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姜国清:克拉玛依工程建设的奠基者

■姜新(姜国清之子) 口述   尹杰 记录整理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水渠修一段,姜国清就要蹲趴着在渠道里检查一段。1961年2月,百-克地下输水暗渠和水源工程建设终于完成。姜国清的膝盖也从头年的1月份开始“长征”到了这一年的2月份,裤子从百口泉“磨”到了白碱滩,最后到达了终点泵站,全长65公里多

因为工作需要,本来学化工的姜国清在独山子被分配到矿区建筑安装处建筑工程段当工人。当时,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不久,生活设施极为简陋,但他毫无怨言,安下心每天在工地测量放线,学习建筑安装技术,这为他后来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克拉玛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姜国清逢山开洞、过河架桥,特殊地段特殊对待,创造性地采用了多种科学施工方法。在过河、翻山、下沟地段和狭窄隧道内,现场浇铸法不合适了,就铺设1米内径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在翻越高山陡坡时,甚至使用了钢制管材。经时间检验,大渠通水安全运行几十年无事故

★人物生平

姜国清,中共党员,1924年4月出生于山东龙口市。1951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第一建筑处主任工程师、新疆石油公司独山子矿务局基建安装处副总工程师、新疆石油管理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新疆石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克拉玛依市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新疆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得自治区“优秀知识分子”、国家民委和科技部联合授予的“为少数民族地区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

1960年,有一个男人总是隔些日子才能回到家里看上一眼。每次回家除了带回一身的疲惫,他裤腿上的膝盖处还总像一双黑眼睛一样“瞪着”两个大洞。帮他刷去满身尘埃的妻子感到疑惑,上次回来明明是补过的呀,这洞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总是在这里破洞呢?妻子实在想象不出丈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他到底干的是啥活?

裤子破洞的总工程师

这男人叫姜国清,是时任新疆石油管理局百-克水渠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克4号井钻成后,随着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里油区的初步建成,克拉玛依油田的用水量也逐年增加。上世纪50年代末,新疆石油管理局部署启动了百口泉地下水源的勘探任务。百口泉地下水是克拉玛依区域内离油田最近、水质最好的水源,水源补给量稳定,是一个可长期开采、取水量可靠的地下水源。1959年,新疆石油管理局论证了开采百口泉地下水源的可行性,决定打水井将井水引到克拉玛依。1960年初,克拉玛依矿务局成立了水渠指挥部。春节前,3000多名油田职工就在戈壁滩上扎起了简易帐篷,在严寒和风雪中鸣炮开工了。姜国清就是在这时来到指挥部担任总工程师职务的。

总工程师的工作通常给人的印象是脑力劳动,费的是脑子,但怎么会费到裤子上去呢?妻子一再追问,原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水渠修一段,姜国清就要蹲趴着在渠道里检查一段。听着丈夫的讲述,妻子脑海中浮现了一个男人在百里荒原上一条人工开凿的河床上用膝盖丈量前进的场景。

1961年2月,在生活条件困难、施工机具缺乏的条件下,百-克地下输水暗渠和水源工程建设在几千名参战职工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完成,全线通水了,克拉玛依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可口的井水。当然,姜国清的膝盖也从头年的1月份开始“长征”到了这一年的2月份,裤子从百口泉“磨”到了白碱滩,最后到达了终点泵站,全长65公里还要多。

作为总工程师,姜国清当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坐在指挥部办公桌前为工程顺利实施殚精竭虑。一天,一张土方量报表放到他的桌前,他一看上面的数据,立即拍案而起,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天一个班组150立方米的土绝对挖不出来。姜国清发现,随着施工的进展,虚报情况越来越严重了,从最初的20立方米到30立方米,再到150立方米,简直是“天文数字”“天方夜谭”。他在之后召开的指挥部领导小组会议上给这个虚报的工程量泼了一盆“凉水”,为这一天天浮夸起来的数据降了降温,同时也提醒人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姜国清清楚不尊重科学和不实事求是所带来的后果,在这方面他是经历过的,他忘不了1958年中拐的教训。当时,中拐输水管线工程试压合格后,很多人就觉得已经大功告成,完全没有问题了。姜国清却把大伙激动兴奋的情绪暂时按了下来,冷静地要求对管线全程取样做检验。检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人们发现有很多焊口质量实际是不合格的。事实再次证明,试压合格不等于质量合格,如果通水,后果不敢想象。

学化工的“建筑工人”

姜国清毕业于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工专业,和后来从事的基础建设工作看上去一点不搭界。1951年8月,结束了大学生活的他和一同奔赴大西北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同学们,先是在北京进行了15天的集中培训,之后来到西安等待再分配。在西安,姜国清作出了选择,志愿到新疆去,到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工作。

姜国清和同学从西安出发,坐了31天的卡车,一路沙尘来到乌鲁木齐。之后,于9月12日来到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当时唯一的生产矿区——独山子。

因为工作需要,本来学化工的姜国清在独山子被分配到矿区建筑安装处建筑工程段当工人。当时,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不久,生活设施极为简陋,宿舍是20多人的大通铺,全矿区2000多人只有一个容纳50人的公共澡堂。但他毫无怨言,安下心每天在工地测量放线,学习建筑安装技术,这为他后来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克拉玛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克水渠建设步入正轨后,一个新问题摆在了总工程师姜国清面前——渠道的热胀冷缩。克拉玛依的冬夏极端温差轻而易举地就能达到80多摄氏度,这对几十公里长的渠道来说是一个颇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钢筋混凝土的水渠不像钢管可以通过设置伸缩节或者U型弯头来解决热胀冷缩的问题。姜国清调动自己丰富的化工知识储备,急欲找到一种既具有一定强度,又拥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的材料来承受大自然

