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致敬忙碌的催化大修人
屈斌 杨玲

    6月30日,随着首套主体装置通过开工验收,克石化公司首个“四年一修”正式进入开工倒计时。

    可在催化装置现场,却依然一片繁忙景象——

    装置上下人流涌动,金属焊接声此起彼伏,4台吊车呈一字型排开,吊车长臂时升时降、时左时右,宛若游龙。

    操作室内空无一人,催化人忙碌的脚步淹没在塔器平台的钢铁丛林中。

    班长张利身着沾满油渍的连体服,满脸灰尘地匆匆赶来,仰脖喝下一大杯水,便又消失在装置现场。

    操作室东头,从讲话声音可以辨识出是催化6个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韩胜显,他一手半扯着防尘面罩,一边与施工方人员协调着什么……

    催化人,正在抢抓工期,完成检修最后的收尾工作。

    一次忙而有序的检修

    按照最新下发的克石化大检修开工时间安排,催化装置的开工验收时间定在了7月5日。

    高质量如期开工,是所有催化人40多天来最期盼的。所以,虽已疲惫至极,但他们不敢有一丝松懈。

    当下,大修期间的催化反应器、再生器的“两器”隐蔽工程改造的核心工作已全面完成。“虽然开工计划已经确定,但在最后的节骨眼上,大修的质量安全受控绝不能因此有丝毫让步。”韩胜显说,虽然忙,但忙而有序、忙而不乱是大家的一致目标。

    事实上,催化人从5月28日装置通过停工验收的第二天,就进入了24小时不间断检修作业的工作节奏。6个项目负责人轮流值夜,白天还要继续统筹安排各个项目进度。设备技术员黄炳庆干脆住到了车间,有时一周回不了一次家。

    如今,催化检修进入收尾的冲刺阶段。最忙的时候,催化操作室前的那片空地,整整布下了9台吊车同时作业,全厂载荷量最大的600吨的“绿巨人”吊车,在催化装置作业了20多天,安全、高质、如期地完成了催化循环斜管、外取热器炉管及再生器斜管的更换吊装。

    一项“艰难”的任务

    此次大修,催化反应器、再生器的改造依然是克石化大修的“重头戏”——改造任务最重、工作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集中的区域。

    当催化装置“两器”内搭好架子,具备检查条件时,“钻进去看看”成为每个催化人最迫切的冲动。在过去四年的生产周期中,反再系统每一次异常波动都牵动着催化人最敏感的神经。主任张华东第一个打头阵。随后,催化技术干部一个不落地“钻”进去,从不同的专业角度仔细检查。

    更让人称奇的是,查出的催化装置“两器”衬里脱落、旋风分离器内有漏点等深度隐患问题,竟与张华东在停工前对问题的判断如出一辙。“两器”打开的那一瞬间,这些问题便得到了最有力的验证。

    如今,作为连续两次大修催化“两器”改造检修负责人的王铁柱,已持续40多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身板是消瘦的,可人却如其名——如“铁柱”般不会被轻易打倒。大伙也习惯称他为“铁柱”。60多米高的“两器”检查,王铁柱几乎每天都爬一遍——定方案、查质量、进度验收、问题协调。

    为了确定、消除“两器”存在的深度隐患问题,在人孔拆开后,王铁柱凭借着偏瘦的身材“优势”,一次次钻进只比成年人肩宽一点的塔器。穿着连体服,戴着防护面罩,沿着器内搭建的临时软梯,一点点下,一处处查,第一时间发现“两器”存在的衬里大面积脱落等深度隐患问题,为后期方案的制定及处理赢得了时间。

    至今,在王铁柱的腿上还有着新旧不一的片片青淤,那是在几十米器内攀爬检查时,在狭小空间里不小心碰伤的;胳膊小臂上则是被器内衬里刮伤留下的道道长短不一的刮痕。

    “这样的刮痕几乎每个进入过两器检查的技术干部身上都有。”王铁柱也曾看到车间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王进挽起的袖口,一不留心露出的小臂上的几道刮痕印。

    一幅壮观的景象

    在催化装置最初上报的检修作业申请清单中,仅电气焊设备就需80台,如果同时布阵,摆在一起,装置前的空地会被填得满满当当。

    而“满满当当”其实是催化装置检修期间最常见,也是最为壮观的景象。

    吊装、电气焊、挖掘、土建、受限空间等诸多项目同时动工、交叉作业。每层平台、每个塔层都有身着不同颜色工服的人员施工作业。在吊装的起起落落中,在焊花的弧光飞溅中,在爬上爬下的人员攒动中,在监督、指挥人每个认真细致的眼神中,都映射出克石化人与施工方尽职尽责的态度,每个人都全力做好自己,着眼全局。

    “任务量最多的时候,500多人的专业施工人员遍布在装置地面、平台、泵房、炉区的各个角落,像极了一部实时播放的纪实大片。”王进说。

    眼前看到的是参检人员现场穿梭忙碌的身影,耳边却未曾听到一个人喊累。

    针对诸多检修项目,全催化装置43名班组员工,任务人员的比例是这样分布的:装置管理人员7名,4个班组除去10名监护人员,每班的自检人员最多只剩5名;4个班长成了“光杆司令”,全面独立负责班组自检;班员中除去部分新来员工,全部参与到监护队伍中;员工曾健利用仪表方面的特长,独自承担了催化装置所有与仪表有关的自检项目……

    催化人的忙,如果不亲历现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当站在装置前的那一刻,看着他们像一颗颗“螺丝钉”拧住每一个安全点,像一只只勤劳的“蜜蜂”听从指挥众志成城,每一瞬间的画面,都能直击人心。

时间:2022-07-05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