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正在开展原油破乳剂脱水实验。通讯员 马聪 摄
观 点
要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多到现场了解情况。只有知道油田生产需要什么,科研准心才应该瞄向什么。了解提质增效的瓶颈在哪里,科研力量就值得攻关到哪里
行 动
为了降低破乳剂加药量、实现降本增效,最近三年,刘鹏飞和同事几乎每半个月就前往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开展现场调研与实验评价,经历了400多次试验
成 效
他和同事们筛选出的破乳剂在现场应用后,加药量成功地减少了5%。这一实验对于新疆油田公司也颇具重要意义
“基层一线是科研工作者成长的沃土,要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多到现场了解情况。只有知道油田生产需要什么,科研准心才应该瞄向什么。了解提质增效的瓶颈在哪里,科研力量就值得攻关到哪里。”
这句话出自实验检测研究院环境监测站地面工程技术室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刘鹏飞。
近几年,随着吉木萨尔页岩油不断上产,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持续使用增产措施,造成产出液乳化程度严重。为了降低破乳剂加药量、实现降本增效,最近三年,刘鹏飞和同事连续60多次前往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开展现场调研与实验评价,几乎每半个月就去一次。
每次到了现场,刘鹏飞总是先与作业区技术人员详细沟通,了解作业区近期的实际情况,编制出贴近现场实际的破乳剂筛选优化试验方案,再针对各站原油样品,分别分析评价各类破乳剂的技术指标,从中优选出合适的破乳剂及使用条件推荐给作业区验证使用。
这个过程说来简单却挑战重重。作业区多个区块的特点不尽相同,配制的破乳剂要分别与各区块的地质情况相匹配。仅仅“分别匹配”四个字,得费多少功夫?刘鹏飞的答案是:400多次试验。
搞科研没有捷径。为了配制出适配破乳剂,他和团队成员耐住性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当失败时,他总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打气。
最终,他和同事们为两个联合站筛选出的破乳剂在现场应用后,成功地将加药量减少了5%。这一实验不仅在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新疆油田公司做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工作也颇具重要意义。
在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的实验,只是刘鹏飞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他总是习惯于这样工作——带着问题去现场,通过和技术人员当面交流,发现和收集现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再通过不厌其烦地开展大量的实验论证,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自己对油藏的认识转化为科研成果,最终取得收获。
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无数次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认识重塑等等过程。在经历这些过程的时光里,刘鹏飞也许会彻夜难眠、也许会辗转反侧,也许会灵光一现……
“基础研究一定没有坦途。”他这么认为。好在,在孜孜以求的探索之路上,他并不孤单,他和一群深耕基础研究的同事们锚定目标、上下求索。在无数次跌倒、爬起之后,仍在探索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刘鹏飞也在服务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一线的同时,耕耘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