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卡依霞·可可思汗:受到周总理鼓励的女钻工

■卡依霞·可可思汗 口述  李春华  记录整理

井队最困难的是搬家,几百根钻杆全靠人拉肩扛。身体单薄的卡依霞·可可思汗肩膀磨红了、肿了、烂了,她咬咬牙,在肩膀上垫块毛巾继续干

紧急时刻,卡依霞·可可思汗操起工具直奔泥浆池,奋力用身体搅拌泥浆。那时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泥浆不时溅到脸上、眼睛上,她全然顾不上

她迅速卸下发电机,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笨重的机体上,另一头绑在镐头把子中间。自己和另一名姑娘抬着发电机去很远的大队把发电机修好了

★人物简介

卡依霞·可可思汗,1942年9月出生于新疆乌苏市。1958年8月,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三八女子钻井队,成为该队最年轻的钻井工人。她曾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克拉玛依河畔的夜晚,人群接踵比肩,孩童手中牵着各色气球,在父母的呵护下笑着、欢闹着。流水潺潺,水幕电影回顾着克拉玛依的历史,世纪公园的参天大树掠过徐徐清风。人群里有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静静地看着这繁华盛景,露出像孩子一样纯真的笑,她喃喃自语:“啥都能干,啥都是干出来的,不知道啥是苦,就是一个男娃娃嘛!”年龄使然,她经常把钻井队和采油队的往事混在一起给子女讲,这四句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讲,更多的话藏在她脸上的褶皱和欲说已忘言的唇齿之间。

巾帼不让须眉

1942年出生的卡依霞·可可思汗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父母都要外出干活,两三岁的时候,她就跟着两个替人放牧的哥哥在乌苏市天山深处的草场间颠沛流离了。在全家迁到奎屯市、生活稍有起色时,爱护自己的大哥不幸患了肺病,医治无效后去世。无忧无虑的小女孩突然间长大了,看着比自己小四岁的弟弟,一个念头扎入她的脑袋里,要通过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

1957年8月,父亲当上了一名修井工人,加入到开发建设克拉玛依油田的队伍中。放暑假的卡依霞·可可思汗到克拉玛依找父亲,在那里她知道了石油工人是做什么的。父亲每天身穿石油工装、头戴安全帽、脚穿劳保皮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按时按点去上班,也会按月准时领回来工资,家里终于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她心想,如果自己也能当上石油工人,家里的生活是不是会进一步得到改善?那妈妈的脸上岂不要天天挂着笑了!

不满16岁的卡依霞·可可思汗没有告知家里的任何人就跑到了招工处,成了一名“试用期职工”。试用第一天的任务是挖一个长宽约两米、深约一米的大坑。戈壁热烘烘的风无情地赶着人们,她细长的手臂跟着师傅抡镐扬锨,沁出的汗水又将扬起又落下的尘土粘住。一人只配了一军用水壶的水,一天下来,她的嘴唇干裂皴白。由于忍受不了苦和累,很多人没有过完试用期,扔下工具当场就走人了。

那天回家后,全身酸痛的泥娃娃卡依霞·可可思汗展展地躺在床上,她发现石油工人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光鲜,而是苦和累的代名词。爸爸下班回家知道整件事后劝她,你才16岁,而且是个女娃娃,不应该那么早走向工作岗位,好好读书就行了。本来泄气的卡依霞·可可思汗听爸爸这样一说,骨子里的韧性和拗劲上来了,转着大眼睛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当一名石油工人,男娃娃能干的活,我们女娃娃一样能干!”凭着这份倔劲,卡依霞·可可思汗坚持了下来,最终被正式录用,分配到浅层钻井大队。

卡依霞·可可思汗的家到浅钻大队是一条人走得多了才变成的路,车轮碾压过的车辙使地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路上,她一会儿要绕过小丘陵,一会儿要躲过杂乱刺人的骆驼刺。对这些,活泼的卡依霞·可可思汗倒是都不怕,反而觉得很有趣,她怕的是上夜班。那时候没有送班车,天黑得早的时候,她要走一小时的夜路。卡依霞·可可思汗就戴上爸爸的男士皮帽子,穿上爸爸宽大的“老羊皮袄”,俨然一个男子汉。夜黑风高的时候,脚下的石头绊一下她都心惊胆战,她镇定下来对着荒漠大声喊:“我是石油工人!我是不怕一切困难的石油工人!男娃娃能干的,我们女娃娃也能干……”这句话不仅让她战胜了月黑风高的恐惧,也为她日后的工作奠定了精神底气。

