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的李增祥。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人物名片
姓名:李增祥
年龄:36岁
职务:新疆油田公司油田技术服务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最想说的话:只有深入现场,把控每一个环节,才能为公司在业务决策、沟通协调以及问题解决中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个问题我来联系相关单位协调,先试试看再说。”
“我觉得这个方案没有问题,先按照这样执行,有解决不了的困难随时联系我。”
……
10月23日,尽管在出差,但李增祥的电话一直没断过,不断有同事和施工方打来电话。针对各方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他还要给相关单位打好几通电话沟通协调解决。
日常工作日,作为油田技术服务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的李增祥常常跑去一线跟踪各个现场的施工进度。
“因为办公地点远离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就没有那么直观,所以必须勤跑、勤沟通,才能掌握进度和现场出现的问题。”李增祥说,只有深入现场,把控每一个环节,才能为公司在业务决策、沟通协调以及问题解决中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的工作和大家都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李增祥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描述得云淡风轻,把其中的难处掩盖在一句“没什么特别的”中。
在新领域“从零开始”
2022年3月,李增祥通过参加选聘进入油田技术服务分公司。当时,正是公司自主化产能建设的起步阶段。他被安排从事自主化产能建设的相关工作。
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怎么学?怎么干?这是李增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他梳理了各项流程,提前预判可能面对的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搞清楚自己不懂和不清楚的问题,他积极查找资料,了解规章制度,多方请教他人。不了解仪表设备,他就经常去现场看,看不懂的去兄弟单位学习。靠着脑勤、嘴勤、腿勤,李增祥和产能相关专业组同事一起顺利推进了工作。
今年5月,百21区块4口井要进行压裂施工,因担心现场余留的套管会影响大型设备进场和车辆施工,李增祥提早到达现场了解施工情况——
拉运套管人员、拉运车辆、存放套管需要协调场地……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他面前。
李增祥打电话联系了钻井队和属地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又到采油厂的物资基地查看,确定场地满足套管存放要求。
“现在确实需要你们的人和车再跑一趟,不然就要耽误后面投产进度了。”
“我知道车辆协调对你们来说要统一调度,麻烦再落实一下最近有没有上井送料的车辆,目前遇到的这个问题只有你们能解决了。”
在接打了十几通电话,来回沟通协调后,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后续的投产作业按照原计划顺利进行,一点都没耽误。
带新员工“从零开始”
“这些资料里的专有名词我都看不懂。”
“这么多东西要学,什么时候才能学完。”
在李增祥的办公室里和电话中,总能听到新员工的倾诉。每一次,李增祥都会耐心细致地给新员工讲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去年,一批员工从原单位选聘转岗到油田技术服务分公司,从事产能建设相关业务。他们此前都没有接触过油田相关业务,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干。另一道“从零开始”的难题摆在了李增祥面前。
“只有先从思想上‘破冰’,才能在行动中发力。”李增祥说,“接触新工作后有畏难情绪很正常,首先要理解他们,他们才会接受大家的帮助,主动走出‘舒适圈’,拥抱新挑战。”
专业技术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李增祥带着新员工深入现场、靠前学习,参与钻井、采油、地面工程等各个环节的现场沟通协调,参与管理现场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在边学边干中,新员工们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面对“从零开始”,出错在所难免。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李增祥总是主动承担责任,与同事一起寻找补救措施。
“每一次出错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说明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考虑不周全。”李增祥说。
此外,他还组织同事进行内部培训,利用周例会和月度例会进行阶段性总结,查漏补缺,加强自我学习,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新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不断增强,能够高效达成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