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兴产业 促增收 利长远
——新疆油田公司南疆驻村工作队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新增长纪实
关祥荣

促振兴产业

促进成立薯粉加工公司,预计可带动村民种植1.5万亩红薯,促成100人以上间接就业

在托万恰喀村成立服装公司,帮助该村22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平均收入1800元以上

拓增收渠道

以村小队集体经营分工协作方式,开展规模化庭院蔬菜种植,每个农户平均增收4000元

试种“双膜”西瓜示范田,村集体收入由1万元提升至7万元,带动5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推特色经济

在两个村开设夜市,带动40余人创业就业,每个摊位日均收入300元左右

引进了“中间养殖鸽子,两边林下养殖蛋鸡”的“立体养殖”新模式

漫步在泽普县的村庄田间,目之所及,核桃青绿,鸽子齐舞,家禽时鸣,到处一派欣欣向荣。

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负使命、辞别家人,用心用情兴产业、促增收、利长远,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筑收获,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力促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依克苏乡托皮恰村工作队员帮助村民收核桃。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张昀 摄


集中力量办大事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而产业要振兴,就必须牢牢抓住“村级增收”这个最大增量。

“这就要求我们驻村工作队要立足各村特色资源,坚持精准发力,发展优势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村民。因此,‘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显得很关键。”新疆油田公司南疆驻村工作队总领队姜立新说。

为抢抓发展先机,开拓招商引资新路径,南疆驻村工作队按照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强村富民和乡村振兴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对帮扶“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集中资金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经过与泽普县委主要领导、部门和当地企业家的充分沟通交流、走访调研和外部考察,我们了解到,整个喀什地区目前并没有规模较大的粉条加工厂,基于此,我们三方决定,共同投资成立新疆景旭薯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借此打破全喀什地区粉条全部外购的困局。”姜立新补充说。

6月21日,该公司取得了营业执照——厂房占地8000平方米,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带动村民开展1.5万亩红薯种植,可促成100人以上间接就业,形成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壮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无独有偶,泽普县依克苏乡托万恰喀村在乡村振兴上同样不遗余力。

2017年以来,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调研论证,于2017年5月在托万恰喀村成立了昆之玉服装有限公司。自此,托万恰喀村有了第一家企业,该村的22名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员工月平均收入在1800元以上。

同时,今年7月,驻托万恰喀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马健和副队长艾合买江·芒力克又特地到叶城县新瑞达公司考察手套加工事宜,商定手套加工的一至两道工序交给该制衣厂,并按计件进行收费。这种多样化的订单式生产加工使得该村制衣厂有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底气,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地制宜兴产业

“阿布都·热合曼,分红5100元;努尔曼古丽·托乎提,分红3900元……”

9月7日,在托皮恰村村头的葡萄架下,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红大会,齐聚于此的三小组21户农民无不精神矍铄,喜笑颜开。

村民笑容的背后,是托皮恰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庭院经济,这种菜园不费大力气,不需大投入,却可自给自足,饶有盈余,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增收致富的微型“聚宝盆”。

新疆油田公司驻泽普县依克苏乡托皮恰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峰介绍,今年3月6日,由托皮恰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牵头,整体统一规划了村三小组院前院后闲置土地24亩,以村小队集体经营分工协作的方式,将土地集零为整,开展规模化的庭院经济蔬菜种植。

“根据市场需求,村民选择了辣椒、西红柿、茄子3种作物进行统一种植。我们聘请了泽普县农技局的专家前来指导,日常水肥、除草等管理由村小组集体负责,销售工作则由工作队联络供销社统一采购,所得利润由村小组按户产值分成。”刘峰补充说。

托皮恰村庭院经济示范区的尝试,让该村每个农户平均增收4000元。更重要的是,这种“以户促村”的特色庭院产业,将往日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种植方式改为“多户联合作战”的经营模式,以规模种植降成本、促效益,实现了土地生产价值最大化,促进村民进一步增收。

此外,今年年初,托皮恰村驻村工作队还尝试了“双膜”西瓜示范田的种植——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益、促进西瓜早熟的培育模式。

同时,该村改变原有村集体土地收租的经营方式,转为由村集体共同经营,以日常管理聘请项目经理人负责的方式开展。

目前,该村四小组70亩村集体土地已经完成了复垦,种植“双膜”西瓜,种苗、地膜管带、水肥等由村集体垫付。今年7月,西瓜采摘出售扣除成本支出后,村集体收入由原先的土地出租费1万元,提升至如今特色经济发展的7万元,并稳步带动5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双膜”西瓜的种植,在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村集体收入,并且扩大了农民稳定就业渠道,可谓一举多得。

发展特色稳增收

独特性、地域性是乡村特色产业最鲜明的标志,这是本地区的优势所在,也是最值得去挖掘发展的地方。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成果,提高村民收入,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为群众交流搭建起一个共享平台,今年5月初,托皮恰村惠民夜市和玉吉买艾日克村“油情巴扎”夜市顺利开业。

“夜市开业当天,我的烧烤营业额就有1200元!”烤肉摊老板帕塔木·肉苏力如是说。两个夜市开业共提供了30多个摊位,辐射带动了40余人创业就业。正常营业期间,每个摊位日均营业额在300元左右。

刘峰说:“开业当天,我们夜市就实现了1.2万元的营业额,就餐人数达280人。后来,夜市还在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假日节点,增设舞蹈小广场、开办传统文化节,形成特色夜市巴扎文化,繁荣夜经济,倡导新生活。”

说起特色产业,托万恰喀村的养殖基地要算一个。

托万恰喀村素有散养家禽的传统,该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此基础上,投资10万元,在原有棚圈项目上实施规模集约化养殖,打造“利益养殖捆绑”模式,即养殖一只鸽子,农户自己出资8元、集体补助8元。这种模式极大地带动了该村农民发展家禽养殖产业的积极性,使该产业在起步阶段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此后,驻村工作队又引进了“中间养殖鸽子,两边林下养殖蛋鸡”的“立体养殖”新模式。搭建鸽舍期间,改造棚圈32户,并修建消毒池及购置相关消毒设备,在鸽舍后的林下形成蛋鸡养殖。

该养殖模式下,每天可产出土鸡蛋400只左右,市场价可达1元/只;每天产出鸽子蛋500个左右,市场价6元/个。同时,该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依托巴扎、商超等渠道积极探索鸡蛋和鸽子蛋的多元化销路,助推强村富民。


时间:2023-10-24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