有志不在年高

1958年8月7日,克拉玛依矿务局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支女子钻井队,16岁的卡依霞·可可思汗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名女钻工。

卡依霞·可可思汗国家通用语言说得不好,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她看着专业知识的书籍,一筹莫展。这时候,队里从男队请来了几个汉族师傅。因为彼此语言不通,汉族师傅一边比划一边教学,卡依霞·可可思汗和同事们在学习中不仅逐渐掌握了钻井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还学习了国家通用语言。有一次,卡依霞·可可思汗在钻台扶刹把时打了一个迷糊,被一个男师傅训斥了一番:“卡依霞,你想干嘛?”自尊心强烈的卡依霞·可可思汗当时真讨厌这个师傅,觉得多管闲事。当了解了一起又一起安全事故,她才发觉,师傅的那一番训斥里,那是真的把自己当成家人一样爱护啊,钻台上的疏忽,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10天后,三八女子钻井队接手了一台“贝乌”钻机,在黑油山下竖起了井架。半个月后,井队承钻的第一口浅井顺利完钻,并喜获工业油流。紧接着,一口井接一口井开钻,一口井接一口井出油,大家纷纷将黑油涂抹在脸上。泥娃娃变成了油娃娃,卡依霞·可可思汗像只快乐的黄羊一样奔跑在井场,同事们都笑称她是队里的“开心果”。

钻井队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在黑油山一带打浅井。井队最困难的是搬家,几百根钻杆全靠人拉肩扛。身体单薄的卡依霞·可可思汗肩膀磨红了、肿了、烂了,她咬咬牙,在肩膀上垫块毛巾继续干。她给同事的印象总是笑嘻嘻的,充满了干劲,别人搬一趟,她要搬两趟。有一次,一口正在钻进的油井发生了井喷,紧急时刻,卡依霞·可可思汗操起工具直奔泥浆池,奋力用身体搅拌泥浆。那时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泥浆不时溅到她的脸上、眼睛上。卡依霞·可可思汗全然不顾,一心想着,如果不及时制止井喷,后果将不堪设想。井喷被制服后,卡依霞·可可思汗在队友的帮助下用木棍、石块刮去身上冻硬的泥浆。回到家,弟弟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靴子从她脚上拽下来。

1959年11月下旬,骤然冷起来的天气给钻井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尽管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但三八女子钻井队并未停钻。一天,卡依霞·可可思汗干完早班,接着干二班。夜幕降临,她饥肠辘辘,浑身乏力,双腿像灌了铅,蹒跚走向距井场不远处的帐篷。十几个小时的苦干,使她又累又饿,顿时觉得头昏目眩,真想就地躺下休息一会儿。突然,井场变得一片漆黑。

“不好,停电了!”

顿时,她忘记了疲劳,一下站了起来。这时,有人打着手电惊慌失措地朝她这边跑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二班的同事。卡依霞·可可思汗接过手电,同她一起跑向井场。她果断地命令停钻,然后,快步进入柴油机房,查找故障。原来是发电机坏了。按理说,她们完全可以等到天亮再送去修理。然而,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她,她明白,如果等到天亮,泥浆将会凝固,情况将会更糟。况且,现在的进尺已钻到油层,时间不等人!她决定马上将发电机送大队修理。于是,她迅速卸下发电机,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笨重的机体上,另一头绑在镐头把子中间。又叫来一个姑娘,让一人在前面打手电带路,自己和另一名姑娘抬着发电机,翻过一片又一片荒丘,艰难地向大队方向走去。发电机修好了,她们又抬回井场,很快安装完毕,恢复了正常钻井。

牢记总理嘱托

在钻井队,卡依霞·可可思汗前后当过架工、泥浆工、柴油机工、泵工、司钻等。因为出色的表现,1959年秋,卡依霞·可可思汗被提拔为三八女子钻井队副队长,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和鲜花涌向这位年轻的姑娘,卡依霞·可可思汗作为新疆代表团的代表,乘坐飞机飞往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会上,她作为克拉玛依油田四万职工的代表,接受了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向新疆石油管理局颁发的锦旗。国庆联欢会上,周恩来总理亲切地鼓励她:“你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女工代表,你还很年轻,要加倍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一字一句,卡依霞·可可思汗铭记于心。

1961年,年仅19岁的卡依霞·可可思汗调到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一厂的三八女子采油队。采油队的工作不比钻井队轻松,但是钻井队都待过了,还怕这个?正当她向新的目标挺进时,因工作需要,她又被调到厂修理部当了一名车工。对于单位的分配,卡依霞·可可思汗不假思索地回答:“周总理曾嘱咐我,作为少数民族优秀女工代表,要加倍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会发光发热!”后来的日子里,她又当过电工、钳工,也当过图书管理员。

