲都给她摘很多花儿,让她带回去染指甲。

记忆中,新霞舞跳得好,说话细声细语,声音又好听,很讨人喜欢;小英性格内敛不大好动,言语不多;而小玲玲、小伟是游戏中的主力军,跳橡皮筋、“跑圈”、迈“方块步”,当属她俩最“大将”了。

有一次,我们又集中在窑洞房子门前玩,却一直不见小玲玲出来。我和妹妹去找她,发现她和弟弟小建被反锁在家里了。后来我们看到一股股的浓烟从她家门缝里冒出来,才知屋内起火了。

我和小伙伴们在门外急成一团,大呼小叫起来,引来大人们来救火。后来,一位叔叔冲进火海,用绿色棉军大衣将玲玲包裹着抱出来,直往二厂医务所赶。我看见玲玲的一头乌发被火苗烧焦了,在一旁急得大哭——我和玲玲关系最“铁”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玲玲在小伙伴们面前就光亮着脑袋,一副“假小子”的模样。直到今日,她那个模样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时光荏苒,往事悠悠。一转眼,已是四十余载。如今,儿时的伙伴们都已至“知天命”之年。为人子女,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为着家庭生活奔波忙碌着。闲暇时,我常想起他们。

童年的小伙伴,你们还好吗?

时间:2023-03-28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