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验检测研究院积极贯彻落实新疆油田公司“绿色低碳”战略,充分发挥统计监测评价职能,加强现场跟踪监测,持续开展碳捕集等新型技术攻关,着重提升碳核查核算能力,高质量服务新疆油田新能源业务发展。
加强团队建设
技术支撑体系逐渐成形
实验检测研究院根据业务扩展需要,及时扩充人才队伍,以院内5家二级单位为依托,打造涵盖CCUS、节能低碳、新能源监测、评价、核算以及煤层气化等专业的新能源支撑团队,形成了协同发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新能源团队结合“双碳”目标要求,加快碳监测核算技术研究实验室的布局,编制节能低碳技术(咨询)评价中心建设方案,确定了碳监测核算业务的整体规划。同时,该院积极筹建新能源技术评价实验室,重点开展风光热资源评价、清洁能源检测评价、生物质燃料检测等关键监测能力建设,对新能源资源量、建设质量、运行性能、减排效益进行系列评价,有效支撑新能源项目高效运行。“新疆油田CCUS/CCS重点实验室”也成功挂牌。
聚焦数据质量
计量、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实验检测研究院新能源支撑团队通过建立涵盖CCUS采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方法以及工业液体二氧化浓度检测方法(已通过国家资质认可)等系列方法监测体系,为新疆油田碳MRV技术体系扫清了技术障碍。该院有效运用新建监测体系,高质量完成了新能源相关监测。
该院全年共完成燃气锅炉掺氢燃烧实验2周期21次检测、碳源浓度检测30余批次,实现了入井工业液体二氧化碳质量的有效管控;完成二氧化碳驱油藏单井采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检测20余批次,支撑了二氧化碳驱油藏单井和区块动态管控;完成了风城油田、重油开发公司地热资源利用核查,重油开发公司、宇澄热力、风城油田作业区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实验生物质样、煤样跟踪检测,实现了乌尔禾光热示范工程的光资源连续监测,开展了边远井光伏发电项目检测,为分布式光伏综合效益的评估提供精准支撑。
确保核算规范
碳监测核算标准体系形成
实验检测研究院持续攻关碳监测技术,通过数据驯化、模型建立、通量计算等手段,首次获取了典型天然气处理站和CCUS示范区块甲烷、二氧化碳的无组织逸散量和大气交换因子,研发了一套固定顶罐甲烷和VOCs浓度和通量监测装置,取得了排放强度测量技术的突破,为碳排量中无组织逸散量的核算提供了技术手段。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该院共策划5类14项标准制定和研究项目。目前,主导1项自治区地方标准进入意见征集阶段,参与多项该机表标准研究项目正有序推进,有效推动新能源核算、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新能源团队率先在北疆地区开展试点碳审计工作,选取采油二厂、采气一厂、风城油田作业区3个典型油气生产单位,开展全流程碳排放核算,系统性摸排了25项碳排放核算数据,建立了准确性高、实施性强的数据溯源与数据处理方法,形成了现场能耗、设备、工艺的核查工作流程,为新疆油田摸清碳排放“家底”。
提前谋划布局
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针对碳排放核算、光热、二氧化碳捕集等前沿技术,实验检测研究院新能源团队提前谋划布局,探索出碳排放与燃料特性、机组运行水平之间的规律,规范了碳排放测试方法,建立了碳排放评价指标,形成适用于油气田企业发电系统的碳排放测试评价方法。该院参与风城重37井区稠油光热清洁替代先导试验,建立风城重37井区光热清洁替代技术序列,验证高温光热制蒸汽技术匹配稠油热采注汽的可行性,填补了国内稠油热采光热清洁替代技术空白。
2024年,该院新能源团队将继续以服务现场需求为主线,加强技术攻关,持续推动新能源技术、标准的落地,为新疆油田新能源业务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