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故事
郭进忠:为油田建设多拉快跑

■刘家伊 口述  尹  杰  记录整理

别的驾驶员完不成的任务,他能完成;别人两天完成的任务,他一天就能完成。当苏方队长布拉托夫连连夸赞他的时候,郭进忠的内心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成就感

每次任务完成,只要天色还早,他便请求新任务。只要调度安排,他就立即赶去货场,装上货物连夜出发。跑车困了,他就趴在方向盘上打个盹儿;饿了,他就吃口干粮、喝口水

为了保证按时出车,三九天他也凌晨4时起身,在寒风中点燃喷灯发动汽车;为了把时间留给运输途中,他白天行车,晚上进场保养车,赢得了车辆完好率、出勤率“双百”的业绩

★人物简介

郭进忠,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10月出生于甘肃金塔。1952年6月招工进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独山子运输大队担任驾驶员。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石油工业先进生产者”。1960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生产者”。1980年1月起担任新疆石油管理局运输处处长。1993年10月退休。

1952年6月18日,郭进忠走进了石油队伍,开始了此生的石油运输生涯。

学英雄,与时间赛跑

当时,位于泥火山下的独山子是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所在地。郭进忠与100多名年轻人分别乘坐几辆“嘎斯51”敞篷车,一路期盼地进入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运输大队。

运输大队停车场上,上百辆崭新的“嘎斯150、151”汽车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郭进忠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这么新、这么漂亮的汽车,他抚摸着汽车光亮的引擎盖子,爱不释手,兴奋的心情无法抑制,恨不得立即跃上驾驶室,操纵方向盘。可是,公司有严格规定,只有经过培训获取驾照以后的员工方能驾驶这些汽车。经过为期半年的培训,1952年底,他拿到了驾驶证。接车那天,抚摸着方向盘,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已驾驶的车辆。

运输大队苏方队长布拉托夫是苏徳战争中的战斗英维,他左腿受过伤,行动多有不便,但对工作却毫不含糊,让郭进忠深感敬佩。

1953年,独山子的钻井、采油、炼油事业快速发展。大批设备、材料以及生活物资从苏联辗转经霍尔果斯口岸运入我国境内,有的货物也需要从玉门运回独山子。郭进忠驾驶着他的爱车,不畏辛劳、日夜兼程,奔驰在独山子—霍尔果斯口岸、玉门—独山子的千里运输线上。别的驾驶员完不成的任务,他能完成;别人两天完成的任务,他一天就能完成。他多拉快跑,出勤率高,且车辆始终保持完好。他日复一日,把一批又一批钻头、钻杆、水泥运往钻井前线。当苏方队长布拉托夫一次次向他伸出大拇指,连连夸赞“郭,好样的、好司机”的时候,郭进忠的内心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成就感。

1955年春天,他接到任务,将独山子的黏土运往正在乌苏头台钻井的浅钻队,之后还要去黑油山,将黑油和褐煤运回独山子。路途虽不遥远却没有路,干涸的戈壁上到处是成片的梭梭,需要一边驾驶车辆,一边凭经验判定方向。天黑了,还要在戈壁滩露宿一晚,第二天继续找路前行。6月的一天,当汽车行至一片看上去宽阔平整的戈壁时,突然“哐啷”一声巨响,他感到车身在猛地向下坠落。仅仅是一瞬间,一切又都陷入了寂静之中。他急忙跳出驾驶室,一下子就愣住了——汽车的四个轮子看不见了,整个车身担在一个巨大的鼠洞上。在没有人烟的戈壁上,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郭进忠从车厢里拿出铁锨、镐头,开始一点点挖掘。挖得差不多了,他又砍回大捆大捆的灌木垫在车轮下,并试着发动引擎。可土质松软,车轮始终打滑,吃不上劲。他挖了垫、垫了挖,终于“轰”的一声将车开出了鼠洞。这时日薄西山,天已经快黑了。

懂感恩,鏖战油田开发

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一号井喜喷工业油流后,克拉玛依名震全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支援克拉玛依。一时间,千军万马涌向这片亘古厚重、亟待开发的土地。“天当被,地当床”,各路大军集结在黑油山下,开始了震天撼地的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

郭进忠年轻的心被轰轰烈烈大开发的场面鼓舞着。他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饱尝过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难。是共产党给了他新的生活,让他成为国家的主人。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投身油田大会战,为报效祖国献力。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丝毫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反而坚定了他多拉快跑、加快建设石油工业、让国家富强起来的信念。

1956年4月,克拉玛依勘探总体设计确定后,独山子矿务局党委发出“紧缩独山子,支援克拉玛依”的号召,并决定调遣32部大中型钻机前往克拉玛依参加会战。大批器材、物资需要运送,而当时运量远远大于运力。会战需要就是命令。郭进忠奋勇当先,成为拉运物资任务的排头兵。每每卸下货物回到独山子,只要天色还早,他便赶到调度室,请求新任务。只要调度安排,他顾不上吃饭,立即赶去货场,装上货物连夜出发。

