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一个采油女工的三十年
●孙美多(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1992年9月的一天,天高气爽,绿黄相间的树叶铺满小路,蓝得透彻的天空中,白云像极了凝固的棉花糖。

不满19岁的我,正站在学校的队伍里,听老师念着大家的毕业去向。

虽说成长于石油家庭,但对于就业的局势我是茫然的。相比身边不停祈祷的同学,对于毕业后去哪儿工作,我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你分哪儿了?”一回到家,妈妈便迫不及待地问我。家里的大哥,二哥和姐姐毕业后都留在了克拉玛依,对于最小的女儿的前途,妈妈充满担忧。

“好像是采油一厂……”

“还好,还好!就在克拉玛依!没分去外地。”妈妈喜极而泣。

“哪个队?”姐姐也凑了上来:“我有同学在一厂,帮你打听打听。”

“我忘记了……”

“还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去上班的时候,估计能把带你的师傅给气死了!”姐姐手点着我的额头,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然而,命中已注定,无论是去东疆还是留在克拉玛依,我的一生都将与石油相伴,就从那天开始,就从那刻开始,我成为了一名采油女工。

懵懂的采油女工

我被分到了采油一厂的老区,四二区。

“这些,还有那些,都是我们的井。”第一天上班,师傅带着我们跑井。

听说是“跑”井,我的小伙伴们都换上了运动鞋。

“过几天,会给你们发工服。到时上井要穿工服和工鞋。”师傅们哭笑不得。

那时,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完全不懂干活的章法。去取样,根本不知道还要分上风处和下风处,选在上风处,有些气大的井,能喷我一身。那阵儿,我总是一身油污地下班。

那时,我主要的工作就是跑井、取样、记压力……赶上基础工作大检查的时候,我们还要跟师傅们一起抬着沉重的石灰水桶,拎着装满红色、绿色、蓝色油漆的油漆桶,将跟父亲同年龄的老井粉刷得青春焕发。

我的工服总是不够穿,每天干了些啥,母亲总能从我的工服上看出端倪。

“今天刷抽油机底座了?看这衣服到处是石灰点点。”

“今天刷保温箱了?袖子上都是蓝油漆。”

“今天去取样了?脸上的油都没擦干净。”

而父亲在这个家里是沉默而忙碌的。

“听师傅的话,听领导的话,领导让干啥就干啥。”这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听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记了一辈子。

我换到了一个两人小站。

师傅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采油女工。岁月已将她打磨成了一位标准的采油工的模样——沉默而有力量。

“今天要全井取样,站区后面的那十口井的样都要取回来。”师傅看了看窗外的天空:“早点取回来,看样子会下雨。”

我提着用废铁焊成的取样筐,将一个个取样杯写好井号,便独自出发了。

离开小站没多久,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向地面。

空荡荡的戈壁上没有一处可躲雨的地方,雨水将地上的黄土和成了稀泥,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远处的一口口油井走去,一边走,一边大声哭泣。

泪水与雨水,将19岁的我浇了个透心凉。大雨瓢泼中,我却不敢回站,因为爸爸说了要听师傅的话,师傅则说了今天要全井取样。没有完成任务的我怎能半途而废。

当天晚上,我发起了烧。第二天早上几乎起不了床。

“爸爸,给我请个假吧!”我感觉头痛欲裂。

“你还年轻,这点风雨都受不了,怎么能当合格的采油工?”在父亲的坚持下,我泪水涟涟地又去了井上。

从那天开始,我真正意识到,作为一名采油女工,技术、责任、担当……需要我扛起的东西太多太多。要迅速、坚强地成长起来,是我唯一的选择。

“笨拙”的小站资料员

“这个站现在就属你最小,从今天开始资料员的活儿由你来干吧。”我刚习惯了风雨中跑井的工作,却又接到了每天要填报表、写信息卡的活儿。

“好的,师傅。”面对新的工作内容,我忐忑不安却又跃跃欲试。

于是,这一年,我“光荣”地成为了差错率最高的资料员。每天下班时交报表的时候,都是我和地质工们最痛苦的时刻。

“这口井不是停关了么,怎么还有压力?”