载入新疆油田发展史功勋簿的卡依霞·可可思汗,拥有近35年的工龄,已经80岁的她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2022年退休工资才涨到5000元。究其原因,原来是在做钻井工和采油工的时候,当时未婚的她,把工人升级的名额让给了有家有口的姐姐们,导致她直至退休,级别都不高。问她还记得钻井队的那些同事吗?她笑着说:“三四个人吧,不记得了,不记得了。只记得,队里6个民族,一壶水喝完了,不知谁的壶就递过来了;只记得,一块干硬的馕饼,大家传着吃;只记得,跳进泥浆坑里,全身被泥浆包裹,只露出来两个眼睛,不听声音,谁也不知道谁。”说话断断续续,说的话起了又落,重重复复,卡依霞·可可思汗老人不时露出孩子一样的笑。

“啥都能干,啥都是干出来的,不知道啥是苦,就是一个男娃娃嘛!”克拉玛依河畔的卡依霞·可可思汗的眼睛里泛着泪花,缓缓走入人流,脸上的皱纹又很快舒展开,露出笑容,一如照片里她17岁站在钻台上的样子。

编审:申广志

顾问:

王新明 郭仲军 王连芳

杨建堂 尹文忠 蒲光勇

刘宝宏 丁仲贻

★油田记忆

“我们女人能扛得起半边天”

在机械条件不好的20世纪50年代,井队上的工作基本没有机械的帮助,全靠双手扛。

卡依霞·可可思汗所在班组的一个班次的钻井钻深任务是80米,一根长5米、约碗口粗的钻杆需要两名女同志自己扛起来,连接到钻头上。

16岁的卡依霞·可可思汗最发愁这个工作,两个人站在钻杆的一头一尾,齐声喊口号后把钻杆提起来,扛到肩上,再挪到井口。钻杆压在肩膀上的一瞬间,卡依霞·可可思汗膝盖颤抖了,“太重了,根本扛不住,但是我不敢松劲儿,怕自己松了,后面的人会有危险。”

就这样,卡依霞·可可思汗几乎是半蹲着挪到井口,再下钻。

女同志们几天完钻一口一二百米的钻井,月钻井度上千米。

在自动化、机械化水平低的年代,不仅钻井提下钻的工作要自己扛,自己干,连钻井搬家的活也是自己来。那时候没有汽车,搬家靠拖拉机拉,有时候距离近的,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搬。

“年轻的时候,累是累,可是我们都干过来了,那时候干活不怕苦,不怕累,我们就是想向别人证明一下,我们女人能撑起半边天。”卡依霞·可可思汗说。

16岁的年轻姑娘卡依霞·可可思汗用坚强、执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感染了三八女子钻井队的全体成员,打动了新疆石油管理局,感动了中央。在工作的第二年,她就被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3年后,因钻井工作强度太大,三八女子钻井队被叫停。卡依霞·可可思汗因此回到机关工作。

回到了舒服的岗位,但卡依霞·可可思汗却不舒服起来。她向领导请求去基层的机械车间,“我知道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过是小学文凭,不适合在机关工作,我更适合在基层工作。”

就这样,她回到车工的岗位,一干就是32年。

之后,不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后,卡依霞·可可思汗始终没有忘记在井队上那最艰难的3年,也是那3年的磨炼让卡依霞·可可思汗迅速成长。她将勤奋、刻苦的劳模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徒弟、年轻同事,更常常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儿女们听,希望他们也能时刻谨记唯有吃苦耐劳才能成功的道理。

(据《忆峥嵘岁月 传劳模精神——记全国劳动模范卡依霞·可可思汗》  作者 张云)

★时代回声

@郑向阳

巍巍钻塔刺云霄,

隆隆钻机震耳聋。

架工泵工泥浆工,

再苦再累不认怂。

浑身干劲力无穷,

成绩斐然鲜花涌。

出席全国群英会,

石油工人最光荣。

@lxh

卡依霞·可可思汗用行动证明了“面对挑战,没有性别,只有勇敢或懦弱”,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不平凡的敬业精神。作为新一代的石油人,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一直传承下去。

@赵振龙

从主人公身上,我们感受到老一辈石油人为了在中国的大地上能出油、出好油,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

据新疆油田微信公众号

本版未署名图片据本报资料图

时间:2023-02-07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