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图片新闻
候鸟首次在油城安然越冬
闵勇 翟金康

在克拉玛依越冬的最后一批候鸟——32只绿头鸭,与从南方飞来的21只绿头鸭汇合后,于3月8日下午飞离克拉玛依栖鹭湖。

“这是我们首次记录到候鸟在克拉玛依越冬。”克拉玛依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涂锦娜说。

去年12月上旬,绿头鸭、白眼潜鸭、普通秋沙鸭、红脚鹬等候鸟,还在未完全结冰的栖鹭湖水域栖息。不久后,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也来到这里。克拉玛依市林业和草原局判断这些飞禽可能在克拉玛依越冬,就安排专人定期对它们进行补饲,并由克拉玛依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以下简称“野保协会”)负责巡护。

“为确保补饲行为不会对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在现场设置了提示牌和红线区,提醒市民补饲活动须有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涂锦娜说。

去年12月下旬以来,克拉玛依市区气温多次降至零下20摄氏度左右,野保协会启动应急预案,安排骨干会员轮流到现场巡查、守候。

在此期间,大天鹅的喙结了一块冰溜子,野保协会环保志愿者通过抛撒玉米,将天鹅从冰面引入活水中,让天鹅不断在浅水中进食,从而化掉了冰溜子。这只天鹅在栖鹭湖水域生活了60天后,率先飞离克拉玛依。

“我在克拉玛依生活了68年,首次见证候鸟在克拉玛依越冬的全过程,真的很激动。”野保协会创会会长赵兰生说,“克拉玛依曾经是‘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地方,现在候鸟能在这里安然越冬,说明只要我们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戈壁荒滩同样可以成为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

克拉玛依栖鹭湖承泄区治理工程将防涝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是克拉玛依区城区防涝通道建设项目的最大子项目,于去年11月底竣工并投用。克拉玛依区城区防涝通道建设项目总投资4.99亿元。

“通过建设,克拉玛依城区近20处低洼地的积水汇聚栖鹭湖,再从栖鹭湖流向古海生态公园,从而变成城市里的活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项目承建单位——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克拉玛依分公司项目负责人苏显峰说,“现在的栖鹭湖是油城一处生态水域。”

截至目前,克拉玛依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约4.5亿吨,拥有完整的石油石化工业产业链,是名副其实的“油城”。

“候鸟首次在克拉玛依安然越冬,这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例。”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说,“候鸟在严寒地区越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流动的活水和充足的食物。克拉玛依创造了这两个条件,了不起。”

2024年12月30日,克拉玛依栖鹭湖,一群绿头鸭躲避大鵟的袭击。

2024年12月28日,克拉玛依栖鹭湖,一群野鸭在水面上游弋。

2024年12月15日,克拉玛依栖鹭湖北侧进水口,正在越冬的野鸭游向桥洞,躲避寒冷。

2024年10月19日,克拉玛依栖鹭湖承泄区治理工程现场,施工车辆拉运排水管材。

2024年10月17日,克拉玛依栖鹭湖,一只白鹭在芦苇荡觅食,几名工人在不远处施工作业。

2025年1月11日,克拉玛依栖鹭湖,一群绿头鸭在还未冰冻的水面上休息。

2025年1月27日,克拉玛依栖鹭湖,野鸭在一处还未冰封的水面上空盘旋。这个严冬,越冬的候鸟成为克拉玛依市区南郊的一道风景线。

2025年1月28日,克拉玛依栖鹭湖,大天鹅和绿头鸭在水面游弋。这片水域对面是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油区和克拉玛依城南新区。

2025年2月1日,克拉玛依栖鹭湖,克拉玛依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成员正在对大天鹅进行补饲。

2025年3月8日,克拉玛依栖鹭湖湖面积雪已经融化,绿头鸭准备北迁。

时间:2025-03-1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