无坚不摧、势不可挡的伟力。寻找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的,但开花结果又总是富有戏剧性的。姜国清发现遍布油区的黑色沥青不正是最好的拉伸抗压材料吗?他与大家共同研究,充分论证,最终就地取材采用了浇灌沥青做伸缩缝材料的施工方案。选择沥青材料的安全可靠性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克拉玛依油区独特而宝贵的技术财富。

施工过程中,姜国清逢山开洞、过河架桥,特殊地段特殊对待,创造性地采用了多种科学施工方法。在过河、翻山、下沟地段和狭窄隧道内,现场浇铸法不合适了,就铺设1米内径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在翻越高山陡坡时,甚至使用了钢制管材。经时间检验,大渠通水安全运行几十年无事故。

勇于担当的管理者

姜国清从独山子来到克拉玛依后,条件虽然艰苦,但他想的是怎样为党为祖国奉献青春、多作贡献。

姜国清在新疆石油管理局长期从事油田基本建设工程管理,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的足迹踏遍了克拉玛依的所有重大工程。由于经验丰富,但凡涉及油田基础建设的重大项目和决策,主管领导都会征求他的意见。1985年,克拉玛依油田九区至克拉玛依炼油厂输油管线即将于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投产,人们担心原油进入管线后会发生凝冻事故。但姜国清坚信只要工程质量过关,投运措施保障到位,就不会发生问题。投产前,因为工作需要,姜国清要去北京参加重要的会议。临行前,他向领导保证,我在我负责,我不在我也负责。敢说、敢干、敢负责,是领导、同事、妻子等身边人对他的评价。

在克拉玛依油田调整和多个新油田开发建设项目中,姜国清主要负责地面工程建设组织、指挥和技术工作。除了供水工程,他还参加了克拉玛依电厂历次改扩建、克拉玛依城区规划建设、污水净化厂的建设,参与过准东、火烧山、北三台等油田的选址、筹备和建设,为油田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

姜国清的职业生涯可以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八个字来总结,敢说、敢干、敢负责更是他最闪光的精神品质。

一线战斗 修渠引水

★油田记忆

随着油田生产的快速发展,日渐严重的缺水问题像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横亘在克拉玛依前进的路上。

196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修建百口泉至克拉玛依的引水工程,以期彻底解决缺水问题。

水渠工程指挥部成立了,赵炎任指挥兼书记,曹坤才任副总指挥兼工务处长,总工程师是姜国清,管生活的是老红军胡达年。

这年春节前夕,从局各单位抽调的3000多人身穿羊皮袄,脚穿毡筒,肩扛铁锨、镐头,浩浩荡荡地奔赴修渠第一线。

大年初一的早晨,工地沿线万炮齐鸣,3000多人开始挥镐大干。

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大家脱了老羊皮和毡筒,浑身仍冒着热气。大家的头发、眉毛、衣服上结了厚厚一层白霜,“三八排”的姑娘们个个成了白毛女……

寒冬之后没多久就是酷暑。

夏天,戈壁滩上骄阳似火,远远望去,一串串“火苗”好似从地下冒出,工地上的人犹如置身火海之中。

中午日头最毒的时候,干不成活,大家只能找个阴凉地躲一躲。大家蹲的蹲,躺的躺,只要不晒着头就行……

战酷暑斗严寒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时从上至下对工程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更可怕的是,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浮夸风影响下,上面规定:无论男女,每天必须完成挖土方6立方米的工程量,还提出了“争六一保七一”全线通水的目标。

为了完成工作量,大家天不亮就出工,顶着满天星斗收工,不分昼夜战斗在一线。

虽然是“革命+拼命”,但好多人的土方任务还是完不成。有的干部因为说了实话被撤职,有人回原单位不受重用,甚至被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连队刮起浮夸风,不管实际完成多少,每天汇报时都报每天每人6立方米甚至更多,《水渠生活报》也对这些“先进”进行轮番报道……

老实的受批评,虚报者却受表扬。形势把大家逼到了说谎的边缘,挖土方数量扶摇直上,某些人每天挖20立方米、30立方米,甚至是100立方米……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总工程师姜国清却次次在指挥部领导小组热火朝天的会议上“泼凉水”:每天6立方米任务不可能完成;工期太短,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他每次发言,坐在会议室角落记录的我,心里都对他充满了敬佩,也隐隐有些替他担忧。

一个人,在所有人都说谎时却坚持真理,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他的话没人听,但也没人打击他。

6月初,从报表上看,全线土方已经挖完,可实际上,渠内还有三分之二的土方未挖,且都是“硬骨头”,大家只是将松软的表层土挖了。

这时,指挥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好把通水的目标改到年底。

1960年9月,石油部部长余秋里来到工地视察。

当他视察完险峻地段之后,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干部和工人说:“你们干了一件前人未干过的大事业,同志们辛苦了。”

(据《引来清水润油田》 作者 王汝勋 田华英)

★时代回声

@知雨花生

水是驱动油气产出的能量之一,姜国清前辈作为一名供水工程的守护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微咖

姜国清总工程师是克拉玛依工程建设的奠基者,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在克拉玛依初期生活用水都匮乏的年代,他为了信念毅然奋斗一线,严把工程质量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石油人,在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如此美好的时代,我们应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勇于担当,为克拉玛依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Baby QQ

工程建设是一座城市的基础,一座城市的发展的灵魂。姜国清为油田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

@谢丽

只有“真”的人才是一个愿意负责任的人,因为真,所以敢想、敢说、敢干,不怕得罪人,不怕暴露真相。我们也要用负责任的心来践行“真”的意义,做一个“真人”,做一个简单高效的人!

(“时代回声”据新疆油田微信公众号)

本版未署名图片由新疆油田公司提供

时间:2023-01-20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