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陆铭宝与克拉玛依一号井

陆克一 口述  熊晓丽 记录整理

人物生平

陆铭宝,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3年1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于上海市中华职业学校机械科及石油机械科毕业后,在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任实习技术员,后在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担任1219青年钻井队队长兼钻井技师,克拉玛依一号井出油的亲历者之一。1993年6月光荣退休。

风餐露宿、物资短缺、蚊蝇叮咬……队员们从未怨天尤人,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大家积极进行着开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平整场地、摆放管子、整修设备、配备泥浆……钻井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必须组织压井制住井喷!但钻具不在井里如何压井?也没有充足的压井泥浆,怎么办?陆铭宝便组织全队人员紧急下钻,并用回收泥浆救急,有端脸盆的,有提铁桶的,有拿碗缸的,有用双手捧的,大家七手八脚回收起泥浆来……

陆铭宝和队员们终于把井喷压住了。这次井喷虽然出乎意料,但它却给了陆铭宝一个新的启迪。这更加激励了1219青年钻井队的斗志,全队开始日夜奋战,每个人的心里都怀揣着同一个出油的梦想。

生命无禁区 敢为天下先

那是1955年6月14日的清晨,1219青年钻井队35名队员在队长兼技师陆铭宝的带领下精神抖擞地站在调度室门口,他们即将奔赴黑油山,承担黑油山一号井的钻探任务。

不久,一辆嘎斯军用吉普车急吼吼地冲过来,在队伍面前猛地刹住车,停了下来。只见独山子钻井处处长兼黑油山前线总指挥马骥祥和独山子矿务局局长秦峰先后下了车。

“同志们——”秦峰迫不及待地大喊一声,大家安静了下来,他操着浓重的长沙口音对大家说:“我们要去黑油山打井——打一口一号井。一号啊,同志们,其含义我不多说了。你们什么也不用去想,拿出你们所有的干劲来,我们不蒸馍馍,争口气,我们一定要为咱们的石油工业争一口气啊!同志们,拿下这口井,打出油来,大家有没有决心?”

“有!”年轻的钻井队员们齐声地回答。

马骥祥处长接着说:“刚才秦局长都说了,我也就不重复了,嘱咐一句,那就是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然后,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员,他把目光停在了队伍的最前列,他大喊一声:“陆铭宝,出列!”

一位清瘦的年轻人,挺胸一个箭步迈出。他笔直地站在那里如一棵挺拔的松树。

马处长说:“你是一队之长,代表1219钻井队向秦局长表个态吧!”

“请领导放心,我们会克服困难,拿下这口井,给党和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陆铭宝大声地回答。

陆铭宝一想到自己将带着大家去打出黑油山第一口探井,怎能不振奋呢?当时,全国除玉门油田外,尚未发现一个大油田。如果能在准噶尔盆地找出一个大油田,这岂不是我们石油工人的光荣和骄傲!何况,当时国家建设又那样需要油,陆铭宝感到无比自豪。是啊,作为队长的他,知道这口井涉及的前因后果,也知道这口井被许多双眼睛关注着,更知道这口井的重要性。

最后,秦峰局长为1219青年钻井队授旗,他大手一挥“出发!”。于是,这支年轻的钻井队向着黑油山挺进了。

黑油山,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边缘,而一号井位于克拉玛依南黑油山局部构造上,在加依尔山前沥青丘(黑油山)东南方向5.5千米处。

虽然才入夏,可戈壁滩上早就被烤透了,那炙热的风迎面扑来,让人喘不过气来。钻井队都是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挤在卡车车厢里,随着汽车一路的颠簸,说说唱唱,不显一丝疲惫。在他们的眼里,所有的困难都是“纸老虎”。

现在说起来,肯定不会有人相信,从独山子到一号井的位置只有160公里的路程,可是陆铭宝和他的队员们坐着卡车足足走了两天一夜。然而,一号井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路途的艰辛——陆铭宝和大伙儿站在了井架前,井场除了井架,就只有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土坯房和一个面积更小的地窝子。

“没什么担心的,啥也先别想,趁着天黑前我们收拾收拾,先睡一觉,睡醒了再说。”陆铭宝说完就和副队长艾山卡日·艾拜拉木商量,他们分别带一半人睡外面,一半人睡土坯房里。

可刚躺下一会儿,耳边就传来嗡嗡声,不久,只听见“劈劈啪啪”的拍打声,队员们被成群的蚊子“群殴”了。天蒙蒙亮的时候,蚊子似乎少了,大家都安然入睡,进入了梦乡。可就在这时,大自然又“馈赠”给1219钻井队一个“大礼物”,一场大风呼啸而来,铺天盖地,飞沙走石,席卷走一切。顾不上行李被褥,大伙儿你拉我拽地挤进了土坯房里。

