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故事
工业遗产保护区:一段承载梦想的历史

编者按

1959年建成的第一个井下工具生产车间;1991年购入的3吨电炉;现在仍在运行的小井口车间……

走进工业遗产保护区域,厚重的油田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承载了几代石油人的梦想,见证了克拉玛依人的奋斗印记,也记录了克拉玛依走向辉煌的历程。



文物样貌:

工业遗产保护区位于原机械制造总公司(原新疆石油管理局机械厂)和物资供应总公司(原新疆石油管理局供应处)厂区,建设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包括当时的柴油机大修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工段、锻造(铸造)车间等,是具有历史、技术、社会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2014年,工业遗产保护区入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业遗产保护区历经了生产技术发展、厂区规模化建设、生产经营转变和企业整合改制,但在这里,油田机械设备修理、制造和研发从未停止。这里为克拉玛依城市建设、油田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1955年,为保证油田生产需要,新疆石油管理局从独山子调来50名技术工人和6台机床,成立了修理部。

1956年10月,267名陕西宝鸡机械厂的技术工人和干部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建设的先锋队。先锋队涵盖了油田机械厂应有的所有工种,他们带着各种设备,历时18天赶到了克拉玛依。

1956年11月,克拉玛依矿务局机械厂成立,在黑油山临时搭建帐篷当作厂房。工人们住在地窝子里,大致在现在的黑油山地窖周围。“地窝子也就是人工挖的地槽子,上面盖上苇把子,没有门窗。刮风时,我们睡觉要用毛巾捂住嘴,用被子盖在头上,早晨起床,被子上都是沙尘。”今年86岁、当年从陕西宝鸡机械厂支援克拉玛依的郑新仓回忆说。

1959年,克拉玛依矿务局机械厂搬到了新厂区,也就是现在的工业遗产保护区内。当时,机械厂业务已涵盖采油井口装置制造、油管加工、钻井修井采油各种机具配件制造,柴油机、拖拉机、机床修理等业务范围。

郑新仓说:“当时厂里一边建新厂房,一边搞生产。”工厂在发展期间曾大量购置前苏联、东德的先进设备用于生产,代表了当时我国石油工业服务行业的高水平,并培养了大批油田科技管理和技术人才。

1962年,克拉玛依矿务局机械厂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机械厂。

1998年2月,新疆石油管理局机械厂与第二机械厂(原钻采设备修理厂)、汽车销售维修公司(原汽车大修厂)重组合并,成立新疆石油管理局机械制造总公司,为石油生产提供设备、工艺的制造和维修服务。机械制造总公司职工最多时,曾达到3000多人。

2011年11月,机械制造总公司与井下作业公司小修业务整合,成立了今天的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公司。

除了原新疆石油管理局机械厂厂房,工业遗产保护区还有一部分是物资供应物资供应公司总厂区。

物资供应总公司成立于1951年,原名器材供应处,系中苏两国政府间协定建立,1998年改制为物资供应总公司。

2010年12月24日,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确定工业遗产保护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3月13日,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版图片由市文博院(展览馆)提供

时间:2022-10-1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