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陆梁油田陆9井区微生物驱第二阶段现场试验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稠化段塞体系注入量4100立方米,压力上升幅度在0.5到1.0兆帕,增油8767吨,超额完成当年增油指标。
突破禁区 挑战难题
早在2015年,陆9井区水驱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后,受边底水影响,加之注采井距较大,堵水、调剖等常规增油措施效果不佳,亟待转变开发方式,提高开发效果。
但常规聚合物驱等三采技术面临地层水矿化度高、底水油藏不适应等难题。而微生物驱具有自动找油并可提高驱油效率的特性,能不能采用该技术提高该油藏采收率?这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
然而,国内外常规稀油高渗砂岩边底水油藏尚无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成功应用的先例。摆在科研人员眼前的主要有3个难题:边底水油藏“双高阶段”零散分布剩余油如何有效动用?低成本高效微生物驱油体系如何研发?过程调控等技术如何配套?
通过科研人员的大力攻关,在开展了微生物驱适应性评价、主要采油功能菌筛选、激活剂筛选与评价等一系列研究后,历时4年,现场先导试验于2021年9月圆满完成,截至目前累计增油4万吨,阶段提高采出程度2.8%,油井见效率达到95%,采油功能菌平均上升2个数量级,形成了薄层砂岩边底水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开创了常规稀油高渗砂岩边底水油藏采用微生物驱成功提高采收率的先河。
笃行不殆 突破瓶颈
先导试验的成功证实了技术可行。然而,在集团公司低成本发展战略的形势下,只有用最低成本换取最大效益的三采技术,才有更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如何能大幅度降低药剂成本并大幅提高采收率?这成为科研人员魂牵梦萦的新课题。
研究人员以“技术有效,经济高效”为目标,攻关“地面发酵+地下激活”低成本配方体系,研制出产表活剂和乳化剂的地面发酵配方,实现了现场激活配方中硝酸盐减量;完善了井场集中连续注入工艺,确定了接种量、溶氧量、发酵时间;激活体系经现场发酵、配液后集中注入到各个井口,与单泵单井注入工艺对比,采用“现场发酵+集中注入”工艺,单方成本可下降15%以上。
通过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及精细论证,2022年3月新疆油田公司审查并通过了《陆9井区K1h23-4油藏微生物驱先导试验第二阶段(0.4PV)方案》,预计最终可增油12万吨,最终提高采收率8.4%。
在方案优化的基础上,实验检测研究院与陆梁油田作业区一起,编制了施工方案,并做了周密准备,提前完成设计编制、招标工作、合同审批、设备维修、材料采购、资料录取等工作,并于9月30日顺利完成开工验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现场发酵+集中注入”试验正式启动。
下一步,实验检测研究院微生物驱科研人员将积极响应新疆油田公司老油田“压舱石工程”的号召,深化研究,加强微生物试验区现场跟踪优化及效果评价,竭尽全力推动微生物驱油技术规模化应用,为新疆油田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