出色表现得到领导、职工们的一致称赞,郭进忠的干劲倍增。从独山子到克拉玛依,从车排子到乌鲁木齐,从尾亚到克拉玛依,他风雨兼程。路途遥远,跑车困了,他就趴在方向盘上打个盹儿;饿了,他就吃口干粮、喝口水。驾驶员中流传着“司机有三宝:水壶、干粮、大棉袄,四季出车离不了”的顺口溜,是当年郭进忠他们多拉快跑在千里运输线上的真实写照。然而,置身于这支运输团队,郭进忠不觉得苦,能为奋战在钻井一线的工人服务,他从心底感到光荣。

超负荷,矗立运输丰碑

1957年,郭进忠光荣地登上我国自主生产的解放牌汽车。他操纵着方向盘,担负起前往和什托洛盖煤矿,为克拉玛依油田拉运煤炭的任务,没日没夜地奔驰在百里运输线上。上个世纪50年代的克拉玛依,夏天酷热,冬天奇寒。为了保证按时出车,即便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郭进忠也凌晨4时起身,在彻骨的寒风中点燃喷灯发动汽车。为了把时间更多地放在运输途中,他白天行车,晚上进场保养车。

无论何时归队,他不是吃饭休息,而是拿起抹布先擦车。车是国家财产,是多拉快跑的工具。有的汽车,3年风驰电掣般地奔跑,又经风吹日晒,已经面目全非。而郭进忠开过的车,却窗明漆亮,完好如初。当年,他爱车如命,赢得了车辆完好率、出勤率“双百”的业绩。

1959年,克拉玛依油田生产形势发展迅猛,运量大于运力的矛盾更加凸显。为此,运输大队提出“汽车列车化”的号召。郭进忠带头响应,在驾驶的汽车大厢尾部加挂3节拖斗。这等于1辆4吨位的车,拉载了16吨货物。这种“小马拉大车”的做法,在当年极大地缓解了运量与运力的矛盾。1959年8月24日,郭进忠提前三个半月,以141.8%的优异成绩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郭进忠在独山子运输大队实现了完成生产任务“年年红、月月红、满堂红”。两年中,他安全行车23万公里,先后5次荣登自治区先进生产者、独山子矿区生产标兵红榜。

郭进忠的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他被任命为独山子运输大队副大队长。困难时期,他被派往新源运输站工作,将收购的粮食、蔬菜运回独山子,解决了不少职工生活难题。担任运输处副处长后,郭进忠负责食宿站建设。这些座落在全疆各地的运输站,尤其是克—乌沿线站,为当时油田职工出差、探亲中转住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因业绩突出,郭进忠在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那是他一生的光荣。

编审:申广志

顾问:王新明 郭仲军 王连芳        杨建堂 尹文忠  蒲光勇 刘宝宏

丁仲贻

★时代回声

@奔跑的兔子

向郭进忠学习,干一行,爱一行,献身祖国的石油事业。

@Apple

多拉快跑是他对祖国的满腔热忱,兢兢业业是他对工作的执着坚守。他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心意,用踏实认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向石油前辈学习,学习那份热爱与赤忱,做好新疆石油精神传承人。

@郑向阳

全国先进生产者,

车轮滚滚铸英雄。

手握汽车方向盘,

油田蓝图了于胸。

急难险重冲在前,

车辆往返从不空。

多拉快跑满堂红,

行业标兵郭进忠。

据新疆油田微信公众号


迅速支援克拉玛依油区

新疆的克拉玛依,是新近发现的我国最有希望的石油产区。这个地区已经有四口探井喷出原油,其余的探井出油的希望也很大。四口探井出油以后,在试油当中,油层的油和气都很良好。

克拉玛依油田,比起甘肃老君庙来,不但油源分布广,含油量也更丰富。因此,摆在新疆石油公司面前的任务,是怎样加速钻探,提早开发油田。但是,开发新的油田,单凭这个公司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有全国的支援。

现在这个公司有大量的器材堆积在国境线上的霍尔果斯,由于车辆不够,这批器材不能及时地运到新的工地。钻井用的试油设备也得不到及时供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最近增拨了一批汽车,但是仍然赶不上需要。要开发新的油田,还要增加技术人员和工人,但是这个公司的技术力量也赶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因此,迅速解决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使这一最有希望的油区提早开发,是迫不及待的事。

(注:克拉玛依,维吾尔语,即黑油)

——本文摘自1956年5月14日《人民日报》2版

新疆集中人力物力支援克拉玛依探区

新华社乌鲁木齐2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最近抽调了584辆汽车、两千多个劳动力、五十多名公路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支援克拉玛依探区的建设工作。这些汽车和人力,已经全部到达克拉玛依探区参加了运输、公路修建和水源勘测工作。

克拉玛依油田被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以后,开发这个油田的钻探规模更大了。但是由于克拉玛依位于准噶尔盆地最荒凉的地区,探区所需要的一切物资,都要从很远的地方去运输,使开发油田的工作遇到很大困难。五月初,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发出了支援克拉玛依探区的指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立即从运输局、区级机关,抽调了534辆汽车支援探区运输。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也抽调了五十辆汽车,并且抽出两千多个劳动力支援公路建设。公路局、水利局等部门还派出了技术人员到探区帮助进行公路、输水管线的勘测设计工作。

——本文摘自1956年6月3日《人民日报》1版

时间:2023-02-21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