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气井自述:温暖送到山那边
李丹 常晓艳

温煦的阳光夹杂着寒意,一场10厘米厚的大雪,让石河子周边地区的气温降到零下28摄氏度。我裹着棉被,在将军山上翘首企盼。山脚下,两个红色身影正缓缓向我靠近。我一眼认出——是采气一厂玛河作业区天然气处理站的毕治辉叔叔和宗焕新叔叔。

我叫“MN1005井”,长在海拔千米、坡度70度的将军山顶。大平台上,一圈栅栏为我“护驾”。14年了,我昂头矗立在这里,我的挚爱亲朋每回都要在被称作“天梯”的小道上,爬280级台阶,走1.2公里才能来看我。

皑皑白雪覆盖了山顶,整个山体陡峭逼仄,这场雪让我的邻居“滑雪场”开心不已,而我的心,却惦念着远方。毕治辉叔叔背着除雪机艰难地扫着我周围的积雪,暮色见证着他4个多小时的不易。通往山顶的路,只有这条盘在山间的“天梯”清晰可见。

北疆的冬天来得早去得晚,冬供周期也更长。采气叔叔们说我身体好、产量高,但却住得远,让他们干什么都不方便。夏天如果天气好,我也健康,他们来看我半小时就能下山回家,但遇到雨雪雾冰天气,台阶湿滑,时间就说不准了。特别是像现在,隔三差五就是一场大雪,上下“天梯”可是个体力活儿,想要一口气上来都不容易,更别说往返要走560级湿滑的台阶,还得背着工具把来看我的路都清扫干净。

怕我挨冻,他们每年都会为我早早穿上“棉衣”,外面只露出阀门、仪表等设备。“每次巡井,必须看油压、套压和井口温度、井口电加热器运行情况等。”毕治辉叔叔说。

毕治辉叔叔和我相处了10多年,尽管他对我的“脾气”了如指掌,但每次都会一丝不苟地为我检查身体,蹲下来查看我身上的每一个数据。“我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一点马虎不得,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和手段,守住安全生命线,高效优质保供气。尽管过程中会有诸多困难,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天然气管线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管线安全就是供气安全。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井,更是民生冷暖。”风雪划过毕叔叔带着几分黝黑的脸颊,他睫毛上因寒气结成的冰霜,在略重的呼吸下快速闪动着。

小时候,我身体很棒,但渐渐“关节”里有了积液。那时候,为了照顾生病的我,叔叔们经常没日没夜地过来陪我。疏通管线、调整产量,一天下来,来回跑好几趟,虽然看起来疲惫,但他们眼神中都透着无比坚定和执着的光。不论天气好坏、时间早晚,一旦发现问题或者需要开关井,他们都会及时赶来处理。

8月初,叔叔们就忙着给我调理身体,我牢记使命、为民产气,在精神上比起其他高产兄弟也毫不逊色。

保障冬春供气期间,我们玛河气田的兄弟都是保供行列里的“强先锋”,以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用1立方米气来计算的话,我们每天就能温暖到160万个家庭。我们玛河采气作业区是集天然气开采、集输、深冷提效工程为一体的天然气一线生产单位。我们很争气,从11月1日冬供开始,为天然气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山前,毕治辉叔叔跟我道别说:“小伙子,争口气啊。”我挺直了脊梁。寒风中,山间的天空瞬间阴暗,他们打开手电筒,两人一前一后手扶栏杆下了山,电筒的微光在大山深处不停地晃动。站在将军山顶,我眺望远方——山那边,万家灯火,是我立志送去温暖的远方。

时间:2023-12-19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