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闻香安亭探氢能系列报道1
新花已然笑“氢”风
——上海市嘉定氢能港调查情况综述
张丽 王誉杰

《克拉玛依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发展目标

01

氢能供应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绿氢”产能达到10万吨/年以上,实现制氢成本18元/千克以下

02

氢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助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优质企业20家,全市相关产业规模力争突破300亿元以上

03

氢能应用示范西部领先。打造一批绿氢化工示范场景,建成1个零碳数据中心1个零碳配电网、1个零碳城区。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完成燃料电池汽车短距离运输试点示范,建设1一2个加氢站,建设一条氢能交通线


主要任务

氢能产业强基工程:提升制氢装备制造能力 推动关键材料本地供应

氢能化工应用工程:发挥克拉玛依在石油化工领域基础优势,推进绿氢+精细化工应用示范

氢能绿电示范工程:发展绿电应用 推进热电联供 发展零碳数据中心 发掘绿氧价值

氢能交通试点工程:充分发挥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低碳无污染等技术优势,同时探索“绿色甲醇+甲醇燃料”新模式

氢能产业配套工程:设立氢能产业基金 搭建氢能技术研究平台 建设氢能产业中试平台 搭建气能检测试验平台 搭建数据服务平台 搭建氢能安全运营监测平台



7月13日,克拉玛依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团队正在参观“嘉定氢能港”展厅。克拉玛依日报全媒体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双碳”目标下,氢能迎来新的机遇。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今年5月,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这样预测氢能即将迎来的产业爆发。

在中国谈氢能,一定绕不过这样一个地方。

这里,聚集了上海70%的高端氢能技术人才。

这里,被业界称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风向标”。

这里,吸引了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关注,它们陆续派代表前来交流合作。

这里就是上海嘉定氢能港。

今年5月,嘉定氢能港企业考察团与克拉玛依市达成合作协议,在克拉玛依市投建总投资规模约350亿元的10个氢能产业项目,包括氢能产业示范园区、氢储能调峰电站、绿氢制造装备、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氢能热电联供、氢能装备测试及实训平台等方向,涵盖氢能全产业链。

“这些项目一旦投产,就意味着国内第一个氢能产业能源端商业化实践案例将诞生在克拉玛依。按照预期,5年内克拉玛依与氢能相关的产业总营收可达千亿级。”上海嘉定氢能港总经理、上海安亭氢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鹏说。

敢为人先 引领风口

“别的国家行,我们国家也一定行!”

2016年,时任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的邱鹏,带领考察团在日本考察氢能产业时,内心升腾起的家国情怀成为这群人此后奔赴氢能事业的精神基因和动力。

“那时,国内专注氢能的企业和团体并不多,更没有氢能产业集聚地可言。但日本的‘MIRAI’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公开发售3年,且有可观的销量,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邱鹏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家的空白、行业的曙光,让一批铆足干劲的人们准备“大干一场”——谋划成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园。

2018年2月6日,上海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在嘉定区安亭镇环同济创智城揭牌,这是嘉定氢能港的前身。

敢为人先,就是敢于引领潮流之先,就是有胆有识占得先机。

2019年3月,发展氢能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同年5月,上海市主要领导调研时发现,全市80%的氢能资源聚集在嘉定,并公开表示,上海要开始重点发展氢能产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群人走在了国家和区域政策的前面,取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两周后,嘉定氢能港正式诞生,面积由此前的0.067平方公里扩展到2.16平方公里。

嘉定氢能港的发展,要先从“1+X”布局说起。

“1”即嘉定氢能港核心区,入驻重点龙头项目。“X”即周边产业社区,入驻关键零部件项目、研发中心、合资公司等项目。

“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氢能产业集群,同时带动周边制造装备类、材料类等关联产业发展。”邱鹏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将“丰田上海先进技术中心”设立在嘉定氢能港,这是丰田在中国氢燃料研发项目的总部,致力于智能网联应用研究、燃料电池汽车系统研发测试及市场运营推广;

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掌握四型储氢瓶核心技术的彼欧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将新能源事业部亚洲区总部、亚洲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全部设立在嘉定氢能港;

世界级动力系统公司——巴拉德将中国总部、膜电极制造工厂及研发中心设立在嘉定氢能港,投资约1.3亿美元;

捷氢科技、上燃动力、长城华东区总部、佛吉亚、堀场仪器、鲲华科技、上海氢能技术检测认证中心、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等50多个氢能及汽车智能化产业项目均集聚于此。

“园区完成‘国内氢能产业集聚地’1.0版本的积累,用了5年时间。”邱鹏说。

5年来,这里已聚集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电堆、氢瓶、膜电极、双极板、空气压缩机、加氢站等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关键零部件研发、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和加氢站配套基础设施等较完整的氢能产业框架体系,还同步运营着上海80%的氢能燃料汽车运营车辆和集中度最高、数量最多的加氢站。

