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目的:深入探究南缘超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为油田下步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研讨成果:首次提出了“2层次、4要素”的正反演结合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预测新思路
8月16日,实验检测研究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针对准噶尔盆地复杂储层成岩物理模拟研究召开技术交流会,共同对成岩物理模拟实验情况及成果认识进行了研讨。
近年来,随着准噶尔盆地勘探的不断深入,含油气层系逐渐由中浅层向深层拓展,勘探实践也不断证实深处地层中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南缘山前一直是勘探重点领域,从2019年南缘西段高探1井、2020年南缘中段呼探1井再到2022年南缘中段天湾1井的接连突破,再次证实了复杂构造背景下的南缘下组合的勘探潜力。
为深入探究南缘超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为油田下步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自2020年7月起,实验检测研究院就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开展针对南缘下组合超深层优质储层的成岩物理模拟研究,旨在通过常规反演的地质综合研究与成岩物理模拟这一正演储层演化的实验技术的深度融合,厘清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
本次交流会主要是对研究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认识进行探讨。成岩物理模拟实验是探索复杂储层成岩演化与优质储层发育规律的一种重要辅助技术,在揭示成岩正演过程和孔隙演化机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研究开展两年来,双方科研人员通过成岩物理模拟系统进行南缘西段高泉地区、中段呼图壁地区清水河组地质过程约束下的3组系列实验与400余个实验后样品的分析检测,获取各模拟阶段储层孔隙类型、孔径大小、喉径大小等物性参数及成岩演化指标参数,定量表征了不同埋藏阶段的储层成岩过程、孔隙演化过程。
通过正反演联合研究,双方科研人员首次提出了着眼储层发育环境与发育过程的“2层次、4要素”的正反演结合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预测新思路。
会议强调,科研人员应继续深入梳理研究成果,将实验模拟每个步骤的微观孔隙演化特征、孔渗等参数的演变与实际地质认识充分融合,进一步深入总结模拟实验的成果对综合地质研究的理论指导,确保成果认识对勘探现场的高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