房间狭小,人多,又尘土飞扬,没有一人吭声,只听见大风裹挟着石子,打得井架“叮当”作响。狂风怒吼了半天,似乎是累了,没力气了,屋外的动静也小了起来。没一会儿,有光从门缝里挤了进来,不知是谁打开了门,一股清新的空气吹了进来,大家冲出了矮小的土坯房,只见天蓝、地阔,整个荒漠一片寂静,昨晚嗜血的蚊子和怒吼的风就如同是一个梦。大伙站在井架前,一如眼前平静的荒漠一般没有吭声。

风餐露宿、物资短缺、蚊蝇叮咬……队员们从未怨天尤人,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大家积极进行着开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平整场地、摆放管子、整修设备、配备泥浆……钻井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安下心、扎下根

不出油、不死心

1955年7月6日,是一号井开钻的日子。这天,天公作美,晴空万里,马骥祥处长主持了简短而庄严的开钻仪式,1219全体队员在钻台前高声宣誓:“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

最后,马处长激动地说:“黑油山一号井,现在——开钻!”于是,两台B2—300型柴油机一声轰鸣,黑油山一号井第一个钻头刺破戈壁,第一根钻杆深入大地,它震醒了沉睡万年的荒漠,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史册上也写下了凝重的一笔。

钻台上,司钻荆义田聚精会神地握着刹把,眼睛盯着指重表。其他同志也一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戈壁的七月,烈日炎炎,戈壁荒漠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箱,钻台上的钢铁不小心碰到了都烫手。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可是饮用水有限,大家只有忍着。当钻机钻到古生界地层的时候,地层非常坚硬,刹把跳得很厉害,值班司钻的身体就像筛糠一般,颠得无法忍受。有的人实在渴了,开始喝从“小西湖”运来的机器用水,这种水碱性太大,又苦又涩,还有一股硫化氢味道,一般只是用于生产和洗漱。有人开始腹泻,还有人被毒性大的牛虻咬了,皮肤开始溃烂,能正常工作的已经不到十五人了。

1219钻井队面临严峻的考验。副队长艾山卡日·艾拜拉木、地质师顾景林、司钻荆田义、地质采集员谢达楼、副司钻李世顺在队长陆铭宝的指挥下,带领着还能正常工作的队员咬紧牙关,和肆虐狂风沙暴斗,和高达50多度地表温度斗,谁也没有一丝埋怨。

当打到300多米处提完钻之后,井喷了!水柱呼啸而出,带出的石头打得井架“呯呯”响。这种场面,井场上的好多人未曾见过。陆铭宝虽见过但未处理过,此时,大家都蒙了。必须组织压井制住井喷!但钻具不在井里如何压井?也没有充足的压井泥浆,怎么办?陆铭宝便组织全队人员紧急下钻,并用回收泥浆救急,有端脸盆的,有提铁桶的,有拿碗缸的,有用双手捧的,大家七手八脚回收起泥浆来……陆铭宝和队员们终于把井喷压住了。

这次井喷虽然出乎意料,但它却给了陆铭宝一个新的启迪,也就是说,井喷证明了地下有水层和气层,可以由此推断它的下边极有可能储存着丰富的油层。这种希望更加激励了1219青年钻井队的斗志,全队开始日夜奋战,每个人的心里都怀揣着同一个出油的梦想。

10月29日,就在井深进入620米时,紧握着刹把的陆铭宝感觉到了异常的颤动,他认为这是钻到油层的信号。为了试油作业早出结果,青年钻井队的队员们积极承担起试油任务,他们采取了保护油层和不需射孔的筛管完井法完井。当清水淘出井内泥浆之后,井下的油气就开始向地面涌动。十六个小时过去了,当所有的套管都连接到位并下井完毕之后,剩下最后一道工序——装上防喷器——开闸,出油了!

出油啦!在场的人们一片欢呼着,地窖里的人们飞奔出来,正在做饭的炊事员们也赶来了。大家敲着锅碗瓢勺,互相拥抱,一时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有人干脆把喷出来的原油抹在身上、脸上。

作为一口原本担负着参数井任务和预探井任务的黑油山一号井,所喷出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流,不但给国家石油工业带来了惊喜,也给处于彷徨路口的新疆石油工业打开了一扇通向新天地的大门。从此,一号井成为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标志,拉开了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之后,国家加快了对克拉玛依地区的勘探开发,石油队伍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形成石油会战的大场面,开启了克拉玛依人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感天动地的辉煌创业历程。

如今,克拉玛依一号井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座精神的丰碑。同时,一号井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作为共和国的石油长子,近70年来,石油精神的红色基因早已渗透到新疆石油人的血脉中,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编审:申广志

顾问:王新明   郭仲军   王连芳

杨建堂   尹文忠   蒲光勇

刘宝宏   丁仲贻

时间:2022-10-11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