邱鹏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一新提法是新时代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南,擘画了我国能源体系发展新的蓝图,也给我们吹响了产业升级的号角。目前,嘉定氢能港迎来了2.0版本转型期,我们将拓展氢能在非车端应用,开始向能源端整体系统做新的探索。”

《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称:“嘉定氢能港塑造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承前启后的角色。”

到2025年,嘉定氢能港的目标是引进、培育100家氢能企业,包括10家世界级氢能企业总部、30家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营收突破500亿元。

氢能产业 一触即发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零污染,副产物只有水;能量密度高,热值约是石油的3倍。

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中,发展氢能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以发展的眼光看,氢能行业的方向已经明确,核心关键技术基本突破,部分区域绿电价格已让绿氢初现经济性,产业链框架已具雏形。”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官方微信平台发文关注氢能产业。

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国际氢能源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称:2050年,全球氢能源需求将增至目前的10倍,全球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万亿美元。

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资料显示,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氢能相关企业有3060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580余家,增速达24.8%,今年1月至5月新增130余家。

“拥有如此广阔的前景、令人振奋的市场,现阶段,氢能产业亟须加速全产业链布局,促进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邱鹏说。

关于对氢能全产业链的认知,知其然,能作用于执行层面;知其所以然,能作用于贯通层面;知其所以必然,则能把握规律开创先河。

记者先后请教了园区多家企业的技术专家,先从知其然开始,简述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环节——

纵览氢气的制取工艺,像邂逅一道美丽的彩虹。与化石能源不同,氢不能从地下被挖出,而必须从另一种分子中被强行释放。人类已经找到很多基本不留下碳足迹的制氢方法,这些氢“五颜六色”——

通过蒸汽重整从天然气或煤炭中制取的,是“灰氢”;将制取灰氢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或捕集与封存技术(CCS),而不是释放到大气中,制取出的氢就是“蓝氢”;如果使用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可再生电力)来电解水制氢,那么得到的就是“绿氢”;由生物质结合碳捕集技术产生的是“深绿氢”,在制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排放;用核能电解水制成的氢是“粉氢”;通过裂解从天然气中得到的氢是“绿松石氢”。

中国氢能联盟推荐的科普书籍《氢能革命》中说道:“从现在到2050年我们最关心的这段时间里,绿氢和蓝氢可能会成为制造清洁能源的主要方式。我认为绿氢将占据最大的份额,因为它是真正的可再生能源。”

“此次上海安亭氢能科技集团与克拉玛依签订的‘氢能产业示范园区’合作协议,就是立足‘绿氢’‘绿电’‘绿热’市场需求,打造以工业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邱鹏说。

谈到储氢,此次10项合作的链主企业就要登场了,源网荷储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氢储能调峰电站”项目就是通过风、光、水等新能源电站的绿色电力,经过电解水制氢后将‘绿电’变成氢进行储存,再通过氢燃料电池发电模块发电,实现电力稳定输出。

而氢储能调峰电站在抽水蓄能、锂电池储能后,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新型储能方式。它能够在电力充足时,利用电解水技术来产生氢气,从而将不易储存的电能转换为氢能存储起来;当电力输出不足时,再将储存好的氢能利用氢燃料电池或其他发电装置发电回馈至电网系统进行供电。

通常情况下,氢气会占据大量的空间。目前世界上常用的运氢方式是:压缩、管道、液化后运输,可以用储罐来储存。在能源端储氢场景中,因不必受氢能源汽车领域储氢体积的限制,储氢成本可大幅下降。

经过制氢、运氢、储氢环节后,就是必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用氢场景了。

如果每一个用氢场景都需要一个工具去开启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氢能工具箱了,因为制氢的方法很多,使用方法也很多。离网发电、热电联供、电网支撑等都是能源层面的使用场景。

用氢的关键环节是氢燃料电池,它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2030年氢气年均需求约为3500万吨,氢气实现长距离大规模输运;2050年,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

泽平宏观商学院创始人任泽平博士在2022年预测:“氢能、储能、智能驾驶将是新万亿级赛道,处在爆发前夜。”

“我们坚信,作为清洁零碳的二次能源,氢能即将掀起一场能源革命,迎来产业爆发。”邱鹏坚定地说。

关键一步 抢抓时机

“产业风口,至关重要。可以说,克拉玛依站在了氢能产业的风口。”

7月14日,邱鹏谈到即将开工的园区与克拉玛依合作的氢能项目时,满是豪情与期待——

“8月中旬,我要去克拉玛依参加开工仪式。这个项目是氢能产业由汽车应用端向能源端的转型示范。首期工程年产量就能达到我国所有氢能源车2022年全年燃料电池装机量。截至目前,放眼全国,还没有这样大体量和产业链完整度的项目开工。”