“这口井不是上修了么?怎么还写运转小时。”类似这样肉眼可见的小错误,粗心的我却没有间断过。

因为采油业务不精,技术欠缺,那时的我是一名极不合格的资料员。

身边的老师傅们因为文化程度都不高,也没有干过资料员的活,对于在工作中跌跌撞撞的我都爱莫能助。

面对工作的不顺心与前途的迷茫,我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宣泄的方式。我开始用手中的笔去描述身边的人与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将采油工们的工作与生活呈现给大家。

那一年,采油工的社会地位似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大家口中的“黄羊”变成了“羚羊”,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越来越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大学生加入了采油工的队伍。

我开始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采油。一级一级地从采油初级工成长为采油高级工。

因为一直待在老区,我也缺少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与平台,当我的同龄人都已奋战在青工比武的赛台上,当他们都以技术尖子的身份成为班组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时,我却依然只是一名小小的资料员,在数据的录入中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多年后,我一直在感叹命运的不公。如果能给予我同样的机遇,我一定也会成为业务骨干,技术尖兵。然而,没想到的是,在羡慕其他人的同时,我的人生也发生了转折——从一名平凡的采油女工成为了与电脑相伴的文字工作者。

忠实的石油精神传播者

在临近退休的最后五年,我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一线战斗了大半生,我深深了解身边同事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为石油奉献的甘苦。

他们如管钳一样有力的大手,应急时挺身而出的义无反顾,以及印满风霜的微笑……这一帧帧画面,都化成了饱含深情的流畅文字,从我手中倾泻而出。

雨中的抢投,大风后的及时开井,节假日的坚守……在基层摸爬滚打二十六年的日子,全部沉淀为火热滚烫的文字,向大家讲述着一位位普通的石油工人,和他们身后一个个鲜活的奉献故事。

文字的力量是非凡的,当我采写出一篇篇让大家都能产生共鸣的稿件,甚至有的师傅看了后,眼睛里饱含热泪时,我的心是激动的。石油精神需要传承,每位石油人的闪光品质都应该被书写,被歌颂,被传扬。

退休前的最后五年,似乎是我所有精神力量的厚积薄发。

我默默地走在新闻宣传的路上,树立了属于我自己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这个质量信得过班组,我们想报工程组,你能不能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这份资料做出来?”

“好的,我尽力!”没有丝毫的犹豫,我接下了活儿。因为父亲曾说过“领导叫干啥就干啥”。

“这是工程组的活儿,你从来没接触过,怎么能做出来?”工程组的同事用诧异的眼神望着我:“我们工程组都接不了这活儿。”

“干不干是工作态度问题,干好干不好,是能力问题。”父亲打消了我的疑虑:“有时候,面对工作,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于是,整整一个星期时间,我在工程组与综合组之间疲于奔命,最终做出了一份足有二十多页的汇报材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业区工程组顺利通过审核,最终获得“质量信得过班组”的荣誉称号。

此次跨专业的撰写,仿佛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令我明白,更多时候,只有不畏困难才能更好地解决困难。

于是我参与了建厂六十周年的书籍编撰;参与了克拉玛依城市工匠纪实《荒原筑梦》的其中一篇文章的采写;写下的一篇又一篇稿件被印成铅字发表在《新疆石油报》上……

怀孕时的我笔耕不辍;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也加班加点挥笔不停;即将退休的我依旧活跃在采油一厂的“文坛”……

还有短短三个月,我将离开工作了三十一年的采油一厂。这里有我的欢笑,我的泪水,我的青春,我的足迹……当我将要离开时,告别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岗位,还有我最好的青春年华。

我曾是一名采油女工,那么,我将永远是一位有力量、有信仰、有担当的石油工人!这是这座石油城给予我最好的褒奖与馈赠。我将永远感激她!

时间:2023-09-19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