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图片新闻
立秋来,秋未至

本报全媒体记者 努尔买买提·艾山 摄 8月6日,市民在一家超市选购餐具。古时,立秋前后会举行“秋忙会”,现场交流生产工具、交换粮食及生活用品等,形成了立秋采买物品的习俗。

本报全媒体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8月6日,在和平社区服务大厅,一位妈妈观察孩子的体重变化。古人以胖瘦作为健康的标准。立秋这天,民间习惯把孩子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胖瘦。如果变瘦了,就要通过食补给孩子“贴秋膘”。

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剑 摄 8月7日,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位市民在选购蟠桃。按照传统民俗,立秋时人人都要吃秋桃,吃完把核留下,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7月26日,市农业综合开发区种植基地,瓜农(左)和果蔬店经营者共同将大批西瓜装车。古时,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这天,往往是人们在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的好机会。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8月6日,一位市民在市农业综合开发区采摘黄瓜。立秋不仅象征着天气由夏开始逐渐转秋,还寓意着农民经历了一年的辛劳,终于迎来了收获季节。

本报全媒体记者 努尔买买提·艾山 摄 7月24日,在克拉玛依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专场演出上,一位演员演出笛子独奏“春到湘江”。秋社是立秋习俗之一,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庄稼已经收获完毕,民间百姓总会举行社火及文艺表演,答谢当年的气候、雨水带来一年的好收成。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它不仅是气象的象征,也表示草木已经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到了。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一候为5天,半个月后天气逐渐变凉。“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的强烈日照和夜晚的凉风形成一定温差。每到清晨,室外植物上会凝结出露珠;“三候寒蝉鸣”,此时的温度适宜、食物充足,蝉用鸣叫的方式向外界宣告,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节气名诗

    立秋夕凉风

    ● (唐)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秋词

    ●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时间:2022-08-0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