氢能产业是克拉玛依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方向,也是上海对口支援克拉玛依重点布局的产业领域。

可以说,与嘉定氢能港的这次合作,是克拉玛依在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

5月25日,克拉玛依市两个区分别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的9家企业签订了10个项目的合作协议,项目涵盖氢能全产业链。签约方分别是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上海安亭氢能科技集团、源网荷储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汉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凯豪达(上海)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势加透博(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鸾鸟电气(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嘉裕氢鹏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傲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丸旭电子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邱鹏表示:“在与克拉玛依的合作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是基本原则,未来将建立健全合作运行机制,持续引领能源变革风口,打造产业百亿增幅的‘核爆点’,以长期稳定的全面战略合作,开创沪克两地氢能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新局面,推动产业援克工作取得新成效。”

“此次合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克拉玛依速度、克拉玛依效率。”作为上海氢能企业考察团的一员,源网荷储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舰与全国50个城市接洽过氢能产业合作事宜。

他说:“坦白说,早于克拉玛依和我们谈合作的城市不少,但签约最快、落地最实、专业认知度最契合的城市非克拉玛依莫属。可以肯定地说,克拉玛依在氢能产业发展上抢占了先机,因为它速度快、效率高。”

抢先机有多重要?就像森林里的小树苗,它可能是很优秀的种子,但如果长得慢,很快会被森林里长得快的其他树覆盖,接受不到阳光雨露,很快就会枯萎死亡。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就想当小草、苔藓,那可以慢慢成长,但如果想要做大,就必须快。

产业要快速做大,还需要一个快速增长且体量巨大的市场才能实现,而氢能产业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市场。

作为此次合作的链主企业,源网荷储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承担着聚集资源、整合优势、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重任。

王舰说:“这是我国在氢能行业中,集团化、系统化从项目设计到签约落地的标杆性项目。第一批落地的9家企业中,每一家都非常关键,每个产品都在产业链中有着独到和特殊的地位。氢燃料电池的8大核心零部件,有5大关键零部件都在其中。”

“一年后,项目投产后,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氢储能调峰电站实践案例会诞生在克拉玛依。”邱鹏说。

崭新名片 “氢”启未来

7月6日,《克拉玛依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正式发布——

预计到2025年,克拉玛依市氢能产业规模将显著增长,计划培育和引进20家优质企业,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打造一批绿氢化工示范场景,建成1个零碳数据中心、1个零碳城区,全市基本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的产业生态,初步建成功能配套齐全、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新疆氢能港”,打造全疆氢能产业示范区,形成以“中国西部氢都”为名片的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格局。

克拉玛依,新中国的石油长子,将从油城迈向新能源城。

氢能,将成为克拉玛依的“新名片”。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2015年成立的凯豪达(上海)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制氢装备研发制造行业中的头部企业。

该公司总经理袁庶田说:“克拉玛依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它有非常好的资源禀赋,有发展氢能最好的资源载体。同时,因为是全产业链聚集,它有最好的市场和应用场景。在克拉玛依落地,对我们企业下一步的市场拓展、品牌宣传和行业地位都将是很好的促进,我们对落户克拉玛依抱有非常大的信心和决心。”

丸旭电子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副总经理欧阳剑原本计划投资3000万元,打造氢燃料电池电控系统生产线。在克拉玛依考察3天后,将首期项目投资金额追加到1亿元。

他坚定地说:“克拉玛依的氢能产业布局,让我们集团看到了拓展西部和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希望,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投资,克拉玛依为企业提供了完成产业升级的场景和机会。这次合作必将给城市和企业双方都带来极其重要的意义。”

势加透博(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料电池中的空气压缩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70%。

该公司氢能事业部副总经理廖进兵说:“我们看到了克拉玛依在氢储能方面的巨大前景,也看到了以克拉玛依为依托,辐射中亚、辐射海外的多种应用场景,我们非常有信心落地克拉玛依后,把产品做得更好,为我国在氢应用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走访中,9家企业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克拉玛依将为氢能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优质的应用场景。”

“这座城市在能源领域拥有全国数一数二的独特性,在国家战略中肩负重要使命,和同类城市相比,格局宏大。也就是说,克拉玛依是能源城市,它的城市基因就是发展能源产业的基因。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格局和基因,我们相信通过合作,这座石油城。在新能源领域也能在新疆乃至中亚占据制高点。”上海傲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峰说。

“这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第一批项目开工落地,还会陆续有企业进入。我们预测,未来三年,至少会有几十家氢能领域的企业落地克拉玛依,因为克拉玛依提供了氢能产业的新兴应用场景和有效商业模式,来到克拉玛依的企业中,也将诞生未来氢能行业真正的‘龙头’。”邱鹏说:“那将是‘氢能’为这座城市和落地企业开启的一个崭新的未来。”


时间:2023-08-0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